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经济生活
商品与货币
商品的含义
商品的基本属性
货币的产生及本质
货币的职能
货币的演变
货币流通规律
纸币的产生与含义
纸币发行规律
货币借贷活动
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结算与信用工具
外汇和汇率
人民币国际化
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
汇率波动的影响
汇率的计算
人民币升值和贬值的影响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
价格
价值决定价格
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关系
供给和需求
价格与供求的关系
供求影响价格
影响价格的因素
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
价格曲线
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
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价格与市场调节
价格与宏观调控
价格政策
消费
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
提高居民消费水平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可支配收入
消费类型
消费结构
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的关系
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对消费结构的影响
消费心理
消费行为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消费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促进消费的措施
居民文化消费
信息消费
生产与经济制度
生产决定消费
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经济活动四环节及其地位
大力发展生产力
扩大内需的原因和措施
二胎问题
人口老龄化与养老问题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经济
发展壮大国有经济
集体经济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及意义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意义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优化所有制结构
社会生产目的的最终实现
社会积累
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举措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要性
新发展理念的内涵与关系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企业与劳动者
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
公司的类型
股份有限公司
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成立条件
企业经营与发展
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
企业兼并 联合与破产
国有企业改革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现代产业发展趋势
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
新型工业化道路
劳动与就业
劳动和劳动者
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就业的影响
促进就业的重要意义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促进就业的措施
小微企业问题
互联网及“互联网+”
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
工匠精神
投资与融资
中央银行及其职能
商业银行及其职能
政策性银行及其职能
商业银行的业务
中国商业银行体系
储蓄存款
利息 收益的计算
存款利率变动的影响
贷款利率变动的影响
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
股票
债券
商业保险
投资理财的目标和原则
融资
投资与经济发展
收入分配与税收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消除贫困
弘扬劳动精神
我国的分配制度
我国分配原则 分配政策
生产决定分配
按劳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途径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收入差距问题
财政收入的构成
财政与税收的关系
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的构成
财政收支关系
财政收支平衡
财政赤字
财政的本质
财政的作用
财政与基础设施工程
财政与宏观调控
财政与人民生活保障
国家预算
税收的含义
税收的基本特征
税收的本质
税收的种类
增值税
营业税
个人所得税
税收的作用
依法纳税
违反税法的表现及处理
税收政策
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原因及措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市场体系的形成
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
资源配置的手段
市场经济的优势
市场调节的缺陷
市场配置资源
市场经济的法律保障
市场交易的原则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国家宏观调控
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和目标
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
科学发展观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农业现代化和三农问题
全面深化改革
统筹城乡发展 区域发展
供给侧改革
共享经济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
发展实体经济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
影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
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
跨国公司
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
国际经济组织
国际经济合作
WTO的基本原则
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的影响
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引进来”与“走出去”战略
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和“反倾销”
对外贸易
利用外资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经济增长统计指标
经济政策
贸易保护主义
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
让经济全球化更有活力的要求
完善全球治理
微笑曲线
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
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贡献者
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起点与措施
政治生活
公民的政治生活
基层群众自治
我国的国家性质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
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
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我国的国家职能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加强人权法治保障
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
公民与国家 政府的关系
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监督权
我国公民的政治义务
维护国家主权和统一
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和方式
我国的选举制度及其选举方式
依法参与民主选举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
公民依法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协商民主
基层民主
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
我国公民的民主监督权
公民依法参与民主监督
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
加强国防和人民军队建设
依法治国和依法行政的区别与联系
我国国家政权的特点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与方式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正确把握与人民代表大会相关的几组关系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
人民政协与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
我国的政府与民主政治
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担当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全面从严治党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
我国政府的性质
我国政府的职能
我国政府的政治职能
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及作用
我国政府的文化职能
我国政府的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我国政府的作用
我国政府的宗旨和工作的基本原则
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和要求
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
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我国行政监督体系
政府简政放权
树立政府的威信
转变政府职能 建设服务型政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
我国的国家行政机关
我国的国家司法机关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人大代表的产生和职责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宗旨和执政理念
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新型民族关系及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维护民族团结
民族自治机关及其自治权
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
国家公务员
国家机构组织体系
当代国际社会
国际社会的成员
主权国家的构成要素
主权国家的权利和义务
国际关系的形式与内容
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
世界政治经济发展趋势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维护世界和平
世界多极化的形成与发展
国际新秩序
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宗旨和立场
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我国的外交成就及其原因
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国家主权的含义与地位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世界主要力量的表现
中国的贡献
发展中国家的贡献
国家间的交往
当前激烈的国家竞争
影响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
中国坚定的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促进和平与发展的因素
四大“赤字”与中国方案
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
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
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智慧的生动实践
“一带一路”建设
文化生活
文化传承与创新
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文化的表现形式
文化的功能
文化与经济 政治的关系
文化与综合国力
文化对人的影响
文化的多样性
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
尊重文化多样性
文化传播的途径
现代文化传播手段
文化交流的意义与途径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传统文化的表现 特点和影响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文化创新的意义
文化传承与创新
创新与借鉴 融合的关系
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文化创新的途径
教育的重要作用
文化遗产保护
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
文化与文明的区别与联系
坚持文化传承的原因
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民族文化的特点和作用
