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八届三中指出,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近年来,广东省一直探索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涌现了诸如顺德美的集团、惠州TCL、珠海格力集团等成功案例,这些企业通过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让国有资本与社会资本发生“化学反应”,激发了企业活力,提升了市场竞争力。
材料二:2014年10月22日,广东省统计局发布三季度全省主要经济数据。对于当前广东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需关注以下问题:一是外贸进出口形势堪忧;二是房地产业发展呈现放缓趋势;三是物价指数面临上涨压力;四是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压力有增无减。
材料三:2014年10月27日,广东省委、省政府、省人大等召开会议,传达学习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会议强调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紧密结合广东实际,全面推进依法治省,建设法治大省。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保持广东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应对措施。
(3)结合材料三请运用《政治生活》中依法治国的相关知识,谈谈广东为建设法治大省应有的作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依法治国,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治国必先治党的理念,强调依法执政首先是依宪执政。2014年8月初,就依法治国征求意见稿,党中央专门听取了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意见,并据此作出了修改。
(1)结合政党制度的知识,说明材料一相关做法的依据。
材料二:公民举报不良现象,有利于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但匿名举报却存在调查线索不持续以及举报内容不真实等现象。对此,最高检2014年10月份印发规定鼓励公民实名举报,以更好地发挥公民在国家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2)结合材料二,说明公民应如何正确参与政治生活?
材料三:依法治“天”是依法治国的一项内容。2014年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对各级政府既是约束,也是行为依据。对违法排污行为既要严肃查处,也要通过财政等手段引导产业升级,多管齐下,才能让APEC蓝保持下去,让人民群众永享蓝天白云。
(3)从政府的角度,说明材料三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
材料四:依法治国,需要政府依法履职。一年多来,各级政府积极通过取消或下放行政审批权等举措实施简政放权,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既使政府更加正确地行使权力,也使企业获得了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
(4)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简政放权对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社会建设,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完善城乡社会养老、医疗保险制度,深化分配制度改革促进社会公平、加大反腐力度促进廉政建设,加大对公共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等,这些措施有力地保证了社会的稳定发展。
材料二:A县县委为促进本县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要求,座谈、走访和问卷调查,虚心听取群众的建议,提出了“文化兴县”的发展战略,并提交县人大审议通过。同时,要求县政府尽快研究制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扶持政策,拓宽融资渠道,尽快搭建服务平台,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府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为什么要采取上述措施。
(2)结合材料二,运用有关政党的知识,分析A县县委上述做法的依据。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起草和产生的简要过程

