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2010年10月14日,根据中美两国元首特别代表在第二次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下达成的共识,在中美科技合作联委会框架下召开的“中美创新对话”在北京成功举行。双方重申致力于建设二十一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美方决定将接受更多中国留学人员赴美学习,今后四年向中国派遣十万名留学人员。双方强调气候变化是时代的重大挑战之一,一致认为,向绿色经济、低碳经济转型十分关键。中国同时强调,一个稳定、合作、向上的中美关系不仅有利于两国,也有利于世界。我们不赞成有关所谓“两国集团”(所谓“两国集团”又称G2,就是中美两国结盟,共同主导世界事务,领导世界经济秩序。最早提出该构想的是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弗雷德·伯格斯登)的说法。
用政治常识有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与美国建立合作关系又反对所谓“两国集团”的说法?(10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打击索马里海域猖獗的海盗活动,根据联合国宗旨和安理会有关决议,从2008年至今,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多次赴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主要任务是保护航经该海域中国船舶、人员安全以及国际组织运送人道主义物资船舶的安全。
材料二 由中国海军南海舰队“武汉”号导弹驱逐舰、“玉林”号导弹护卫舰和“青海湖”号综合补给舰组成的海军第9批护航编队,于2011年7月2日从湛江港起航,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根据最新统计,中国海军护航编队一共为339批3953艘中外船舶及世界粮食计划署的船舶提供了护航,接护、营救中外船舶13艘,解救被海盗追击的中外船舶40艘。针对国外种种对中国出兵索马里海域的怀疑和非议,我海军负责人表示,中国海军在此次行动中将坚决捍卫国家尊严和利益。
(1)我国外交政策的决定因素是什么?(5分)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出兵索马里海域的正当性。(12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1年9月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白皮书明确界定中国的“核心利益”包括: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等六个方面。
请运用相关政治常识简要回答:
(1)请简要谈谈解决台湾问题与上述“核心利益”有什么联系?
(2)我国在对外政策中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与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有什么联系?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 1年1月14日,《华盛顿时报》报道美国正在酝酿新一波对台军售。售武计划主要是提升台湾现在145架F-16战机性能。我国坚决反对美国对台军售。
2010年9月,联合国举行千年发展目标高级会议。温家宝总理出席并发表题为《认识一个真实的中国》的讲话,指出全球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中国将从中国人民和人类根本利益出发,为全球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请运用独立自主和平发展的有关知识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非洲联盟是一个包涵了54个非洲会员国的联盟,是属于集政治、经济和军事于一体的全非洲性的政治实体。非洲联盟于未来有计划统一使用货币、联合防御力量、以及成立跨国家的机关,帮助发展及稳固非洲的民主、人权、以及能永续发展的经济,减少战乱,创造共同市场,最终目标是建立“非洲合众国”。
2014年5月5日,中国和非盟发表联合声明指出,截至2013年底,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存量已超过250亿美元,为当地直接创造10余万个就业岗位,双方将进一步落实“中非和平安全合作伙伴倡议”。双方同意更好地规划、实施中国非盟合作。
(1)依据国际组织的分类方法,列举材料说明非盟分别属于何种类型。
(2)有人说,中国在非洲行为无非是依仗其大国地位谋求自身利益。请评价这一观点。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国集团领导人第五次于2010年11月12日在韩国首都首尔举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峰会上发表题为《再接再厉 共促发展》的讲话。为实现促进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这一目标,胡锦涛提出以下四点建议:第一,完善框架机制,推动合作发展。坚持成员国主导原则,充分考虑各国不同国情和发展阶段,理解并尊重各国选择发展道路和发展政策的自主权;第二,倡导开放贸易,推动协调发展。不断扩大共同利益,通过平等对话妥善处理摩擦和分歧,共同营造自由开放、公平公正的全球贸易环境; 第三,完善金融体系,推动稳定发展。增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应对金融风险能力,缓和并逐步解决造成外汇流动性风险的根本矛盾; 第四,缩小发展差距,推动平衡发展。建立更平等、更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促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相互理解、相互协调。
运用“国际社会和外交政策”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上述建议的的认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联合国气候大会于2011年11月28日-12月9日在南非德班召开,德班会议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议程,一是落实2010年墨西哥《坎昆协议》的成果,启动“绿色气候基金”,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二是关于开展续签《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谈判。
中国在气候谈判中一直发挥积极作用,中国主张坚持沿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走下去。中国提出2020年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降低40%至45%的目标,受到国际社会的欢迎。中国还主张国家间要积极协商,共同对世界气候负责。请运用联合国和我国外交政策相关知识简要回答:
(1)联合国德班气候大会议程体现出联合国的宗旨是什么?