文化交融的作用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立足国情交流互鉴
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及特点
中华民族精神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文化市场对生活的影响
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发展大众文化
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
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
时事政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发展中心
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
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
生活与哲学
哲学概况
哲学的起源
哲学的内容
哲学的的功能和任务
哲学与世界观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与具体科学
哲学与时代精神
哲学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唯物主义
朴素唯物主义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
唯物论和认识论
哲学的物质概念
自然界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世界物质性原理
哲学的运动概念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物质的唯一特性 根本属性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现象与本质的联系
规律的含义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要求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
意识的起源和生理基础
意识的内容和本质
意识的能动作用
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意识的指导作用
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践的含义和特征
实践的基本形式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原理
影响认识的因素
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辩证关系原理
真理的客观性 具体性 条件性
认识的反复性 无限性和上升性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实践与理论的辩证关系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关系
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联系的内涵
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的多样性 条件性
因果联系原理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
系统优化方法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发展的含义和实质
发展的普遍性
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
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原理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
矛盾 联系 发展的关系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
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辩证否定观原理
运动 变化 发展的关系
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创新的社会作用
树立创新意识
历史唯物主义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社会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构成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和目的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人生价值
价值和价值观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集体主义价值观
实现人生价值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主体差异性
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
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社会利益的关系
科学社会主义常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发展的进程与科学社会主义
原始社会的地位、发展和生产关系
私有制的确立
奴隶制生产关系与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
国家的产生
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氏族制度
阶级的产生
空想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的必然性和理论基石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共产党宣言》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无产阶级解放的必由之路
对共产主义社会的设想
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
“一国首先胜利”论与十月革命
封建制生产关系
封建国家
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资本主义社会的开始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三种建国方案
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度的历史必然性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取得的成就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近代中国社会结构和阶级结构发生变化
近代中国工人阶级的特点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五四运动
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与基本路线
社会主义的本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新发展理念的内涵和要求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
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毛泽东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内涵和意义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
中国梦的内容与实现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四个伟大”的要求及关系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
新时代的历史机遇期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题和创立背景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和地位
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两大历史任务
经济学常识
经济学理论
经济学的目的与财富的含义
斯密的经济学理论
李嘉图的经济学理论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
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
政治与经济的关系
东西方市场经济体制
罗斯福新政
凯恩斯的经济理论
新自由主义
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主要模式
美国自由市场经济体制
德国市场经济体制
日本市场经济体制
列宁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
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探索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认识
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及作用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新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历程
国家和国际组织
各具特色的国家
国家与国家性质
现代国家的管理形式
现代国家的结构形式
民主与专政的区别与联系
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代议制的含义
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议会制和总统制
单一制国家和联邦制国家
维护主权国家的统一
英国的政治制度
法国的政治制度
英法两国政体的比较
美国的政治制度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民主集中制原则
政党
利益集团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
中央与地方
国家结构形式的选择
国际组织
国际组织的分类与机构
联合国的性质、宗旨、原则
中国在联合国中的地位和作用
世界贸易组织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欧盟
中国与欧盟的合作与交往
国际组织的产生及作用
联合国的主要机构
联合国的作用
东南亚国家联盟
非洲联盟
联合国改革
二十国集团
金砖机制
上海合作组织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科学思维常识
科学思维方法
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学会科学思维
形式逻辑的含义
形式逻辑基本规律
准确把握概念
简单判断
复合判断
演绎推理
归纳推理
类比推理
辩证思维
辩证思维的含义及特征
分析方法
综合方法
分析与综合的辩证关系
分析综合法
感性具体
思维抽象
科学思维抽象的环节
思维具体
选择正确的上升环节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
认识活动的目的
真理的含义及分类
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的相对性 绝对性及相互关系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思维创新
思维创新的含义及特征
正确进行思维创新的条件
思维创新的过程
发散思维的特点
发散思维的技法
聚合思维的特点
思维聚合的方法
辩证认识和运用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
逆向思维的运用
直觉 想象与灵感
新型思维方法
培养求真务实的精神
生活中的法律常识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
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
我国社会主义法
依法治国的要求
依法治国的重要性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树立社会主义权利义务观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
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
法治国家的内涵
法治政府的内涵
建设法治政府
法治社会的内涵
建设法治社会
科学立法的内涵
推进科学立法
严格执法的内涵
推进严格执法
公正司法的内涵
推进公正司法
加强人权司法保障
全民守法的内涵
推进全民守法
民事权利和义务
民事法律关系
正确行使权利
依法履行义务
权利和义务相统一
人身权
财产权
知识产权
合同 就业与企业经营
合同的含义与特征
合同的形式
合同的作用
订立合同
有效合同与无效合同
合同履行的原则
合同违约与违约责任
劳动者求职
公平竞争
诚信经营
树立竞争意识
家庭与婚姻 法律救济
构建和谐婚姻
合法婚姻
夫妻间的人身和财产关系
诉讼手段和非诉讼手段
公民的基本诉讼权利
证据的含义 种类及举证
诉讼的基本程序
律师的基本职责和业务范围
法律援助
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
公民道德
道德的作用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先进道德的形成过程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社会主义荣辱观
八荣八耻
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
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
个人和集体的关系
家庭美德基本规范
职业道德基本规范
社会公德的特点 作用 重要性
社会公德基本规范
个人品德
伦理常识
经济生活与道德建设的辩证关系
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
诚信伦理
构建社会诚信机制
竞争伦理
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
效率和公平
科技发展是一把双刃剑
科技的作用和影响
科技进步对人类道德观念的影响
科技伦理
医学和生命科学应信守的伦理原则
网络伦理
环境危机
环境伦理
环境道德规范
全球环境问题
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生态文明建设
材料分析题
辨析评析题
论述题
简答题

