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我国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材料二:改革不是空中楼阁,从“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到“共同富裕”,从“发展是硬道理”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几十年来,中国改革发展的历程,正是在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中不断深化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1)结合材料一,如果你是一位政协委员,你将如何为生态文明建设发挥自己的作用?假如你是人大代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如何履行职责?
(2)结合材料二,分析中国共产党重视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回应人民期待的政治生活依据。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统计,2014年全国网购消费额达27898亿元,占全国社会商品消费品零售总额10%,而且还在以30%至40%的速度增长。电子商务的发展使消费者的消费更加便利,营销渠道的拓宽也为企业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但由于诚信缺失,管理不规范等原因,网络欺诈、夸大宣传、退货困难等问题频频发生。
材料二:2015年3月13日,广东省质监局公布了首次对电子商务产品进行质量抽查结果,在抽查的156批次电商产品中,发现假冒产品3批次,发现不合格产品47批次,不合格产品发现率30.7%。其中,不合格产品发现率最高的是玩具,达到60%,其次是箱包皮具,达到50%。
材料三:2014年1月26日,为规范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保护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网络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发布了《网络交易管理办法》。但是,相关的管理规定还不尽完善,工商总局正加紧进一步推进电子商务的法治建设,严惩网络售假。
(1)结合材料,概述电子商务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运用《经济生活》中企业经营和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阐述促进我国电子商务健康发展的措施。
(2)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工商总局依法严惩网络售假的原因。
材料一:近年来,严重的大气污染持续引发国人对生态环境的关注。目前,我国与环 境保护相关的法制体系尚待完善;地方政府片面追求GDP,对企业的污染现象视而不见;市场主体为了降低成本,偷排乱放现象尚未根除……美丽中国,我们要呼吸更新鲜清洁的空气。要实现这目标,需要多管齐下,其中法治建设无疑是关键。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法治中国建设将为目标的实现提供强大推动力.
材料二:羊年春节, 记录片《穹顶之下》在网络迅速传播。该片运用了信息可视化等很多新媒体的呈现手段,展现形式也更加新颖。它以大量的数据向我们讲述了雾霾的来源及危害,揭秘了我国煤炭、石油、钢铁、汽车等行业在环保方面存在的问题,传达了普通民众的诉求, 有利于唤醒公民的环保意识。我们没有权利只知消费不知克制,我们没有权利只知抱怨不知建设,环境质量的改善需要国家、社会、公民的共同努力,我们的世界需要我们的共同守护。
(1)依据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阐述如何用法治的力量来推动这一目标的实现?
(2)请运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知识,阐述应怎样共同守护我们的世界。
(3)请运用文化传播和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穹顶之下》能够迅速传播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粤语是发源于北方的中原雅言(汉族母语)而于秦汉时期传播至两广地区与当地古越语相融合产生的一种语言,同时也是在香港、澳门占有主导地位的方言。改革开放后,粤语呈强势发展之态,其原因有:粤语有独特的书面表达体系;香港文化的强势进入广东;国家的特殊媒体政策支持;市民和媒体的大力支持。但今天上述因素都在弱化,粤语急需保护。
材料二:警惕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乱象:少数地方政府决策时 “乱作为”,在经济驱使和利益诱惑下,无视百姓意见,无视法律法规和文化发展之道,闭门造车;对有些破坏文化遗产行为,处罚时缺少法律依据,司法不力,民众法律意识缺失。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中文化创新和中华文化的相关知识,分析如何保护粤语。(12分)
(2)结合材料二,请从依法治国的角度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提出建议。
有着1000多年历史的H市,文化底蕴深厚,是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为发挥文化优势,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该市社会各界正在共同努力。
(1)阅读材料一,填写相应主体,完成下表。
主体 |
观点或行动 |
① |
以建设文化强市为目标,将全民阅读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确定政府为促进全民阅读的责任主体。 |
② |
贯彻执行《全民阅读条例》,以文化发展带动经济、民生和城市创新发展。免费开放是图书馆阅览室等公共文化资源。 |
④ |
每天坚持读书一小时,每月坚持读一本好书。开展家庭阅读,每周与孩子一起去一趟公共图书馆或阅览室。 |
④ |
建设社区阅览室,开辟小区文化宣传栏。带动全民阅读,形成良好氛围。 |
材料二:阅读是使一个国家的文明进程加速推进的重要手段。有人认为阅读是个人的权利,政府没必要参与。也有人认为阅读关系国家发展,全民阅读主要责任在于政府。
(2)结合材料二,运用公民和政府的有关知识,评析“全民阅读主要责任在于政府”。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4年12月4日,13亿中国人迎来了第一个“国家宪法日”。要求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更要使这一天成为全民的宪法“教育日、普及日、深化日”,形成举国上下尊重宪法、宪法至上、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社会氛围,让法治信仰蓬勃发展。这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奠定了基础。
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早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就提出要进一步健全宪法实施监督机制和程序,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依法撤销和纠正违宪违法的规范性文件;建立国家工作人员宪法宣誓制度等。
(1)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根据材料阐述我国设立“国家宪法日”的意义。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上述材料应该如何践行宪法实施的要求。
