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哲学家杨泉提出:“所以立天地者,水也。成天地者,气也。水土之气,升而为天”。下列与之相一致的观点是( )
A.“天下万物之理不外乎吾心” | B.“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 |
C.上帝支配着地球上的万事万物 | D.“物是观念的集合” |
唯物主义必将战胜唯心主义,是因为
①唯心主义是颠倒的世界观
②思维不能离开存在而存在
③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
④唯心主义分为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 | D.①③ |
休谟说:“除了对知觉之外,我们对任何事物都没有一个完善的观念。”他认为“物质实体的存在与否是人们的经验不能解决的。”此观点属于( )
①思维与存在没有同一性 ②存在决定思维 ③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④思维决定存在
A.① | B.② | C.①② | D.②③ |
甲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由水构成的”;乙认为“自然是绝对理念的外化,社会是绝对精神的体现”
(1)甲、乙两人的观点分别属于哪种哲学阵营?
(2)乙所在的哲学阵营可以划分哪两种形态?基本观点各是什么?
(3)它们的根本分歧是什么?
下列各项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是( )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②思维能否产生理论
③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 ④思维能否正确地反映存在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
A.心外无物 | B.天地为万物之本 |
C.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 | 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 |
下列选项中属于朴素唯物主义观点的是 ( )
①“水是万物的本原” ②物是观念的集合
③“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万物” ④存在即被感知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包括( )
①哲学对具体科学有没有指导作用的问题
②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③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④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列宁把唯心主义哲学称作是“一朵不结果的花”,是因为( )
①唯心主义包含某些合理的思想
②唯心主义片面夸大意识作用
③以唯心主义为指导也能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④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①③ |
我国东汉时期的王充认为:“人,物也;物,亦物也,物死不为鬼,人死何故独能为鬼?”下列观点与之不一致的是 ( )
A.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 | B.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
C.心之官则思 | D.人病则忧惧出,忧惧则鬼出 |
“天有不测风云”,面对频发的极端天气,人们时常发出这样的叹息。从哲学角度看,该观点具有一定的片面性,这是因为( )
A.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 B.自然界具有客观性 |
C.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 D.认识具有局限性 |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这些说法属于( )
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 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
贯穿哲学发展始终的基本问题是( )
A.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 B.客观精神与主观精神的关系 |
C.可知与不可知的关系 |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二者都( )
A.没有看到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 |
B.认为物质是各种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 |
C.没有看到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
D.没有认识到物质是能被人的意识所反映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