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1-2014年我国经济运行情况

材料二:旧常态下的中国经济,虽然经济总量取得了持续增长的瞩目成就,但储蓄投资、国民收入分配中的结构性失衡日益加剧,对房地产业的过度依赖抑制了创新型产业的增长,货币供给机制的美元化和高信贷、货币投放的通胀之路本身对经济的系统性稳定造成了伤害。可以说,经济旧常态自身就有着向新常态过渡的内在要求。
新常态,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命题,其中夯实硬底线与强化软投资,应成为两个重要的维度。所谓夯实硬底线,最重要的有两条,一是社会保障底线,二是粮食安全底线。着手完善囊括广大农村地区、农民兄弟在内的全面社会保障体系、公共医疗服务体系、义务教育体系、住房保障体系。夯实粮食安全底线,就要在战略上重视农业农村工作,将粮食生产作为首要任务来抓。所谓软投资,即推进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政府应该着手推进资源领域的产权改革,加快垄断行业改革,破除制约民间投资和企业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引导民间资本广泛进入更多领域。同时,对现行的财税体制进行调整,为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城市保障性住房的改革奠定制度基础。
材料三: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新常态,需要发挥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中共中央提出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全国人大对新修订的《科技进步法》进行执法检查,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我国政府先后出台多项措施促进科技创新与发展,全面提高科研资金的使用效率,对科研资金进行了系统整合,避免资金使用的碎片化;针对科技计划进行顶层设计、强化分类资助。放眼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风起云涌,科技创新能力正成为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关键。
(1)描述材料一蕴含的经济信息。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应如何克服经济“旧常态”的弊病,适应并推动经济“新常态”健康发展。
(2)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为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合理化建议。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注:2013年我国进口额同比增长7.3%,出口额同比增长7.9%。
材料二:对比2013年全球贸易前三甲的中、美、德后发现,美德两国主要出口商品为机电产品、运输设备和化工产品三大类,纺织品及原料、家具、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占比1%左右。我国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分别达到57.3%和29.9%,但外资企业生产的比例分别高达61.2%和73.0%。机电产品的51.1%和高新技术产品的65.3%是加工贸易方式出口的。
材料三:2014年12月9日至1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必须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要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厉行节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扩大营改增试点行业。要保持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改善和优化融资结构和信贷结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推进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金融运行效率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无论是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还是其他各项政策,都要同全面深化改革紧密结合,用改革的精神、思路、办法来改善宏观调控,寓改革于调控之中。
(1)结合材料一、二,运用图8中的数据概括说明我国外贸情况。根据材料三,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合理性。
(2)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党和政府应该如何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T市市委将“深化本市国资国企改革专题调研”作为市委常委会6个重点课题之一,组成调研组围绕“完善分类监管、长效激励约束、国资流动平台,等进行深入调研。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T市市委在认真听取人大政协、企业集团和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形成了《关于进一步深化T市国资国企改革的意见》(草案),提出推动国有资本在优 势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金融服务及基础设施建设等关键领域和优势产业集中发展;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和跨国经营,提升国际化经营水平……
材料二:该市某国有企业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优化企业股权结构,由多元股东依法、市场化治理公司;深化企业内部“三能”改革,即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建立与市场相适应的经营机制;实行企业技术和管理骨干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出台,促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T市市委在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中为什么要组织调研、认真听取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
(2)简要分析材料一中该市促进国企改革发展所采取的举措有何经济意义。并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概括该企业的成功经验。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科,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常态,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命题,其中夯实硬底线与强化软投资,应成为两个重要的维度。所谓夯实硬底线,最重要的有两条,一是社会保障底线,二是粮食安全底线。着手完善囊括广大农村地区、农民兄弟在内的全面社会保障体系、公共医疗服务体系、义务教育体系、住房保障体系。夯实粮食安全底线,就要在战略上重视农业农村工作,将粮食生产作为首要任务来抓。所谓软投资,即推进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政府应该着手推进资源领域的产权改革,加快垄断行业改革,破除制约民间投资和企业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引导民间资本广泛进入更多领域。同时,对现行的财税体制进行调整,为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城市保障性住房的改革奠定制度基础。
材料二: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新常态,需要发挥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中共中央提出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全国人大对新修订的《科技进步法》进行执法检查,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我国政府先后出台多项措施促进科技创新与发展,全面提高科研资金的使用效率。
(1)联系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谈谈如何适应并推动经济“新常态”健康发展。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为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合理化建议。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2015年9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提出,加快自然资源及其产品价格改革。按照成本、收益相统一的原则,充分考虑社会可承受能力,建立自然资源开发使用成本评估机制,将资源所有者权益和生态环境损害等纳入自然资源及其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加强对自然垄断环节的价格监管,建立定价成本监审制度和价格调整机制,完善价格决策程序和信息公开制度。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全面实行非居民用水超计划、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全面推行城镇居民用水阶梯价格制度。
材料二:民生问题关乎社会治乱与政权兴亡。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民生问题:

(1)结合材料一,运用价格的相关知识,分析加快自然资源及其产品价格改革的理由
(2)结合材料二,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大的潜力所在,未来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将逐步激发内需潜力。新型城镇化建设引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广泛关注,请你一起参与探究。
城镇化的主体是谁?城镇化的方式是什么?城镇化过程中的问题有那些?------安徽省两会上,围绕着城镇化的话题,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积极建言献策,建议地方政府打破与城镇化发展不相适应的制度瓶颈,释放制度红利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委员们认为,实现城镇化是一个长期过程,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地区城镇化推进的速度,必须与其工业化的进程相适应,与其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匹配,超出了这个能力很可能会出现就业不足、贫困人口增多、两极分化严重等问题,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生活都会带来严重影响。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说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这样做的原因。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走过2014,迎来2015。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改革依然任重道远。生态文明建设同经济建设密不可分。当前雾霾频发等环境问题本质上是经济建设中的不当行为造成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既要建立一套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也要统筹考虑经济体制改革,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向污染宣战,实施最严格的环境污染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逐步减少高能耗、高排放工业发展,淘汰落后产能,发展第三产业,优化能源结构——新常态下的发展,将不再只有枯燥的GDP数字,而是更加注重百姓的生命健康、生活品质与生存环境。
中央确定的经济生态领域8个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综合性改革方案,目前除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已经通过,其余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农村改革、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等7个方案仍在等待出台。新一年,更需要一鼓作气,势如破竹地把改革难点攻克下来,落到实处。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将与人们自身的“心常态”相互融合,改革红利持续释放,为中国经济社会描绘一幅更加壮美的时代画卷。
结合材料,从政治生活角度谈谈各方主体应如何为描绘一幅更加壮美的时代画卷而努力?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互联网+”是把互联网和各行各业结合起来,从而创造一种新的业态。
材料一:“互联网+”对企业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互联网模糊了传统的产业边界,推动了企业平台化、跨界化发展,对企业发展战略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互联网时代,产品以“快速迭代”的形式推出、升级并投入市场,对企业的创新力和运行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互联网消除了信息不对称,消费者主权时代真正到来,为用户创造最高价值体验,实现粉丝口碑营销成为企业必做功课;同时,在互联网时代,竞争常常来自跨行业的颠覆,企业跨行业重组整合已渐成趋势。
材料二:“互联网+”不仅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也将引领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常态"。”2015年3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指出,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和挑战,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趋势变化和特点,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全党全社会在紧紧抓住和用好这一机遇,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实施好。
(1)结合材料一,运用“企业的经营与发展”的知识,分析说明企业该如何应对“互联网+”带来的挑战?
﹙2﹚结合材料二,运用中国共产党和国际竞争的有关知识,简要分析中共中央重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J县在新一轮国企改革中,引进多种所有制经济的资金、品牌、技术;实行员工参股、增量奖股、岗位分红等分配方式改革;按市场机制配置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等。
材料二:在国有企业改革中,J县党委强调要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探索国企改革的规律,依法推进改革。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J县是如何推进国企改革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你对加强党对国有企业领导的认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目前,我国的法治建设还存在许多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有的法律法规未能全面反映客观规律和人民意愿,立法工作中部门化倾向、争权诿责现象较为突出;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比较严重;执法体制权责脱节,多头执法、选择性执法现象仍然存在;部分社会成员尊法信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权意识不强,一些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办事观念不强、能力不足,知法犯法、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现象依然存在。
结合材料和所学政治知识,从“法治”的角度谈一谈怎样推动法治国家的建设。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5年9月,随着辽宁“丹东一号”考古工作的不断推进,“丹东一号”被认为是甲午战争中被日舰击沉的“致远号”的证据逐渐的充分。121年前爆发的甲午战争,是民之痛、国之殇。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某校时政学习小组开展探究活动。
甲同学认为,清末政治腐败,内斗激烈。甲午之败并非海军之败,也非陆军之败,而是国家之败。日本是胜利是制度的胜利,大清帝国之败是制度的失败。
乙同学认为,为了防止历史悲剧的重演,我们一方面要增强海洋意识,捍卫海洋权益;同时大力增强军队实力,不惹事也不怕事,对于涉及国家核心利益的问题,不回避、不妥协、不让步。
(1)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角度看,乙同学观点给我们什么启示?
(2)请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知识,谈谈你对“不惹事、不怕事”的看法。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药学家屠呦呦,以表彰她发现了青蒿素,此奖打开了中医药科学的大门,进一步肯定了中药在国际医学上的重要位置。这项成果在改善人类健康和减少痛苦方面所带来的益处是无法估量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致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表示祝贺。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国家重视医药科学发展的原因。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以宪执政:树立宪法权威,并将每年1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分别从党、政府、公民视角分析如何树立宪法权威。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1-2014年我国经济运行情况
 
材料二:新常态面临着新挑战,暴露出国民经济长期被掩盖的深层次矛盾。以中部Q市为例,“GDP膜拜”旧思想挥之不去,经济增长高度依赖投资,陷入“投资——增长——过剩”悖论,过度投资导致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过大;实体经济技术革新进展缓慢;教育投入不足,劳动者素质不高;城镇化缺乏产业支撑,部分进城农民收入不增反降;用环境换发展,“竭泽而渔”求增长的心态依然存在,等等。
(1)描述材料一蕴含的经济信息。并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说明Q市应如何化解本地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以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2)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需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结合上述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应如何推进依法治国方略以应对新挑战。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推动山东经济发展,要求改善民生,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为此,2014年山东省新增四项民生工程:面对就业困难群体多、就业形势复杂局面,新增实施就业促进工程;考虑山区库区的特点,新增山区库区农村住房财政拨付保险试点项目;为减轻重大疾病患者经济负担,新增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农田水利建设事关“三农”发展,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改造提升工程新增纳入民生工程。
材料二:S省委领导班子通过街区走访、召开民主座谈会、网络民意调查等途径,集思广益,问计于民,坚持科学发展观,形成了“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建议,提交省人大讨论并表决通过,为全省的城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1)结合材料一,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山东省四项民生工程如何能够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
(2)结合材料二,说明S省委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是如何发挥领导作用的。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政治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