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2013年9月27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了最新的第五次评估报告。报告指出,过去50年全球气候变暖超过90%的可能性与人类使用的燃料产生的温室气体增加有关。在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部分国家、地区、企业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速度,毫无约束地大量排放温室气体,使地球表面温度上升了1.4~5.8度,导致自然灾害更加频繁,物种灭绝速度加快,人类自下而上生存环境堪忧。
材料二 气候变化问题是全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需各国通力合作,携手应对。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宣布将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到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二五”计划。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为进一步缓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在节能减排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大力加强舆论上的宣传和引导,培养企业经营者与广大消费者的节能环保意识,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1)结合材料一,运用辩证法的联系观分析全球气候变暖产生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发展低碳经济?
我国古代有个“西邻教子”的故事:“西邻有五子,一子朴,一子敏,一子盲,一子偻,一子跛。乃使朴者农,敏者贾,盲者卜,偻者绩,跛者纺,五子皆不患衣食焉。”这则故事告诉我们
①改造主观世界有利于改造客观世界
②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
③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有两位画家以《安静》为题各画了一幅画,一位画了一个湖,湖面平静,倒映着远山和湖边的花草,好像一面镜子。另一位则画了一个激湍直泻的瀑布,旁边一棵小树,树上一个鸟巢,巢里一只小鸟,小鸟在睡觉。后一位画家才真正理解了安静的内涵,因为他懂得
①世界是充满矛盾的 ②任何事物都包含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
③安静就是绝对的静止 ④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我国航天科技工作者以及参与航天事业的干部职工,励精图治,突破了多道难关,掌握了重要航天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体现的哲理是
①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一个艰苦的探索过程
②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③人们要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有所建树,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④事物的发展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必然结果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庄子》中有一则寓言: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混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混沌之地,混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混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混沌死。混沌之死,在于南海之帝、北海之帝与混沌无法沟通,仅凭常识和经验就采取单边行动。从哲学角度看,南海之帝与北海之帝错在
①没有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 ②犯了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
③没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④不懂得规律是可以改变的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万物生长靠太阳”,以往人们认为一切生物的生长都依赖阳光。最近科学家却发现,在可见光不能到达的4000米深的海底,在高温、高压、剧毒、缺氧的环境下,依然存在着大量热液生物,它们靠海底热液带出的能量合成有机质而生存。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①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
②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③对真理的追求只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④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知名学者王立群说,艰苦的人生让经历者获得了常人不知道的人生感悟,这就是阅历的力量!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深深理解它。苦难是人人不想经历的,但是,经历的苦难又是人生宝贵的财富。这种财富谁都不想拥有,但是,上天“赐”给你时,你却不得不拥有。这就是说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事事需亲身实践
③要学会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④回避矛盾也是解决矛盾的具体做法
A.①③ | B.②④ | C.②③ | D.①④ |
下列观点中,能体现实践是认识基础的是
A.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 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C.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 D.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
2014年南京青奥会会徽(见右图)最上方英文“NANJING”中的两个小写“n”巧妙勾画南京明城墙城门,外围又用线条镂空透视勾勒出了江南民居的轮廓。会徽充分表达了南京敞开胸怀欢迎各国青年,与世界友好交流,成为青年欢乐之城的美好愿望。南京青奥会会徽的设计体现了
①意识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如实反映
②会徽设计者的奇思妙想是会徽创作的源泉
③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④会徽的设计反映了南京独特的文化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意象,是指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如,落花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在我国古诗词中却赋予了它们以情感和生命。“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表达了春天的美好;“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则表达了国破家亡之恨;“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抒发了幽幽的相思之苦。“意象”反映了
A.人们可以摆脱客观事物的原貌实现艺术形象的创造 |
B.客观事物本身存在能动的反映特性,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
C.思维能够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把意识的东西变成现实 |
D.意识活动在艺术创作中具有独特的创造性 |
“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这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规律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 B.只有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
C.规律可以为人所认识 | D.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
“谎言重复千遍便成了真理”的说法( )
A.是错误的,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 | B.是正确的,看到了真理的上升性 |
C.是错误的,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 D.是正确的,看到了真理的有用性 |
人们都知道如果身上痒,通常抓几下就能解决问题。但这究竟是何原理?美国科学家通过科学实验,揭开了“抓痒”的奥秘。原来抓痒能让向大脑传递刺激的神经细胞变得“迟钝”,从而减轻痒感。这一事实表明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④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丹麦物理学家雅各布·博尔不小心打碎了一个花瓶,他细心地收集起满地的碎片,按重量的数量级分类,由此发现不同的重量级间表现为统一的倍数关系,这一发现对恢复文物、陨石等不知其原貌的物体产生了明显效果。这启示我们( )
①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②意外和失误是产生智慧、取得成功的起点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④只有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促进事物的发展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④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