(2)你如何评价我国政府的上述态度?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0年6月27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多伦多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 四次峰会上发表题为《同心协力共创未来》的重要讲话。胡锦涛在讲话中指出,在二十国集团成员和国际社会共同努力下,世界经济正在逐步复苏,但复苏基础不牢固,进程不平衡,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尚未消除。为推动世界经济尽早实现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胡锦涛提出三点建议。第一,推动二十国集团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有效机制转向促进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平台。第二,加快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金融新秩序。第三,促进建设开放自由的全球贸易体制。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胡锦涛主席作出上述建议的理由。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海洋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资源基地,国际社会普遍认为,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鉴于我国领海周边国家提出的不同领土要求,我国政府在不放弃主权的前提下,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解决原则。对日本所提冲之鸟礁划界案、越南和马来西亚所提南海划界案及时采取反制措施;同印尼等周边国家开展多项实质性合作项目,与马来西亚签署了政府间海洋科技合作协议;中国将继续推进和谐周边建设。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我国外交政策的?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2003年10月印尼巴厘岛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全面介绍了我国致力于“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这是我国领导人对党的十六大确定的“与邻为善、以邻为伴”重要方针的第一次具体阐述,是对近年来我国周边外交实践新的概括和总结,进一步丰富了我国睦邻外交政策的内涵。
(1)温总理提出“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哪些基本点?
(2)我国致力于上述周边外交政策的原因是什么?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 26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13年12月15日,随着嫦娥三号着陆器与巡视器进行两器分离和互拍成像,我国探月工程第二步战略目标全面实现,挤身世界深空探测先进行列。探月工程成为我国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又一典范。嫦娥三号探测器80%是新技术、新产品,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创造。探月工程带动高新技术多方面的发展,比如大推力的运载火箭技术、通信技术、新能源技术等等,将对我国科技进步、高新技术企业竞争力提高和社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航天技术在生活中也广泛应用,从“时尚潮人”鼻梁上的太阳镜,到爱美女性的“离子烫”,乃至吃的方便面、穿的气垫鞋、枕的记忆海绵、用于拍照的手机高清摄像头等。
材料二 在举国欢庆嫦娥三号任务圆满成功的同时,网络上也出现了一些对探月工程的质疑之声,有网民认为该工程是“面子工程’ ”, “花很多钱却没有太多实际意义。”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科技创新是如何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 ( 14 分)
(2)请你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对材料二中的质疑进行合理回应。( 12 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朝鲜25日宣布成功进行一次地下核试验,国际社会高度关注,联合国、欧盟、北约等国际组织以及俄罗斯、德国等国家纷纷呼吁朝鲜遵守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决议,不要进一步采取加剧地区紧张局势的行动并重返六方会谈。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就此发表声明,全文如下:2009年5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无视国际社会普遍反对,再次进行核试验,中国政府对此表示坚决反对。
实现半岛无核化,反对核扩散,维护东北亚和平与稳定,是中国政府坚定不移的一贯立场。中方强烈要求朝方信守无核化承诺,停止可能导致局势进一步恶化的相关行动,重新回到六方会谈的轨道上来。
维护东北亚地区的和平稳定,符合有关各方共同利益。中国政府呼吁有关各方冷静妥善应对,坚持通过协商和对话和平解决问题。中方将为此继续作出不懈努力。
(1)结合所学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朝鲜核实验为什么会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政府为什么坚决反对朝鲜进行核实验?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4年5月2日,中国企业所属“981”钻井平台在中国西沙群岛毗连区内开展钻探活动,越南方面即出动包括武装船只在内的大批船只冲撞中国政府公务船,还向该海域派出“蛙人”等水下特工,大量布放渔网、漂浮物等障碍物。5月中旬,数千越南不法分子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多国在越企业进行打砸抢烧,残酷杀害4名并打伤300多名中国在越公民,并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对此,中国外交部在官方网站刊登《“981”钻井平台作业:越南的挑衅和中国的立场》一文,表示西沙群岛是中国固有领土,不存在任何争议。中方规劝越方从维护两国关系和南海和平稳定大局出发,缓和紧张局势,使海上尽快恢复平静。中方表示将努力同越方沟通,争取妥善处理当前事态。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我国外交政策的?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面对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和世界各国同舟共济的客观要求,中国积极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习近平主席在美国加州庄园会晤奥巴马时指出“我们希望双方能从两国人民的利益出发,从人类发展进步着眼,我们能够创新思维,积极行动,共同来努力构建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
材料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哪些基本点?

来源: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美关于气候变化问题的认识,几经波折,从当初的环境问题逐渐演变为当今世界重大的发展问题和国际政治与安全问题,深化了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认识,有力推动了两国的气候变化合作。考虑到两国不同国情,《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依据“体现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确定了不同的减排目标。
材料二:中国加强与国际社会在新能源、洁净煤技术、智能电网、汽车减排、锅炉能效及林业等方面开展合作,这也是对国际社会的一个担当,对全球温室气体减排产生实质性的推动作用。
(1)根据材料一,回答中美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认识深化体现了认识过程的什么特点? 运用联系客观性和多样性的相关知识,分析中美推动气候变化合作的理由。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府职能和我国外交政策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政府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应如何实现国际担当?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政治维护主权国家的统一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