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拉开了“一带一路”战略落地实施的大幕。
材料一:我国倡导的“一带一路”是一种合作发展的理念,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旗帜,通过共商、共建、共享,既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又互利互补,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这一战略一提出,就得到沿线各国的热烈响应,50 多个国家申请加入亚投行也体现了该战略的响应程度。
材料二:能否扫清政治障碍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成功与否的关键。就内部而言,我国新疆境内的恐怖主义、极端宗教势力、极端民族主义和民族分裂势力十分猖獗,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威胁。从外部来看,美国凭借其在阿富汗的军事存在力图干涉中亚事务,甚至威胁中国的边疆安全。
(1)结合材料一,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说明“一带一路”战略得到各国热烈响应的原因。(12 分)
(2)结合材料二,说明中国为了扫清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政治障碍,应当采取哪些针对性措施。
材料一: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京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建议》明确提出了“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奋斗目标、主要任务、重大举措,描绘了我国在新世纪第三个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
材料二:《建议》是中央在深入调研、广泛听取有关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形成的。《建议》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建议》在征求各民主党派和各界意见后,将交国务院完善后形成纲要草案,2011年3月5日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1)材料一、材料二是如何体现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
(2)结合“十二五规划纲要”制定、审议和通过过程,谈谈你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的理解。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等作出了全面系统、科学的部首部署。请阅读信息,参与问题研究。
信息一:科学立法,推进依法治国
(1)结合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对新预算的最大亮点的合理性进行分析。
信息二:全民守法,建设法治文化
(2)运用“公民的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公民怎样才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信息三:依法治国,加强法治建设
(3)我国法制建设的认知发展过程是如何体现“求索真理的历程”的。
2014年7月,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意见》提出,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上的平等权利。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不断扩大向居住证持有人提供公共服务的范畴,居住证持有人应当履行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等国家和地方规定的公民义务。
结合上述材料,从“公民的政治生活”角度,分析说明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体现的道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网络已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在发挥群众监督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某班以“我看网络监督”为主体开展了探究活动。
甲说:“网络是自由空间,网民爱说啥就说啥,政府对网络监督引导规范的做法,必然侵犯了网民的监督权。”
请运用公民权利与义务关系,评析甲的上述观点。
(2)以上问题的探究,对我们中学生参与政治生活有什么启示?
“无车难 有车烦”,时下许多城市有车族发出感叹。下面请看我市居民小张一家的烦恼:
烦恼一:小张每天开车上下班几乎要“朝五晚九披星戴月”,用2个小时才能走完1小时的车程,原因:堵车。
烦恼二:虽然家住十二楼,但小张一家都不太敢开窗,街上车流的声音和尾气实在使人难受,原因:污染。
小张因此“上书”市政府,要求政府采取措施解除烦恼,请你从政治生活角度:
(1)“为小张的“上书”寻找依据。
(2)温馨提醒小张“上书”应注意哪些事项?
三月春光好,承诺暖人心。在今年“两会”上,温家宝总理 “要让中国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一句话,铿锵有力,耐人回味。
某中学高三(1)班师生利用政治课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探究“尊严”问题。 在活动中,同学们思维活跃,畅所欲言:
甲:尊严首先是和经济密切联系,有了钱才有尊严,没有钱就没有尊严。今年中央财政安排就业专项资金426亿元。可见,经济对维护人民尊严作用很大。
乙:我国宪法规定:“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社会团体、各企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 我认为,个人有无尊严无所谓,国家法律有了尊严,个人也就有了尊严。
丙:古人云: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我认为,尊严是人的“精神之盐”,为人处世的底线,还是一种人格力量、精神力量、文化力量。一个人、一个民族不重视教育,不提高民族文化素质,不会有尊严可言。
丁: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让自己活得有尊严?我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我的邻居郑雪梅的父亲不慎从二楼摔下,落下残疾,母亲不堪生活的重压,不辞而别,年幼的妹妹尚不懂事。16岁的郑雪梅揣着暑假打工赚来的2000元钱和亲戚东拼西凑的3000元踏进了大学。不久,她便在同学不解的目光中送起外卖,又找到一份家教,还推销过文具和电话卡。面对生活的苦难,郑雪梅从不气馁。她说:“至少,我是在养活自己,我并不依靠谁,我活得比谁都有尊严。”
假如你也在活动中,请你继续发言:
(1)用《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知识分别评析甲、乙发言。
(2)介绍上述评析过程中你所采用的哲学思维方法。
(3)结合丙、丁发言,分别从《文化生活》、价值观角度,对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各提出两条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