2011至2012年是我国人大代表换届年,我们现已开始了乡镇区县一级的人大代表的换届选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的本质特征,就是由人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人大代表,组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确保人民当家作主。
请用政治常识论述,我们组织好本次换届选举的重要意义
要求:(1)围绕论题,在论述中正确运用所学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2)论点紧扣论题,论述全面深入,合乎逻辑。
(3)根据论题要求,运用相关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论证。
(4)学科术语使用规范。

  • 更新:2020-03-18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较难

自2011年开始到2012年底,全国县乡两级人大将进行新一轮换届选举工作。此次县乡人大换届选举是2010年选举法修改后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的第一次实践。
请运用政治常识论述“我国的县乡两级人大选举的意义” 。
要求:(1)围绕论题,在论述中正确运用所学过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2)围绕论点,较为全面深入地展开论述。
  (3)根据论题要求,运用相关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论证。
  (4)论点紧扣论题,论述合乎逻辑,学科术语使用规范。

  • 更新:2020-03-18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较难

运用政治常识,全面阐述对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客观要求”的理解。
要求:(1)围绕论题,在论述中正确运用所学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2)论点紧扣论题,论述全面深入,合乎逻辑。
(3)根据论题要求,运用相关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论证。
(4)学科术语使用规范。

  • 更新:2020-03-18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较难

(10分)【思想政治—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材料一:2011年3月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听取和审议了《政府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报告》,审议批准了2010年中央预算执行情况和2011年中央预算报告。同时,在会议召开期间,人大代表纷纷通过网站连线公民,就房价物价、收入公平、社会管理、反腐倡廉、社会保障等百姓最为关心的热门话题听取公民的意见和建议。
材料二:2010年美国共和党在中期选举掌控众议院之后立即着手削减政府开支。民主党总统奥巴马提交预算案后不久,众议院就投票通过了一份预算决议案,决定在2011财年剩余时间内将联邦政府开支削减610亿美元。2011年3月2日,参议院投票通过众议院提出的《应急预算方案》,美国联邦政府3月5日关门的危机暂时度过。但如果正式预算法案不能在国会通过,奥巴马政府将再次面临政府关门危机。
(1)材料一是如何体现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6分)
(2)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坚持人们代表大会制,而不能照搬西方的议会制? (4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较难

2011年11月中旬,上海市区县、乡镇两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同步举行。某高级中学组织年满18周岁的师生参加了所属地区人大代表换届选举的投票,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但有同学认为,选举是国家的事,中学生无需认真参与。理由是:中学生选不选举、投票选谁,对国家都是微不足道、无关紧要的,不会影响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请运用哲学常识“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的原理,分析和评价该同学的理由是否充分支持其观点。

