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近期,中国人民大学将大学汉语从必修课改为选修课,这引发了网友的广泛争议,有人赞成,也有人反对。
赞成者以为:“大学是为国家发展培养人才的场所,学习汉语对国家的发展和强盛意义不是很大,还不如多学一些自然科学知识,因此将大学汉语改为选修课无须大惊小怪。”“即使是上了四年大学汉语课,也不一定能学到什么东西,也不—定感觉到它对自己有什么积极影响。”
反对者认为:“学习大学汉语课可以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理工科学生搞科研,泡实验室,忽视文学,不利于提升道德文化修养。”“现在网络、电子产品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学学语文,可以让我们领略一下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1)关于是否取消大学汉语课的争论折射出网友的价值判断。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作出分析。
(2)看待问题应坚持全面的观点,假如你是争论的一方,在争论中应该怎样坚持这一观点?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党的十八大为中华民族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卷——“中国梦”。 从根本上讲,要实现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需要道德的正能量,需要中华民族的每一个中国人的思想道德素养的提升。
材料一:2013年3月5日,讲述雷锋成长经历的传记电影《青春雷锋》在南京首日上映出现了4场“零票房”的尴尬局面;次日牵动亿万人心的长春被盗婴儿被害……。这屡屡的残酷社会现实反映了我们部分群体的思想道德的缺失,也为我们敲响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警钟。实现"中国梦",必须正视我国思想道德建设存在的"道德滑坡"、"道德困扰"、"心理失衡"等问题。
材料二:罗阳超负荷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息;英雄司机吴斌,遇难前刹车挽救乘客;亿万富翁救员工溺亡,至死保持救人姿势,一股股捍卫真善美的正能量喷薄而出,在与假恶丑的交锋中,不仅治疗着不良道德事件给社会带来的创伤,而且有力提升了社会公德,捍卫了公平正义,彰显了中华民族向善向上的美德,他们都是我们“民族的脊梁”。
(1)运用“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的相关知识,请你为更好地发挥道德正能量建言献策。
(2)请你运用人的价值的有关知识,谈谈这些“民族的脊梁”的感人事迹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 12 分)
(3)联系实际,请你为开展好向“民族的脊梁”学习的活动设计两条广告语,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字数不超过16字。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4年3月31日中宣部授予山东省沂源县西里镇张家泉村原党支部书记朱彦夫同志“时代楷模”荣誉称号;4月1日山东省委决定在全省广大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向“时代楷模”朱彦夫同志学习的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朱彦夫同志14岁参军入伍投身革命,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抗美援朝等上百次战斗,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失去了四肢和左眼。在和平建设时期,他主动放弃荣军休养所的特护待遇,回到家乡担任村党支部书记长达25年,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建成远近闻名的先进村。退休后,他用嘴衔笔、残肢抱笔,创作完成了自传体长篇小说《极限人生》和《男儿无悔》。他对祖国满腔热血,对乡亲们一片真情,自掏腰包发展教育事业,常常倾己所有接济病困群众。他的先进事迹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朱彦夫的先进事迹如何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2)结合材料,从唯物辩证法和人生价值观角度,分析朱彦夫的先进事迹诠释的思想方法和价值追求。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北京高考英语降分的方案,因为事关高考改革的方向,在H地区也激起巨大的争议,赞同和反对者都不在少数。
支持英语降分的人认为:
“在高考的指挥下,英语和语文、数学有并列地位,实际上是语文地位最弱。英语则因非母语难掌握而成为学生用功甚巨的科目。由此造成一种怪状,中国人写不好汉语不必在意也不必脸红,而考不好英语,却事关重大。”
“高考降低英语的分值,并非取消英语,而是将英语拉下神坛,还回其工具属性。”
“高考降低英语的分值,不会使穷孩子不利。”
“对大多数人来说,是否有深度掌握英语的必要,将取决于个人需要,无须每个人都以熟练掌握英语为假想目标去用功。”
……
反对英语降分的认为:
“削弱英语地位会加剧教育‘贫富分化’。”
“如果中国的公立教育持续削弱英语的地位,只会导致精英群体更快逃离应试教育体制,更早出国留学去。”
“融入全球化经济竞争是发展的必然之路,在这一背景之下,以弱化英语地位的代价来抬升所谓国学,实在不是智慧之举。”
……
(1)你是赞成还是反对高考英语降分?请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阐明理由。
(2)新民网评论员指出:中小学英语教学因为重视分数,忽视语言交流功能,近年来饱受公众质疑。改革现有的僵化教学模式,让英语回归语言交流工具,比降低英语考试分数更重要。结合材料,说明改革英语教学向社会传递正确的信号是如何体现辩证否定观的。
(3)尽管人们看法不一,但都应秉持对教育公平的正确价值取向。假如你是争论的一方,在争议中应该坚持怎样的方法论原则。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土豆是老百姓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种蔬菜,同时它也是人们喜爱的美食。2014年12月,农业部提出了马铃薯的主粮化战略,小土豆翻身进军主粮界,引发公众热议。
