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选项中最能说明财政使人民生活有保障的是( )
A.我国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 |
B.我国投资建设三峡工程 |
C.全国财政到2010年新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将达2182亿元 |
D.2006年中央财政科技支出安排716.04亿元 |
去年在第七届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与政策论坛上,财政部解读工资改革的原则为限高、稳中、托抵。要规范补贴,设定上、中等收入的政策范围,收入超过平均线的要削减;中间收入阶层者水平继续保持,也可适当增加;提高低工资人群收入,使其达到平均水平。国家相关部门提出工资改革原则的直接目的是
A.利用税收调节收入分配 |
B.实现按劳分配 |
C.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
D.实现社会公平 |
从长远来看,为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发展
①应免除文化产业的各种税收 ②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③需要国家财政发挥示范性和导向性作用 ④应以国家财政支持为资金的主要来源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② | D.②③ |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样的提法在我国的宏观调控史上还是首次出现,让人备感新鲜。对这一货币政策的正确理解是
A.国家适当减少对货币的管理 |
B.各商业银行可以自行制定利率 |
C.适当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 |
D.适当减轻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
3月18日,温家宝总理在回答记者有关政府改革的提问时说,要下决心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实现社会结构的公平和正义,让人民的钱更好地为人民谋利益。2003年至2007年5年间,我国财政收入累计约17万亿元,比上一个5年增加10万亿元,年均增长22%。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 )
①意味着我国税收收入的不断增长 ②根本上得益于国民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 ③为国家各项职能及社会公平的实现创造了良好条件 ④不利于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收入的增加
A.①④ | B.②④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
下表是我国某个时间的财政状况。对下表的正确理解是
|
增长 |
财政收入 |
34.2% |
财政支出 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 教育支出 |
41% 53.5% 38.2% |
注: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占总支出的17.8%,教育支出占总支出的17%。
①我国财政入不敷出,出现财政赤字 ②我国加大对经济的调控力度,促进经济增长 ③我国财政预算不科学,出现收支不平衡 ④我国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财政收入是实现国家职能的物质保障,影响我国财政收入增加的基础性因素是
A.国家经济发展水平 | B.国家合理的分配政策 |
C.税收体制的改革与完善 | D.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水平 |
2006年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持续出现大风、高温、少雨天气,旱情持续时间长,发展迅速。全国耕地受旱面积一亿八千二百多万亩,其中作物受旱七千五百多万亩,水田缺水八百一十多万亩,旱地缺墒近一亿亩,有近九百五十万人、八百七十多万头牲畜因旱发生临时性饮水困难。国家财政部及时下拨2.6亿元特大抗旱经费支持旱区抗旱,财政部下拨的特大抗旱经费属于国民收入中
①积累部分 ②消费部分 ③社会物质储备 ④公共消费
A.①④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我国政府安排的专项农业扶持资金是随着财力的增强不断增加的,这说明,使财政的作用充分发挥的关键是( )
A.大力增加财政收入 |
B.大力增加财政支出 |
C.增加税收收入 |
D.制定切实可行的分配政策 |
目前,西方国家深陷债务危机。各国正在积极寻求债务危机的应对之策。你认为解决危机最基本和最可靠的途径是
A.增加税收 | B.缩减支出 | C.降低利率 | D.经济增长 |
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称为财政盈余。有人认为,财政盈余越多越好。这一观
点
A.是正确的,因为财政收入是财政支出的基础 |
B.是正确的,因为财政收入比财政支出重要 |
C.是错误的,因为财政盈余多可能引发通货膨胀 |
D.是错误的,因为财政节余过多意味着财政资金没有得到有效的运用 |
12.央行发布的今年一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报告指出,经济企稳回升奠定消费上升基础;物价上涨压力日趋显现。一般来说,从防止物价过快上涨角度看,可采取调节利率、汇率和变动财政收支等多种手段。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①提高利率→投资下降→生产资料需求减少→商品价格水平下降
②本币升值→商品出口量增加→外汇流入减少→商品价格水平下降
③征收消费税→消费者税负增加→消费需求减少→商品价格水平下降
④扩大政府投资→生产规模扩大→单位商品价值量下降→商品价格水平下降
A.①③ | B.①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立了2010年宏观政策基调:保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进一步扩大内需。下列措施中有利于扩大内需且属于财政政策的是
A.取消储蓄存款利息个人所得税 |
B.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货款利率 |
C.中央财政对家电下乡进行补贴 |
D.中央财政严格控制公务购车等一般性支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