开展专题论证阶段
中央政治局经过深入思考和研究、广泛听取党内外各方面意见,决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问题并作出决定
进行调查研究阶段
中央政治局常委、文件起草组成员深入一线,开展座谈调研
征求意见稿阶段
中央发出《关于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问题征求意见的通知》,并专门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意见
中央政治局审议
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政治局多次举行会议分别审议决定
中央全会审议
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审议并通过决定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也是中国共产党凝聚全党和全国人民推进全面改革的政治共识。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概述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凝聚全党和全国人民政治共识的。
改革开放使我国以世所罕见的速度发展起来,我们从未像今天这样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当前我国改革发展面临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战,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比如: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等。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相关知识,为如何解决当前我国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政策性建议。
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是恩泽当代、惠及子孙、功在千秋、造福人类的美丽中国的生态梦,它构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重要前提条件和坚实基础。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也面临着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
(3)结合材料,运用对立统一观点,分析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经济高速增长,通货稳定,失业率低,为德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但随着经济增速下滑,失业上升,尤其是全球化、老龄化等,包罗万象的社会保障网、不断持续上涨的社会福利待遇,造成了社会保障缴费率和税率的不断调高,从而提高了生产成本,阻遏了投资,使经济长期低迷,失业率不断攀升。
“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现在要让这个‘利’,更多地落在百姓身上。”当前我国面临人口老龄化、人口流动频繁、城乡差距较大等新情况,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顺应和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需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4)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学常识》知识,评析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并说明它对我国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启示。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满分15分)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我们也能够继续拓展和走好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
材料二:实现“中国梦”,不只是国家的目标,也是个人的追求,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方面的体现。
(2)结合材料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相关知识,说明中国梦要依靠人民来实现的哲学依据。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环境问题不仅是现实的民生问题,还是重要的发展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3年1月以来,持续多天的大范围雾霾天气让PM2.5这个肉眼看不见的“小家伙”,以一种很显眼的方式进入人们的视野。(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空气很轻,被污染的空气很重,治理空气污染的经济负担更是重上加重。“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在北京街头牵着你的手,却看不见你的脸。”持续的雾霾,不只是北京的烦恼,大雾中,一条深褐色的巨大污染带斜穿1/3的国土,从北京、天津到石家庄,从郑州、南通到贵阳,74个重点监测城市近半数严重污染。雾霾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已经行不通,发展经济的同时,生态文明建设必须重视起来,建设“美丽中国”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改善环境应从现在做起,从每个人做起。
(1)根据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企业和个人在改善和提高空气质量过程中如何作为。
材料二:我国1997年提出依法治国的方略后,环境保护开始走上法治化的轨道。然而,目前我国环境法规体系还不健全,1989年颁布的《环境保护法》已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环境保护法》第16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辖区的环境质量负责,采取措施改善环境质量”。然而一些地方政府盲目追求地方GDP的增长,环境监管有名无实,环境法的实施处于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和违法不究的状况。由于地方保护主义的庇护,一些企业长期违法排污而得不到应有的制裁。我国司法制度对公民环境权益的保障较为贫弱,在面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冲突时,司法机关往往无法有效保护公民的环境权益。在环境保护的具体过程中,公众的作用没有得到很好地发挥。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我国应如何依法进行环境保护。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长期以来国内奶牛养殖业一直处于不稳定的状态。2015年元旦刚过,国内部分地区就出现了因企业拒收鲜奶而导致奶农杀牛和倒奶的现象,又恰逢国际市场原奶价格大幅下降,传导至国内,供过于求的状况开始凸显。国内鲜奶难卖,一方面是乳制品国内外价差较大,国内企业增加了对进口乳制品的使用量;另一方面,也跟国内乳制品产业整体水平比较低、消费者对国产乳制品信心不足有很大关系。
材料二:针对国内部分地区发生“卖奶难”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2015年1月8日,农业部下发了《关于协调处理卖奶难稳定奶业生产的紧急通知》,要求各级地方农牧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全力以赴协调处理“卖奶难”。农业部表示,将通过协调乳品企业增加收购、启动奶业生产监测、加大政策扶持和救助力度,全力以赴处理“卖奶难”,保护奶农利益、稳定奶业生产。
(1)材料一主要隐含了哪些经济规律和经济知识?
(2)结合材料二,为避免发生此类事件,地方政府从经济角度应该如何作为?
(3)结合材料二,说明党和各级政府全力以赴协调处理好“卖奶难”的政治学依据。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缩小三个差距,促进共同富裕”这一世界级难题,由重庆率先解题。在2011年7月20日至21日召开的重庆市委三届九次全会上,通过了《中共重庆市委关于缩小三个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决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重庆“十二五”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指标名称
单位
2010年
2015年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2880.1
6000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人

17532
31000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5200
12000
单位GDP能耗降低
%
 
15
财政民生支出
%
50
60

注:到2015年,全市经济总量与居民收入同步倍增,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到2.5∶1左右,“圈翼”发展差距缩小到2∶1左右,基尼系数缩小到0.35左右. (基尼系数是一个用来描述收入整体差距程度的重要指标。国际上通常认为,当它处于0.3-0.4时表示收入分配比较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过大,超过0.5则意味着出现两极分化)
(1)读材料一谈谈重庆市提出上述目标的经济学依据。
材料二:为实现上述目标,重庆市提出了“共同富裕”的12项举措。其中有4条与农村农民有关,2条与国民收入分配、财产分配有关,2条与就业创业、控制通胀有关,2条与社会保障有关,还有2条有关户籍制度改革和公租房制度。
(2)请用经济常识完成下表

重庆“共富十二条”(部分)
经济分析
新增330万个就业岗位,发展微型企业15万个,个体工商户增加到150万个,有效增加普通劳动者收入。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严格贯彻《劳动法》,维护劳动者正当权益,提高全社会就业质量。
解决就业的根本措施?

继续坚持“国进民也进”的原则,发挥公有制经济在促进共同富裕中的基础性作用,确保国有资本收益的30%用于民生
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

加强收入分配调节,将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比例由目前的43%提高到50%以上。
从国民收入的分配角度谈谈如何才能实现“民富”?