在全球人口暴增的年代,使他们不致挨饿的那些美洲作物,最初其实是很低贱的食物,但天灾人祸的危机,为马铃薯创造了良机,马铃薯的特性正符合危机时人类的需求;如今,马铃薯是全世界第二大粮食作物。马铃薯在高海拔和严寒地区都能生长;马铃薯的单位面积产量惊人,而且种植几乎没有成本。1600年后,欧洲人口急速增加,前所未有的粮食危机随之出现,植物学家、改革人士、皇家专门调查委员会,开始想到用马铃薯解决危机。1641年英国入侵者在爱尔兰杀人放火捣毁庄稼,大多数农作物颗粒无收,惟有马铃薯在地下安然渡过了战火和严冬,使爱尔兰人得以渡荒抗灾。爱尔兰成为欧洲第一个以马铃薯为主食的地方。正如上述在爱尔兰所见,战争、饥荒把马铃薯打入了中欧、东欧。对于准备战争的政治家而言,它是军队最理想的粮食。普鲁士的腓特烈大帝在今天波兰和德国东部,积极推广马铃薯。最终这种作物征服全欧洲。
——摘编自[美]彭慕兰《贸易打造的世界》
网站调查:马铃薯成我国第四大主粮,你怎么看?

网友甲:马铃薯一直都当菜吃,让马铃薯做主食,恐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易过人们的传统思想障碍关。
网友乙:中国人对马铃薯以及其营养价值了解得还不多。
网友丙:新鲜马铃薯不利于保存,目前我国马铃薯加工还是薄弱环节。

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相关知识,说明人们认可马铃薯做主食需要一个过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42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的侧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认识。
【价值引领】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现实表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建设,必须培育和践行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这既关系到国家发展强盛,也关系到杜会和和谐稳定。
(l)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知识,说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推进我国国家治理的意义。并指出对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坚持的方法论原则。(2 分)
【多元交互】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处理好国家与公民的关系。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选择国家或公民的角度谈谈怎样正确处理好与对方的关系?
【凸显特色】 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既要坚守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中的中国特色杜会主义旗帜、道路和制度等政治原则,也应符合现代国家治理的基本要求和普遍规律,充分关注其他国家关于治理的成功经验。
(3)结合材料,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坚持中国特色国家治理的理由。
【战略支撑】 经济转型期,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应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4)有人认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应依靠我国自身力量,发挥企业的作用。”运用《经济生活》 知识评析上述观点。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材料,运用相关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我们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总体上是好的,是有独特优势的,是适应我国国情和发展要求的。同时,我们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还有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在提高国家治理能力上需要花更大气力。只有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尽快把我们各级干部、各方面管理者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工作本领都提高起来,尽快把党和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等的工作能力都提高起来,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更加有效运转。
(1)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说明如何认识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之间的关系。
(2)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有关知识,分析如何发挥文化在国家治理过程中的作用。
(3)从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当代学者崔卫平的“你所站在的那个地方,就是属于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人便是什么。你内心光明的时候,中国便不再黑暗。”,无不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自觉的历史担当。据此,你从中得到怎样的人生感悟。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材料一:“美丽中国”展现温暖感人的人文之美。充满亲切感,更加贴近基层、贴近普通群众,透露出民生温度和民意期许。截至2012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4亿,占总人口的14.3%,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而我国的农村老年人口就有1亿多。为解决农村养老问题,从2009年8月起,国家开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预计到2020年将实现全覆盖,届时国家财政每年将支付近700亿元用于农村养老。
(1)结合材料一,请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如何解决我国农村的养老问题?
