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2014,迎来2015。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改革依然任重道远。生态文明建设同经济建设密不可分。当前雾霾频发等环境问题本质上是经济建设中的不当行为造成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既要建立一套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也要统筹考虑经济体制改革,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向污染宣战,实施最严格的环境污染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逐步减少高能耗、高排放工业发展,淘汰落后产能,发展第三产业,优化能源结构——新常态下的发展,将不再只有枯燥的GDP数字,而是更加注重百姓的生命健康、生活品质与生存环境。
中央确定的经济生态领域8个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综合性改革方案,目前除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已经通过,其余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农村改革、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等7个方案仍在等待出台。新一年,更需要一鼓作气,势如破竹地把改革难点攻克下来,落到实处。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将与人们自身的“心常态”相互融合,改革红利持续释放,为中国经济社会描绘一幅更加壮美的时代画卷。
结合材料,从政治生活角度谈谈各方主体应如何为描绘一幅更加壮美的时代画卷而努力?
材料一:在我国,有人算过一笔账,高污染企业每吨废水的治理成本一般在1.2 -1.8元,偷排每日的净收益往往能达到几十万元,而环保部门依法最高罚款限额仅为10万元。这样,环保执法常常会陷入“排污——查处——罚款——继续排污——继续查处——继续罚款一一再继续排污”的怪圈。有的执法部门“以罚代法”,在有些领域甚至还存在法律空白。
发展环保产业是搞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环节。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创新能力不足,缺乏核心技术;规模偏小、产业集中度低,市场化程度不高,许多建设项目由政府补贴营运;产业政策亟待完善,标准体系不健全,在国际规则和人才的储备等方面尚未完全适应国际环保市场的发展需要。
材料二:1989年12月,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环境保护法》;
1995年至2011年,全国人大代表共有2474人次提出修改环境保护法的议案78件,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将修改环境保护法列入五年立法规划论证项目;
2011年,全国人大成立环境保护法修改小组,多次听取环保部等有关部门和专家的意见,并分赴各地进行调研和召集部分全国人大代表进行研讨;
2012年8月至2013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三次审议环境保护法修正案(草案),两次在中国人大网站上公开征求意见,共有10404人次提出14082条意见;
2014年4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的《环境保护法》;
2015年1月1日,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开始正式施行。
(1)结合材料一,概括我国环境保护方而存在的主要问题,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对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全国人人常委会是怎样立法的。
我国迎来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增长的传统动力减弱,互联网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为此,2013年底以来,国务院连续推出系列支持创业创新的政策措施,启动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鼓励高校毕业生开办网店。2014年3月以来,我国平均每天诞生1万多家企业,大批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支撑的“创客”,不断催生出新的产业形态,颠覆着传统的制造和消费模式,乃至产业布局和投融资方式。2014年,全国科技企业孵化器(指培育和扶植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服务机构)数量超过1600家,在孵企业8万余家,就业人数175万;全国创业投资机构1000余家,资本总量超过3500亿元;全国近30万项技术成果通过技术市场转移转化。2015年,“众创”首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国务院发布《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并设立400亿元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加快构建众创空间,推动大众创新创业。
材料二:推动大众创新,要不断完善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和政策。全国人大成立60年来,在推进知识产权事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陆续制定和修订了商标法、专利法等相关法律;2014年4月至5月间,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专利法实施情况进行了执法检查;11月1日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听取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检查专利法实施情况的报告及审议意见情况的汇报;11月至12月,北京、广州、上海三地的市人大常委会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相继批准设立知识产权法院。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全国人大在推进知识产权事业方面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材料二:为进一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环境制约问题,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全国人大常委会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2014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修订通过最新的《环境保护法》,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修订后的《环境保护法》,严格了企业防治环境污染的责任,加大了对企业环保违法的惩治力度,确立了国家鼓励环境产业发展、支持企业主动采取环保措施的政策,并且建立了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全国人大常委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应如何充分发挥作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就是中等收入国家随着工人工资上涨既很难和低收入国家在出口方面竞争,也很难在高附加值产品方面和发达经济体竞争。一些国家跌入中等收入陷阱的特征是,经济徘徊在人均GDP 1万美元以下,很难突破l万美元。根据2010—2014年中国人均国民总收入、GDP增速、反腐败的严峻形势和维护社会稳定的成本增加等因素,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中国面临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
2014年“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同工商咨询理事会代表对话会。关于中国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习近平说,对中国而言,“中等收入陷阱”是肯定要过去的,关键是什么时候迈过去、迈过去以后如何更好向前发展。我们有信心在改革发展稳定之间,以及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改革之间找到平衡点,使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1)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我国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2)运用我国政治制度的知识,分析我们有信心使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的依据。
“国以农为本,粮以种为先。”种子作为特殊的、不可替代的农业生产资料,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国的育种研发通常采取国家出资、科研单位育种、种子公司经营的模式,部分国有种子企业产权不清,经营效率不高。不论是育种者、生产者还是种子经营者普遍比较缺乏产权保护意识,种子质量纠纷时有发生,市场监管难度大。
令人欣慰的是,种子产业发展在我国越来越受到重视,《种子法》、《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相继颁布实施。各级人民法院加强对种子纠纷案件的审理,维护了种子市场秩序。
结合材料,说明我国国家机关应如何依法保障种子产业健康发展。
材料: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覆盖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过程。为实现科学立法,2015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高票通过修改后的《立法法》。建设法治中国,每个公民都不能袖手旁观。公民不仅是法治中国前行的受益者,更应该是参与者和推动者。
