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材料一:天上的一切星宿,地上的一切陈设,总之,构成大宇宙的一切物体,在
心灵以外都没有任何存在,它们的存在就是被感知或被知道。
材料二: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未有此气,已有此理;未有这事,先有这理;万一山河
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只在这里——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
回答材料一、二反映的分别是什么哲学观点?二者有何共性?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村遭受特大水灾,面对灾情人们议论纷纷。
村民甲说:“这是天意呀,老天爷要对咱们惩罚,有啥法子呢?”
村民乙说:“天意倒不是天意,倒是今年的辛苦全白费了,荒年已成定局,我们只有自认倒霉啦!”
村民丙说:“灾害已经发生,这是事实,但人还是有办法的,夏季损失秋季补,农业损失副业补,要生产自救战胜灾害。”
(1)请指出上述三个村民说法分别属于什么哲学思想。
(2)简要评析他们对灾害的态度。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1)上述材料是如何反映思维与存在的关系的?
(2)科学发展观是怎样体现哲学与时代关系的?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尚书·洪范》认为:水、火、木、金、土是世界的本原,这是我们的祖先在治理水土等生产活动中萌发的唯物主义思想。
材料二:王守仁认为,“心是天地万物之主”,“心即理,心外无理,心外无物”,以为“良知”即天理,“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
材料三:朱熹说“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未有此气,已有此理”,“未有这事,先有这理”。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二、三分别反映了哲学的什么派别?
(2)简要评述材料一反映的观点.
(3)比较材料二、材料三反映观点的异同.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自2010年初至今,中国各地连续遭遇较为严重的旱情,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滞后由此暴露无遗。有学者指出,中国许多水利设施都是上世纪50年代修建的,面对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十多亿人口的粮食需求以及越来越复杂的气候变化,水利建设面临许多压力和挑战。因此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集中阐述水利建设要旨并明确相应的政策保障。
这段材料包含了哲学的基本问题。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对哲学基本问题两个方面的不同回答又会得出什么结论?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夫之说:“气者,理之一也。”
材料二 培根说:“人是自然的仆役和解释者。”
材料三 毛泽东说:“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
材料四 王守仁说:“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材料五 黑格尔说:“绝对观念是宇宙万物共同的本质。”
(1)上述材料五则材料观点个属于什么哲学派别?
(2)在根本方向上它们之间存在哪些异同?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天上的一切星宿,地上的一切陈设,总之,构成大宇宙的一切物体,在心灵以外都没有任何存在;它们的存在就是被感知或是被知道。
材料二 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未有此气,先有此理,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还在这里……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
材料三  2011年7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温家宝总理指出:“当前我国经济正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但还存在很多的不确定因素。这要求我们深刻把握经济发展运行规律,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处理好保持经济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货膨胀预期的关系,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好的经济形势,要着眼当前,谋划长远。”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观点分别是什么?二者有什么共同点?
(2)说明规律的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在材料三中是如何体现的?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王守仁: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偏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材料二: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未有此气,先有此理,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还在这里……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观点分别是什么?二者有什么共同点?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1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大力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这在共和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1)哲学派别中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什么?它们的基本观点分别是什么?
(2)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谈谈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必要性。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某中学以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为契机,开展多项活动:组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习研究兴趣小组,采用走出去、请进来和自学、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精选了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各个时期的红色经典歌曲和红色经典文献,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唱“红歌”、读“红典”活动;以改革开放成就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和社会调查活动。
(1)结合材料,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角度,说明该校开展的活动对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意义。
材料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针对当前市场经济中诚信缺失严峻的现实提出: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抓紧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加大对失信行为惩戒力度,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大力培养社会诚信意识。
(2)有人认为,落后混乱的市场经济决定了诚信意识的缺失,只要市场经济高度发达了,诚信意识自然会盛行起来。请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评析该观点?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西汉时期著名哲学家董仲舒认为,“天者,万物之祖,万物非天不生”。
材料二:西晋时期著名思想家傅玄认为,“心者,神明之主,万物之统也”。
材料三:春秋时期哲学家管子认为,“水是万物之本”。
阅读材料,运用所学哲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观点有什么不同?二者的共同本质是什么?
(2)材料三中的观点属于什么哲学思想?它与材料一、材料二中的观点的根本分歧是什么?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古代思想家对“天”作出了各自的解释。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
材料l
孔子的学生子夏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孟子》一书载:“万章日:尧以天下与舜,有诸?孟子日:否。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然而
舜有天下也,敦与之?日天与之。”
材料2
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吾不知其名,字之日道。……故道大,天大,地大,人
大。域(意宇)中有四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材料3
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天下为人之
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
请回答:
(1)材料l、2、3各自所说之天各指什么?(6分)
(2)材料l、2的共同哲学倾向和不同点是什么?(4分)
(3)材料3的哲学观点及其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意义是什么?(8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材料二:荀子认为:“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贝克莱说:“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朱熹认为:“理在事先,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1)请简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派别的基本观点。
(2)运用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二中三人的观点。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9年4月我国甲型H1N1流感爆发,在初期的确诊病例中,绝大多数是输入型病例。虽然这样,“祖国是留学生的家,”流感不能成为拒绝出国人员归国的借口。不过,如果归国人员都能增强自我防控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配合防疫,就能极大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和防控成本。
材料二:2009年10月31日,温家宝在北京儿童医院考察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时强调,国家高度重视甲流防治工作,要科学看待甲流:甲型H1N1流感是可防、可控、可治的;当前防控的重点在学校、社区以及人群密集的地方,大力宣传防控知识;要积极有序地做好甲流疫苗的接种工作。
材料三:2009年11月17日,广东省卫生厅与教育厅联合下发工作指引,重点地区的中小学毕业生优先接种甲流疫苗,并根据疫苗的供应量,逐步扩大接种人群。
(1)结合材料,分析人们对甲流以及甲流疫苗临床应用的认识所体现的认识论的依据。
(12分)
(2)在防控甲流过程中,有人认为,只要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规律是可以改变的。请谈谈你对这种观点的看法。
(3)结合材料,说说人们对甲流以及甲流疫苗临床应用所体现的辩证唯物论的依据。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县地处山区,县政府为增加全县财政收入和农民的收入,决定把发展烟叶生产作为一个突破口,决定在全县种植2万亩白肋烟,并把种植任务分到各乡镇。
甲乡地处二高山,适宜种烟,农民也愿意种烟,但县里为了照顾各乡镇,也只分配了平均的种植任务,这个乡镇的领导,根据农民的要求,适当增加了烟叶的种植面积,农民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收入。
乙乡地处低山的平地,土地中含水量很高,不适宜种植烟叶,但这个乡的领导为了完成上级规定的种烟任务,强行规定农民必须种烟,有的农民不愿种烟,在水改旱的地里悄悄种上了玉米,当乡干部检查发现后,硬将玉米苗拔掉,命令农民重新种上烟苗,由于种烟时令已过,加之土地含水太多,烟苗长不高,产量很低。造成农民既无粮吃,又无经济收入的局面,农民怨声载道。
从哲学唯物论的角度反思这两乡的做法,给我们什么启示?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政治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