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目前,我国外汇储备已达高达3.84万亿美元,但我国经济新常态下,“走出去”的境外中资企业仍然境外融资难和流动资金不足问题。李克强总理多次指示,要推进外汇储备多元化运用,支持中国装备走出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更好改善民生。我国的外汇管理政策正在从宽进严出,向均衡管理转型。根据国家外管局最新下发的《关于境内机构对外担保管理问题的通知》,放宽被担保人的资格条件,扩大对外担保业务范围,进一步支持境内机构“走出去”。
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对材料进行分析。
材料一:李克强总理指出,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世界,有开放的信念、合作的信念,就能跨越山川海洋的重重阻隔,走出一条互利共赢的宽广道路。中国的发展是开放的发展。中国是最大的新兴市场国家,欧盟是最大的发达经济体,“最大”与“最大”交融,一切都有可能。中欧建交以来,双方贸易增长了230多倍;中欧应共同反对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希望欧方对中国企业赴欧投资提供更加公正透明的营商环境;希望双方进一步加强教育、科技、文化、体育等领域交流,鼓励文化产业和产品服务领域的合作。
材料二:欧洲关注中国,中国也关注欧洲。近40年的中欧关系,双方的政治互信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共同利益的纽带使双边关系充满吸引力和扩展力,欧洲作为十分重要的战略一极,对维护世界和平有着特殊的贡献;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致力于维护地区稳定与安全。中国的发展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周边环境。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全球化和对外开放”的相关知识,说明我们应如何进一步加强中欧合作,提高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
(2)结合材料二,运用当代国际关系的知识,说明中欧双方能达到政治上的高度互信的理由。
“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上素以“价廉物美”著称。但现在,低价给贸易保护主义以口实,国外反倾销已成为我国商品出口的最大障碍。对此,我国企业除了要积极应对,利用规则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外,还应该( )
①提高商品价格,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②创造国际品牌,树立良好国际形象
③降低成本,加强管理,增强竞争力
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商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④ | D.②③④ |
与东盟国家相比,中国在石油等能源密集型产业不具有比较优势,而且比较劣势越来越明显;在电子通讯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比较劣势在逐年消失,而且相对于个别国家开始具有比较优势;在农产品和服装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的比较优势开始受到挑战面对上述情况,中国应该
①投资东盟地区的石油产业.满足自身能源需求
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
③采取措施降低劳动成本,维持制造业竞争优势
④减少农产品生产,增加从粮食生产大国的进口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统计调查显示,利用外资项目从第一届西洽会开始,一直处于增长态势,在第16届达到顶峰,但从17届起开始回落。要充分发挥利用外资的作用,就必须( )
①创新利用外资方式 ②优化利用外资结构
③坚持实施走出去战略 ④不断加速利用外资的数量和速度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2014年,中国装备工业出口额达2.1万亿元,占全部产品出口收入的17%,电力、通信石化、航空等大型成套设备出口呈快速增长势头。以高铁为代表的中国铁路装备已出口到8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装备“走出去”表明
①各种贸易保护主义的挑战逐步减少
②我国企业发挥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
③经济全球化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④我国已形成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
A.①③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④ |
2015年10月21日至10月2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开启10年来中国国家主席首次访英之行。中英双方达成的合作协议总额高达400亿英镑,受益行业领域包括能源、金融、交通、文化等诸多领域,外界称中英之间的经济合作进入了“黄金时代”。合作协议中备受关注的旗舰项目是,中方投资建设英格兰西南部欣克利角C核电站并占股三分之一,这是英国20多年来首个新建的核电项目。这表明我国:
①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基本国策
②对外贸易增长步伐明显加快,趋于国际收支平衡
③积极开展国际能源互利合作,资源配置效率提高
④资本市场化程度提高,资本国际化程度显著增强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引领未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科技创新投入持续增加。在国家战略的强力推动下,我国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扩大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在科技自主创新领域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企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选择“创新”作为自己的生存之道,越来越多的中国科技公司凭借技术创新,开始挑战全球的行业领先者,并引领行业发展新趋势。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要构建发展新体制,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市场环境、产权制度、投融资体系、分配制度、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瞩目成就的原因?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科技创新对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意义?