  • 更新:2020-03-18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较难

运用政治常识,全面阐述对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客观要求”的理解。
要求:(1)围绕论题,在论述中正确运用所学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2)论点紧扣论题,论述全面深入,合乎逻辑。
(3)根据论题要求,运用相关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论证。
(4)学科术语使用规范。

  • 更新:2020-03-18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较难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16分)
情系群众、感恩群众、敬畏群众,服务群众,发挥群众智慧。群众是推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力量源泉。
材料一 “走基层、转作风”,“拜人民为师”。眼下,领导干部“走下去”“沉下来”,用心灵倾听百姓心声、用双脚展开田野调查,已成为一种时尚。
(1) 材料一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哪些要求?
材料二 2011年11月初,北京市新一届区县、乡镇人大代表的正式候选人与选民见面,候选人接受选民提问。今年开始的全国新一轮县乡人大换届选举是1979年以来依法进行的第10次乡级人大代表选举、第9次县级人大代表选举,参加选举的选民有9亿多人,将选举县乡两级人大代表200多万人。这是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亊,也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实践。
(2)运用政治常识,说明人大代表的候选人与选民见面的意义。

  • 更新:2020-03-18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较难

材料一: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2011年3月,吴邦国委员长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常委会工作报告时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
材料二:2011年9月16日,印度和越南政府宣布,将进一步增加两国在军事、贸易投资和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合作,在两国外长越南河内的会晤中,越方声称,“全力支持”印度公司在南海开发石油和天然气的计划。对此,中国外交部表示,中方一贯反对任何国家在中国管辖的海域进行油气勘探开发活动,并希望有关外国公司不要卷入南海争议。
(1)、联系材料一,运用政治常识有关知识回答依法治国的本质是什么、怎样做到依法治国?
(2)、联系材料二运用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说明中方表态的理由。

  • 更新:2020-03-18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较难

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付诸实施的第一年。通过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来指导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建设的主要成功经验之一。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0年10月5日,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在此之前,中共中央广泛听取了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对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意见和建议。在“十二五”规划的编制过程中,全国政协充分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优势,围绕“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在规划编制的重要阶段和关键环节,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尽显智库风范。2011年3月17日,经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规划纲要》正式付诸实施,这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
材料二:根据“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统一要求,国务院制定了“十二五”规划的实施要求,其中一条就是要“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某市政府为了贯彻落实这一要求,结合本地实际,为促进居民消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要求干部深入基层,了解群众消费需求;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提高城镇化率;积极培育家庭服务、信息服务等消费新热点;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提高本市最低工资标准;加大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和廉租房建设投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依法打击市场违法行为。
材料三:《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党的领导是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必须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各级党委要准确地把握发展的趋势和规律,科学谋划发展蓝图,努力创新发展模式;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用人导向;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
材料四:为了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纲要,加快城市化建设,某市围绕“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行了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的积极探索:以城乡一体化为总揽,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科学发展;实施“三个集中”: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农民向城镇和新型社区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通过推进城乡规划、城乡产业发展、城乡市场体制、城乡基础设施、城乡公共服务、城乡管理体制等“六个一体化”,形成了城乡群众共创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机制……该市城乡经济和社会连续保持又快又好发展,社会总产值年均增幅在两位数以上,城乡收入差距逐年缩小,万元社会总产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逐年下降。一幅“青山绿水抱林盘,大城小镇嵌田园”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1)结合材料一,指出“十二五”规划的制定过程体现了哪些政治学道理?
(2)结合材料二,说明该市政府是如何坚持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的。
(3)结合材料三,说明在带领全国人民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该如何全面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
(4)根据材料四,说明该市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是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

  • 更新:2020-03-18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较难

从党的十七大到2010年12月止,中共中央召开和委托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协商会、通报会上百次;其间,各民主党派中央就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直接向党中央、国务院提出意见和建议上百件,许多建议和提案得到采纳实施,成为制定政策和法律法规的重要依据。请运用我国政党制度的相关知识简要回答:
(1)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说明了什么?
(2)民主党派向党中央、国务院提建议体现了什么?

  • 更新:2020-03-18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较难

近20多年来,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在实践中取得了许多重大进展。请回答:
(1)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2)中国人民在自己的民主实践中创造了哪些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制度?
(3)我国现阶段人民包括哪些组成部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较难

高中政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