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与经济发展水平和物价上涨“双联动”,使全市220万困难群众生活随经济发展而提高,不因物价上涨而下降。
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学依据?

 
材料三:重庆市委、市政府开创性地提出“共富十二条”, 而“共富十二条”出台的前前后后,离不开重庆政协人的大力助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马正其说,“党委政府科学决策之前、之中、之后,都离不开政协充分履行职能,都会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特别是要听取专家学者的意见”。
(3)结合材料三,回答重庆市委市府为什么要组织调研,听取民主党派和群众的建议。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5年4月1日,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深改组)召开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提出“破除公立医院逐利机制,建立维护公益性”。
材料一:目前,我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公立医院逐利机制尚未完全扭转,建立政府财政投入持续性机制、维护公立医院公益性尚需付出更大努力。现在随着我国健康服务业发展,公立医院要把更主要的精力投入到提供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社会办医的政策障碍逐步被破除,公立医院让出的高端医疗服务市场有望被民营、外资医疗机构占据。
材料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必须从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深刻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地位和重要作用,拿出勇气和魄力,自觉运用改革思维谋划和推动工作,不断提高领导、谋划、推动、落实改革的能力和水平,切实做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如今,中国正行进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新征程,如何在新的历史起点和时代条件下推进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改革实践,是一个矢志复兴梦想的国家和民族必须回答的重大命题。
(1)结合材料一,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国家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应该怎样回答好这个重大命题。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
图  2002年---2013年城乡居民文化消费及相关数据(元/人)



城镇居民
农村居民
可支配收入
消费支出
文化消费
纯收入
消费支出
文化消费
2002
7703
6030
407
2476
1834
47
2006
11759
8697
591
3587
2829
74
2013
22780
15903
1141
7382
5530
183

注:①2013年,东、中、西和东北地区居民文化消费总量之比为196:111:119:100,文化消费占消费支出的比重分别为8.1%、6.5%、6.6%、和5.5%;②在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居民文化消费占总消费额的30%以上。
材料一 我国现阶段文化消费总量在7000亿元左右,而实际的文化消费总量应该在4万亿元左右,增长空间极大。没有文化力量支撑的经济缺乏创意,是没有持续发展的后劲的。英国文化产业创造的年产值超过任何一种传统制造业所创造的产值,我国经济的发展也必须靠文化产业来拉动。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已经成为必然要求。
材料二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逐步深化,公民意识越来越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要健全民主制度,拓宽民主渠道,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理念。
(1)结合表格(含注)描述我国居民文化消费的现状并从基本经济制度和资源配置的角度说明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措施。
(2)结合材料二,运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关知识,简述我国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制度优势。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大数据(big data),指数据规模巨大,类型多样且信息传播速度快的数据库体系,大数据对人民生活消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家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 大数据时代,消费者的购物决策往往受到购物心理的影响。例如,某女有购买鞋子的需求,一般是上网搜集信息,找出中意的品牌和款式。然后按销量从高到低和价格从低到高组合进行筛选,往往根据筛选的结果做出购买决定。
(1)请同学们简要评析上述购物心理。
材料二  在消费者做出购买决策这一过程中,任何关于品牌或产品的反馈,都影响到消费者最终购买行为。大数据若能准确监测和分析这些行为背后的心理并采取措施,对企业决策和管理定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2)根据示例,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下列企业在大数据时代获得成功的奥秘。

案 例
《经济生活》知识分析
示例:淘宝网上一家小型化妆品电商收集网络顾客对一些品牌的搜索数量,以此作为是否进货的重要依据,实现利润翻番。
科学预测商品需求,调节生产要素和商品供给,实现供销畅通
案例一:亚马逊基于客户在过去一段时间的购买行为,如客户的购物车中所收藏的商品、客户喜欢的商品、其它用户浏览或购买的商品等大数据分析给客户个性化推荐建议或广告,实现了销售额巨大增长。
①请勿在此处答题
案例二:农夫山泉综合各地需求、高速公路收费状况、道路等级、天气季节、配送中心辐射半径、不同市场的售价、各地人力成本、甚至突发性的需求等大数据进行配送,实现最大限度的节约物流成本。
②请勿在此处答题
案例三:福特公司在汽车上添加大量传感器和处理器,车内信息、车辆与手机之间的通信信息及车辆之间的通信信息都会生成数据,通过海量加工数据,福特成功聚合了客户反馈信息,不断探索最佳工艺,设计新产品,提升业绩。
③请勿在此处答题