(3)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为政府如何推动科技创新提出几条建议。
2014年7月.由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南非五国签署协议成立的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开始运营(启动资金500亿美元,总部设在上海)。其目的是为了简化金砖国家间的相互结算与贷款业务,从而减少对美元和欧元的依赖,有效保障成员国间的资金流通和贸易往来。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成立的积极意义有
①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和“走出去”战略,避免贸易纠纷,实现互利共赢
②为成员国提供解决贸易摩擦和冲突的场所,促进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
③有效降低我国对外经济活动中的汇率风险,切实维护我国经济安全
④推动和加快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提高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2014年11月11日,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22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北京举行。以此次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为契机,我国将谋求与APEC各国建立更紧密伙伴关系,深化务实合作。中国应借助亚太经合组织
①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加强经济技术合作
②把实施“走出去”战略作为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根本基点
③严格按照世贸组织原则办事,实现内需外需协调拉动经济增长
④推动多边贸易体制的建立,减少区域贸易摩擦和投资壁垒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制造业才是一个国家的经济支柱。但是,我们在国际产业分工中总体还处于中低端水平。新形势下,实施“中国制造2025”,推动制造业由大变强必须
①实施创新驱动,释放创意设计的巨大潜能
②推动企业由产品代工向品牌塑造跃升,促进制造业升级成现代服务业
③促进互联网跨界融合,信息产业在制造业集成运用
④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推动加工制造业向东南亚发展中国家转移
A.①④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2013年9~10月,习近平先后提出,为密切欧亚各国及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经济联系,共同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并提出了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的“五通”举措。这将给中国及沿线国家和地区带来更紧密的联系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也将给我国带来一些风险和挑战,如一些国家政局不稳,基础设施落后,经贸法规薄弱,一些国家之间还存在矛盾等。
(1)结合材料具体指出我国应如何推动海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2)运用政府职能和责任的知识,说明政府在推动海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能做什么?
2014年7月25日,由中国企业参与建设的连接土耳其首都安卡拉和伊斯坦布尔的安伊高铁二期工程实现全线贯通,土耳其总理出席了通车典礼。这是中国高铁真正“走出去”的第一个项目。中国高铁“走出去”
①助推了中国产品的出口升级
②促进了全球资源的优化配置
③促进了外贸发展方式的转变
④改变了中国对外开放的总格局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③ |
根据世界银行数据,世界货物贸易占全球GDP的比重,已从1989年的22.3%提高到1999年的27.4%。有人预测,到2050年,世界贸易将占全球GDP的50%,世界贸易活动将更加频繁。这表明
①世界分工越来越细 ②各国都立足于外向型经济
③各国的经济结构趋同 ④各国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④ | D.③④ |
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这一构想已经引起了国内和相关国家、地区乃至全世界的高度关注和强烈共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带一路”面临很多挑战,很大国家对中国的战略的疑虑,对中国的倡议战略意图有怀疑,担心中国主导,不合作。中国投资很大,这些基础设施,投进去,资金都担心能不能回来,中国的倡议不能把它变成中国的,要变成大家的,要强调共建,强调开发,强调对所有国家开发,欢迎所有国家参与,包括国际现有的组织。
材料二:近年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发表演讲时提出,要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要加强政策沟通,关注我国与中亚国家经济的相互影响,协商制定区域合作规划和措施。加强道路联通,打通从太平洋到波罗的运输大通道,逐步形成连接东亚、西亚、南亚的交通运输网络。促进贸易发展,我方应该推动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改变与中亚贸易比重较低的现状。加强货币流通,虽然实现本币兑换和结算依然困难重重,但要相信与中亚各国合作的前景可观。
(1)针对材料一中一些国家的疑虑,请你运用《经济生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进行分析说明如何打消这些疑虑。
(2)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知识,结合材料二分析该怎样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