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漫画,回答问题。
(1)上列图一和图二两幅漫画共同体现了什么唯物辩证法的道理?
(2)运用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原理相关知识谈谈如何防止类似“被高铁”的现象屡屡出现?
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必须抓住和用好的重要战略机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表(见下图)
注:城镇化率30%—70%的区间,是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的阶段。世界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率接近80%。
材料一 据测算,如果我国每年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每年转移到城镇的农民将达1300万人。与此相适应,城镇必须加强道路、水电暖等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住房和商业设施,并为新增人口提供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城镇化的推进,将带来城镇以产业集聚为特征的园区经济的发展,并将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和集约生产。
(1)根据图表(含注)和材料一提供的信息,说明城镇化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战略机遇。
材料二 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要注意解决好一些列相关问题。如城镇的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功能问题,缺乏产业支撑和服务配套,转移到城镇的农民的就业和生计就难以保障;城镇化的速度和城市规模问题,城镇化速度并不是越快越好,城市规模并不是越大越好,要考虑城市承载能力,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城镇化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关系问题,走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路子。
(2)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说明我国应如何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表:2008-2012年农村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及其实际增长速度
材料二 李克强总理指出,关于施政目标,可以说中共十八大已经做出了全面部署,这就是本届政府的施政目标。第一,还是持续发展经济。第二,是不断改善民生。也就是说要着力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者的收入,持续地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如果说政府也是民生政府的话,就要重点保障基本民生,来编织一张覆盖全民的保障基本民生的安全网。努力逐步把短板补上。还要坚守网底不破,通过完善低保、大病救助等制度,兜住特困群体的基本生活。第三,是要促进社会公正。公正是社会创造活力的源泉,也是提高人民满意度的一杆秤,政府理应是社会公正的守护者。
材料三 十八大报告指出,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1)说明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及图表之间的内在联系,运用经济生活知识结合材料二为缩小收入差距提出合理化建议。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一届政府施政目标的依据。
(3)阐述材料三蕴含的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
2012年我国的城镇化率达到53%,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城镇化健康发展关系现代化建设全局。
材料一 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即将农民转变为市民。把农民变市民,不仅仅是让进城农民拥有城市户籍,更重要的是要解决进城农民的工作、住房、子女入学和各种基本的社会保障,让进城农民享有市民待遇。
(1)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回答,在促进农民向市民转变的过程中,政府应发挥怎样的作用?
材料二 城镇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城镇化过程中发达国家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城镇化过程中盲目照搬发达国家大城市发展模式,一味追求城市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缺少统筹规划,导致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失业人口大量增加,贫民窟问题突出,住房、医疗和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犯罪率居高不下、社会秩序混乱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2)上述材料对我国城镇化的健康发展有何哲学启示?
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真正实现每个人的全面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爱国主义始终是把唯心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材料二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我们要继续拓展和走好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用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我们如何弘扬中国精神?
(2)材料中的“三个必须”主要体现的辩证唯物主义道路有哪些?
(36分)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积极 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
材料一 城镇化是中国经济增长持久的内生动力。据统计,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 点,就有1300多万人口从农村转入城镇,这对衣食住行、城镇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等形成 巨大需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 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1) 上图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结合图11及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 说明为什么城镇化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材料二 目前,我国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不少城镇超越资源环境容量,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城乡之间、城镇之间发展不协调,城镇布局紊乱,不同规 模、类型的城市和城镇尚未形成协调互动关系;由于行政壁垒的分割和短期利益驱动,许多 城市各行其是,盲目发展,基础设施重复建设。
(2) 结合材料二,运用联系的观点,说明如何解决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材料三 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要注重保障农民转变成城市居民后的民主权利,激发 他们参与民主政治的热情,使参与民主政治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因此,必须要进一步完善我 国的基层民主制度。
(3) 在我国,城市实行基层民主自治的组织是什么?我国发展基层民主有什么重大意义?
材料一 2012年10月,党的18大胜利召开,习近平当选为中国共产党总书记,他在18大结束的会议上指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材料二 近年来,杭州市委、市政府立足生态资源,按照政府领导、企业运作的模式,走出了一条“以旅游带动文化,以文化提升旅游”的产业发展之路,传递着人间天堂朝气蓬勃发展的新气象。
材料三 某市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牢固树立生态城市建设理念,通过实施“蓝天、碧水、绿色、宁静、洁净”五大环保工程,把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与产业结构布局调整、经济结构优化、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等统筹考虑,重点发展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等特点的新型“绿色”光源——半导体照明产业,努力推广“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循环经济模式。被海内外客人誉为“中国最温馨、最适宜居住的地方”。
(1)结合材料一,从经济生活角度为打造美丽中国提供一些合理化建议。(6分)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政党的知识分析党委为什么高度重视打造美丽中国。(6分)
(3)结合材料三,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分析该市是如何打造“美丽中国”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2年11月29日,中共最高领导层--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七位成员集体出现在国博“复兴之路”展览现场,回顾了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在屈辱苦难中奋起抗争,为实现民族复兴进行的种种探索,号召全党同志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更好地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并自觉落实在实际行动中。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强国梦属于国家,也属于每个中国人。