材料三 大数据是国家治国理政的重要依据。大数据时代的到,为党和政府了解世情、掌握国情、把握规律提供了更多便利条件,使精准感知,正确决策、高效服务成为可能,党和政府应该具备大数据思维,运用好大数据,这对形成多元互动的国家治理体系、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3)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分析党和政府如何通过大数据提升国家治理能力?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就业创业促民生,法治建设添力量。
材料一:2014年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仍较为严峻,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31.5万,这已是我省连续三年创下新高;再加上经济换挡减速,产业结构调整,就业观念的影响,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对此我省相关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使就业创业的数量和质量有了新的提高。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省相关部门如何应对严峻形势,促进就业创业?(8分)
材料二: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部署,结合安徽实际,省委提出: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加快建设法治安徽;其关键在于落实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坚持法治安徽、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更好发挥法治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2)结合材料,指出安徽省委在推进法治安徽建设过程中运用了哪些科学的思想方法。
材料三:近年来,严重的大气污染持续引发国人对生态环境的关注。目前,我国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制体系尚待完善;地方政府片面追求GDP,对企业的污染现象视而不见;市场主体为了降低成本,偷排乱放现象尚未根除……美丽中国,我们要呼吸更新鲜清洁的空气。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多管齐下,其中法治建设无疑是关键。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法治中国建设将为目标的实现提供强大推动力.
(3)依据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阐述如何用法治的力量来推动这一目标的实现?(12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总34分)“法”字当选2014年度汉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行政机关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坚决惩处失职、渎职。必须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
(1)运用我国政府的有关知识,谈谈如何建设法治政府?
材料二:

1994年3月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
2012年6月
预算法修正案草案被提请进行二次审议。随后,草案通过中国人大网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引起公众广泛关注,征集到大量的修改意见。
2014年4月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对预算法修正案草案进行了三审。草案三审稿充分体现了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同时对一些问题提出了进一步修改完善的意见。并就草案的主要问题与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国务院法制办公室、财政部交换意见,共同研究。
2014年8月
11日至12日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召开会议,邀请全国人大代表、专家学者就修正案草案主要修改内容的可行性、出台时机、实施后的社会效果及实施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论证评估。至此,预算法在出台20年后,终于完成了首次修改。
2015年1月1日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正式实施。

(2)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代表是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对治国理政方式的探索经过了艰辛的历程。

时间
会议
内容
1978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
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方针
1997年
十五大
确立“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2007年
十七大
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012年
十八大
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2014年
十八届四中全会
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这一探索历程是在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完成的,既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又反映了人类文明共同的价值追求。
(3)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探索依法治国的理政方式?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治国必先治党的理念,强调依法执政首先是依宪执政。2014年8月初,就依法治国征求意见稿,党中央专门听取了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意见,并据此作出了修改。
(1)运用“我国的政党制度”知识,分析材料一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
材料二:公民举报不良现象,有利于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但匿名举报却存在调查线索不持续以及举报内容不真实等现象。对此,最高人民检察院在2014年l0月份印发规定,鼓励公民实名举报,以更好地发挥公民在国家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2)结合材料二,说明公民应如何参与法治国家的建设?
材料三:2013年11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依法治国”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以全会的形式专题研究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会指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要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维护和运用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3)结合材料三,运用社会发展规律的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梦”是新时期中国战略目标的制高点,但如果光有宏大高远的战略目标,却没有可操作的阶段性目标,并且没有保障阶段性目标顺利实现的有力举措,任何伟大的战略目标都只能是空想。因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的形成和提出充分说明:中国梦不是虚无缥缈的,而是实实在在、明晰可见的;中国梦不是遥不可及的,而是想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中国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分阶段、有步骤实现的。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对治国理政方式的探索经过了艰辛的历程。

时间
会议
内容
1978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
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方针
1997年
十五大
确立“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2007年
十七大
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012年
十八大
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2014年
十八届四中全会
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知识,说明实现中国梦的政治学依据
(2)结合材料一,简述该探索历程中所体现的认识过程特点及其方法论原则;“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谈谈材料中所体现的方法论道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政治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