材料二:科技为“美丽中国”插上腾飞的翅膀。高技术不仅影响人们生产和生活方式,更深刻影响人类的思想和文明进程。中国高铁,不仅展示了“核心技术”中国创造的水平,展示“早上广州喝早茶,晚上北京吃烤鸭”的中国速度,更成为“勇攀科技高峰,争创世界一流”的高铁精神与中国精神的文化标志。其辐射和散发出的文化蕴涵与旅游消费等产业潜力,正以神奇的力量激发着中国文化与经济的双重活力。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中的相关知识,谈谈中国高铁是如何促进中国经济与文化发展的?
材料三:只有拥有美丽的心灵才能成为美丽的中国,美丽中国不仅仅是生态环境的提升、自然的和谐,更加是整体提升人民的心灵美丽和精神文明。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文化实力和竞争力,必须扩大文化领域的对外开放。有人认为,国际关系就是文化关系,文化冲突是决定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3)结合材料三,运用国际关系的相关知识,简评“国际关系就是文化关系,文化冲突是决定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的观点?
材料四:美丽的中国需要美丽的中国人的奉献精神。罗阳,中航工业沈飞集团董事长、总经理,也是我国歼—15舰载机研制现场总指挥,为实现航空远大理想无私奉献,坚持自主创新,为我国航空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罗阳身上的哪种精神品质最受公众敬佩?调查显示:“敬业”排名第一(55.3%),其次是“坚守”(45.2%),第三是“将国家发展内化为个人使命”(42.5%)。默默奉献、持续坚守、敢于担责、将国家发展内化为个人使命,这正是“罗阳式奉献”的核心内容,也是当下社会最需要的精神品格。
(4)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罗阳式奉献的认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正式颁布,有关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制度、体系、产业和投资等领域的工作将随之全面启动。2014年是中国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开局年。
材料一:《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规划。新型城镇化建设将会成为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载体,同时也会成为撬动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也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制定实施《规划》,努力走出一条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材料二: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徐宪平表示,新型城镇化建设要强调文化传承,彰显城市的特色和个性。要根据不同城市的自然历史文化的禀赋,体现差异性,倡导多样性,防止千城一面。要注重在旧城改造中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注重在新城新区建设中注入传统文化元素,发展有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地域特貌、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建设历史文化底蕴厚重、时代特色鲜明的人文城市。
材料三: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的城镇化取得了显著成就,也积累了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现在城镇化发展正处于一个重要关口,必须走出一条新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之一表现为加快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把提高人的幸福指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城镇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全体居民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
(1)结合材料一,说明国家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经济学依据。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如何加强文化建设。
(3)材料三体现了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的哪些观点。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家风,是一个家庭、家族的价值准则,是经过长期的沉积和改良,代代相传,区别于其他家庭和家族的传统风尚或作风,是让一代一代传人立身于社会、终身受益的品质。中国人历来重视家风的教育和传承,留下了“岳母刺字”、“孔融让梨”、“钱财如粪土、荣华富贵如烟云”等无数绝伦故事。亿万家庭的家风,虽然各不相同,但总体上都是崇德明理、向善向上、讲求礼义的,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精神气象的生动写照。
家风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它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在日常的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心灵,塑造着孩子的人格。家风对孩子的影响是全方位的,甚至影响人们的一生。有什么样的家风,往往就有什么样的做人做事态度、为人处世伦理。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是国风的基础。家风正则国风清,家风乱则国风浊。“传统家风”再次回到公众视野,对于道德回归、价值重建不无裨益。每个家庭都加强家风建设,才能保障家庭的幸福,促进事业的兴旺、国家的富强。
(1)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有关知识,阐明家风建设的重要性。
(2)有人认为家风建设重在继承传统;有人认为家风建设重在创新发展。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综合评价上述观点。
(3)你的家庭具有怎样的优良家风?请分别从经济和政治角度各列举一条并说明理由。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材料一  我们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中国古代历来讲格物致和、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某种角度看,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个人层面的要求,齐家是社会层面的要求,治国平天下是国家层面的要求。我们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人民正在进行的奋斗向结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