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所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
深化改革,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们党和国家追求的战略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3年11月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提出,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的基础。必须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通、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要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改革市场监管体系,实行统一的市场监管,反对地方保护,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建立健全社会诚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
材料二:2014年10月23日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闭幕,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会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立法项目征集和论证制度,健全立法机关主导、社会各方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和方式,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此次全会提出的法治中国建设是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综合工程,并且包括了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在内的全过程。
(1)根据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的意义。并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立法机关、人民政协和公民应如何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2009年,我国将公民个人信息纳入刑法保护。201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2012年上半年,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机关抓获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嫌疑人1 700余名。201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其他部门制定的个人信息保护国家标准正式实施。该标准规定,个人信息管理者在处理个人信息时要遵循安全保障等原则,在收集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和指纹等个人敏感信息之前,要得到个人信息主体的明确授权。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简要说明为什么要保护公民个人信息?人大和政府应怎样保护公民个人信息。
日前,邯郸市提出要加大文明市区建设,让人民生活的更美好。文明市区应坚持以人为本,经济、政治、文化、生态文明和社会建设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在创建文明市区的过程中,各方要协同发挥作用,在治理居民身边的脏、乱、差问题上加大治理力度,深入开展环境、交通秩序等专项整治,取缔违规摊位,店外占道经营等问题,让市区环境面貌得到改善。
请你结合《政治生活》中的相关知识,说明在治理过程中,下列主体应发挥哪些主要作用?
主体 |
发挥的主要作用 |
居委会 |
① |
人民政协 |
② |
人大代表 |
③ |
居民 |
④ |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加可持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9—2013年我国GDP及其增长情况图(图17)
注:2013年我国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10.0%, 43.9%, 46.1%。
材料二:2013年我国出台了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深化改革的政策措施。取消和下放对比行政审批项目;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推进铁路工程建设、金融、能源等领域对民间资本开放;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等等。
材料三:目前,我国市场经济的法制体系尚待完善;地方保护主义、违法实行优惠政策、垄断经营等情况依然存在;市场主体违反法律不讲诚信、制假售假、不正当竞争等现象尚未根除……只有彻底解决目前存在的这些问题,建立良好市场秩序,才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一。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多管齐下,其中法治建设无疑是关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法治中国建设将为目标的实现提供强大推动力。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 4 分)
(2)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材料二中深化改革的措施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3)根据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三,我国应怎样推动良好市场秩序的形成。(8 分)
目前,中国社会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常态主要有四个特征:中高速,经济增速换挡回落,从过去10%左右的高速增长转为7%—8%的中高速增长;优结构,经济结构发生全面、深刻的变化,不断优化升级;新动力,中国经济将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多挑战,面临新的挑战,一些不确定性风险显性化。
材料二:新常态在政治上主要表现为:改革、反腐和外交。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谈及腐败,指出“一些腐败问题触目惊心”。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必须做到零容忍反腐:无例外、无死角、无空当。
我国反腐的具体表现 |
反腐措施 |
2015年3月3日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工作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反腐败”,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
人民政协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履行民主监督的职能 |
2015年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工作报告指出:要依法治国,依规治党,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
① |
2015年3月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新闻发布会指出:要从治本的角度加强反腐败的制度建设,要构筑一个不敢腐、不能腐、不愿腐的法治环境 |
② |
2015年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坚持依法用权,要以权力瘦身为廉政强身,加强行政监察,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对公共资金、公共资源、国有资产严加监督 |
③ |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已成为公民反腐的重要阵地,但部分网民却借网络反腐散布谣言甚至进行人身攻击 |
④ |
(1)结合材料一,说明新常态对我国经济发展有哪些积极影响。
(2)结合材料二,根据表左列信息,从《政治生活》角度,将右列需要填写内容答于表后。
从“人定胜天”的万丈豪情到“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再到可感、可知、可评价的“美丽中国”,说明我们党的执政理念越来越尊重自然,越来越尊重人民感受。建设“美丽中国”是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需要政府、公众各尽其责、各尽其能、各尽其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美丽中国”理念的指导下,只要我们脚踏实地、不懈努力,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一定会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实现。
有人说,建设“美丽中国”关键在中国共产党,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这一观点。(10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十八届四中全会于2014年10月20~23日在北京召开。本次四中全会专题讨论依法治国问题。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结合上述材料,从政治生活角度,为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个总目标提出合理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