材料三 每个人都在追逐自己的梦想,这构成了“中国梦”的一块块基石。“中国梦”的建构,又为个人放飞自己的梦想提供了平台和土壤。习近平指出,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中“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有关知识分析国博“复兴之路”展览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公民和政府的相关知识,谈谈如何成就“中国梦”。
(3)结合材料三,运用《生活与哲学》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原理,说明如何正确处理“个人梦”和“中国梦”的关系。(10 分)
2013年3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称中国梦是人民的梦,要让人民共享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要倾听人民的呼声、回应人民的期待。而我们每个人都在追逐自己的梦想,这构成了“中国梦”的一块块基石。“中国梦”的建构,又为个人放飞自己的梦想提供了平台和土壤。习近平指出,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
结合材料,运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原理,说明如何正确处理 “个人梦”和“中国梦”的关系。
材料一:从“人定胜天”的万丈豪情到“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再到可感、可知、可评价的“美丽中国”,说明我们党的执政理念越来越尊重自然,越来越尊重人民感受。建设美丽中国是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需要政府、公众各尽其责、各尽其能、各尽其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美丽中国”理念的指导下,只要我们脚踏实地、不懈努力,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一定会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实现。
材料二: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首次提出“美丽中国”理念。建设美丽中国,青年当先行。作为新世纪的青年人,谁都希望为建设美丽中国留下精彩的一笔。
(1)结合材料一,运用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分析说明如何处理建设“美丽中国”中出现的问题。
(2)从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的角度看,在“美丽中国”的建设过程中,我们个人应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材料一:城镇化是我国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城镇化不是简单的城市人口比例增加和面积扩张,而是要在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
材料二:近十几年来,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城镇化进程逐步加快、城镇化水平日益提高。我国的城镇化水平以每年1%以上的速度提升,从1978年到2011年,城镇人口从1.72亿人增加到6.9亿人,城镇化率从17.92%提升到51.27%。
材料三:在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中仍然存在诸多矛盾,如城镇体系发展不协调、大城市人口过度集中,资源环境承载力受到严重考验,小城镇建设遍地开花,相同职能类型的城镇重复建设,同时广大农村地区建设滞后。城镇化进程对资源消耗过大,对环境生态的破坏严重。城镇化速度与产业结构演进不协调、产业与居住配套不合理,各类产业园区、工业园区建设无序,既浪费珍贵的土地资源,又使生态环境恶化、同时园区的生活配套功能缺少,城市功能布局不合理等。城镇化速度太快,新增城市人口的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养老等配套需要健全,失地农民的补偿安置问题尚需改进等。这些矛盾阻碍了我国城镇化进程,妨碍了城镇化的健康发展,有悖于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主旨。因此,我国必须走一条符合国情、具有创新精神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1)运用唯物论知识分析我国应如何走新型城镇化道路。
(2)结合材料,从唯物辩证法角度分析城镇化建设需要坚持的方法论原则。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的流行词,往往反映着这个国家的脉动。中国梦,这一意涵深刻的语汇,叩动中华儿女的心弦,激发无数心灵共鸣。
材料一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不同场合都谈到“中国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创造出来。”“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1) 习主席谈论的“中国梦”充满哲理的光辉,请分析上述材料中蕴含的哲学道理。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
(2)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阐述为什么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中国精神。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只有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将“中国梦”的伟大构想化为美好现实。(3)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相关知识,说明中国梦要依靠人民来实现的哲学依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我是歌手》是湖南卫视引进韩国版权,花重金进行本土化改造的中国首档歌手音乐对决电视节目。它逆转以往此类节目的比赛规则,聚集实力歌手同台竞技,评判权则掌握在现场普通观众的手中。
这档节目给了音乐足够的尊重,每位歌手演唱的歌曲名下,除了词、曲作者、编曲者,还有乐手的名字。依靠编曲者的不断创新、改编,使得每首歌曲既能引起观众的回忆又让人耳目一新。湖南卫视的平台优势、国内顶级的大型演唱会音响设备及舞台设计也是它成功的重要因素。网络的普及更是拓展了歌手曲目的传唱范围。
《我是歌手》的团队分成导演组、观众组、后期组等,特别增设了编剧组。每周一、周二,音乐总监和乐队忙着为歌手们编曲;周三、周四彩排摄影团队全程记录;后期剪辑团队负责处理素材,从1000多个小时的素材中剪辑出近2个小时。
《我是歌手》自开播以来收视率一路飙高,稳居同时段全国第一,给湖南卫视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增强了湖南卫视的社会影响力。
(1)结合材料,从人类文化发展的角度分析《我是歌手》收视率一路飙高的原因。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和文化的关系说明《我是歌手》为什么能给湖南卫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3)结合材料,运用系统优化的观点说明《我是歌手》的成功带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有哪些?
(26分)苏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优秀文化遗产,至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长期以来,我国的苏绣生产者创新意识不够,表现在各家产品图案基本雷同、款式基本一样,整体质量不高,且呈下坡趋势。这严重影响了我国苏绣艺术的发展。
为传承我国传统苏绣技艺,中国苏绣研究所以思维大于技巧的理念为指导,走传统刺绣与现代艺术、传统刺绣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之路,在各个时期成功探索和创作了一批批刺绣精品。同时,苏州市通过开办苏绣商城姑苏网上商城,将现代电子商务模式与传统零售模式进行创新性融合,让世界了解苏绣,让苏绣走向世界。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我国是如何实现让世界了解苏绣,让苏绣走向世界的。(12分)
(2)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相关知识,分析苏绣艺术得以发扬光大的理论依据。(10分)
(3)结合材料,从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角度,为我国苏绣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4分)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探索历程
时 间 |
内 容 与 定 位 |
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 |
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
2007年党的十七大 |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
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 |
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
2012年党的十八大 |
首次提出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个人层面﹚;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途径 |
材料二 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归纳出四个方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丰富,但不够简明、不便于群众传播践行。与此同时,各地广泛开展了地方精神的提炼和培育活动,深化了对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党的十八大报告24个字的提炼是在总结群众实践、吸取中华文化传统精华、借鉴外域文明的基础上完成的,它把高深的理论变成了老百姓看得懂、记得住、能遵守的价值信条,既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又集中反映了人类文明共同的价值追求。
运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知识,结合材料分析我国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探索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