材料二   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习近平在北大座谈会上的讲话
(1)结合材料一,说明我们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如何坚持了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2)结合材料二,运用“认识社会和价值选择”的知识分析,为什么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42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4 年 3 月,教育不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鼓励学校充分利用本地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开展教育活动。某中学拟定教育活动方案,节选如下:

(l)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企业弘扬闽商“善观时变,顺势而为”精神的依据。(12 分)
(2)从“认识社会和价值选择”角度,解读闽商“敢冒风险,爱拼会赢”精神。(9 分)
(3)有同学认为,领会了林则徐的爱国情怀,也就领会了中华民族精神。运用“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评析该同学观点,并指出评析过程所应用的辩证思维方法(答一种方法即可)。(12 分)
(4)运用《政治生活》“公民”的有关知识,结合表中“教育重点”内容,为青年学生如何共筑中国梦提出三条建议。(9 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近期公布的2014年中央巡视组第二轮巡视反馈情况中,对一些腐败问题的新提法引起广泛关注。“山头主义”、“小圈子”、架“天线”、搞“勾兑”等接地气的反腐新词,揭示了当下官场多种追逐权力与利益的“灰色文化”,不失为下一步深化反腐以及加强干部管理的着力点。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两者都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手段。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并把其作为实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这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知识,说明如何解决官场的“灰色文化”现象。
(2)“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为官之道也是如此。试从价值观和人生观角度,分析为官者为什么要达到上述标准。
(3)“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结合材料,就打造风清气正的官场生态拟两条宣传语,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限15个字以内。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落实“建设幸福广东,必须突出文化引领”的发展理念,广东某市市委提出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号召,并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征询意见和建议。根据市委的部署,市政府组织相关部门编制《某市历史文化保护规划》(草案),召开专家咨询会和组织“我为规划提建议”的活动,广纳民意,汇聚民智。
材料二:根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评估标准》,某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坚持为民造福的理念,制定出《某市历史文化名城评估细则》,开展文物普查,划分历史文化街区,对所涉及的项目进行整治、修缮,尽最大努力保护和彰显其历史风貌和文化价值。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中有关执政和决策的相关知识,分析该市是如何制定《历史文化保护规划》的。
(2)上述材料共同体现了该市在创建历史文化名城问题上,是如何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谈谈你对《某市历史文化名城评估细则》制定的理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材料,运用相关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我们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总体上是好的,是有独特优势的,是适应我国国情和发展要求的。同时,我们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还有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在提高国家治理能力上需要花更大气力。只有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尽快把我们各级干部、各方面管理者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工作本领都提高起来,尽快把党和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等的工作能力都提高起来,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更加有效运转。
(1)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说明如何认识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之间的关系。
(2)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有关知识,分析如何发挥文化在国家治理过程中的作用。
(3)从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当代学者崔卫平的“你所站在的那个地方,就是属于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人便是什么。你内心光明的时候,中国便不再黑暗。”无不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自觉的历史担当。据此,你从中得到怎样的人生感悟。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政治实现人生价值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