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和重要的现实意义。某班同学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畅谈学习体会。
同学甲:转型期中国,最需要的是共识的凝聚、精神的引领。我们现在需要凝聚一种力量,化解当下大家对于道德精神层面的困惑,这是推动国家和社会向前发展的精神支柱。
同学乙:回顾历史,“中国奇迹”的书写、“中国故事”的讲述,都离不开万千胸怀报国理想、坚持道德操守、激扬蓬勃朝气的普通人。正是一个个有理想、有情怀、有担当的个人,支撑起共和国大厦的脊梁,筑牢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根基,催动着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步伐。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
同学丙:道德的力量蕴藏在每个人的心中,唯有付诸行动才能实现价值。我要刻苦学习,积极参加 “学雷锋,青年在行动”志愿者活动,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强国梦想融于个人奋斗。
以下两题任选一题作答。
(1)任选一位同学的发言,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加以分析说明。
(2)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并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进行论证。
要求:理论运用得当,逻辑清晰,论述合理。
阅读材料,问答问题。
材料一 2012年山东省开展“山东好人,每周之星”推荐评选活动。胜利油田退休工人谢树华就是“山东好人”之一,他好事干了一辈子,用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琐事,诠释了他“做好事,就快乐”的幸福生活。
材料二 2012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向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学习的通知。“我身上流淌着中国人的血,我们有中国人最美好的传统——善良。”张丽莉老师以勇敢的护救谱写了美丽动人的人生诗篇。新形势下,深入开展向张丽莉学习活动,就是要大力弘扬她热爱学生、热爱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情怀,以引导人们追求高尚的人生价值,共同书写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精神史诗。
(1)谢树华的事迹对我们青年学生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有何启示?
(2)运用价值观的有关知识,说明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张丽莉的崇高情怀。
(3)运用辩证法的有关知识,为有效开展学习张丽莉活动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14分)文化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凝结其中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力量;不同文化的竞争,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各自代表的核心价值体系的竞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改革开放30多年来,尽管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中国社会也陷入“价值迷茫”,许多中国民众丢掉了或找不到中国文化的“魂”。2014年02月12日《人民日报》头版头务公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字基本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号召在全社会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4年“两会?召开前夕,党中央密集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活动,力图通过建设国民精神家园为民族振兴凝魂聚气。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运用“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的有关知识,请你谈谈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8分)
材料二:山东自古就是道德圣地。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山东省加快“美德山东”建设。正确对待以“孝、悌、忠、信”为主要内容的儒家传统“四德”,赋予其 以新的基因、新的内涵,大力开展分别以“爱、诚、孝、贤”为核心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四德工程”建设,打造新时代的道德高地。同时,山东省着眼不断提高全省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努力构建全省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园,着力净化社会文化环境,集中整治道德领域的突出问题,努力打造山东道德建设的靓丽 品牌。
(2)运用《生活与哲学》中“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说明:在“美德山东”建设中,山东省是如何作出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6分)
2014年3月30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德国回答听众提问时强调:改革在中国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当前,中国改革已进入深水区,牵一发而动全身,要敢于啃硬骨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四川省委十届四次全会指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核心是处理好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治国、人民当家做主的有机统一,使其更好的适应我国国家性质、基本国情和当前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1)运用所学《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谈谈怎样正确处理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
材料二 最近,有关退休年龄的改革引发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我国现行退休年龄标准是在当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均寿命较短的情况下制定的,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正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巨大挑战,为此退休年龄也要相应的做出调整。延长退休年龄必然对相关利益主体产生不同方面的影响,特别是在劳动者内部,支持与反对延迟退休年龄的两方群体争论比较激烈。实行“弹性退休制”是我国目前的最优选择。有关专家建议,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不同行业岗位应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循序渐进地推行。
(2)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有关知识,谈谈对材料二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鼓励发展非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
表一:某公司发展过程中资本结构的变化
1989年 |
注册资本1000万元,国有股占100% |
1993~1995 |
注册资本40000万元,国家股4%,境内法人股56.01%,个人股14.99%,外资25% |
1999年 |
国家股2.73%,境内法人股33.14%,个人股8.87%,境内上市外资股10.5%,外资法人14.8%,公众股30.32% |
2013年 |
境内各种法人股60.14%(其中国家股东2.37%),境内上市外资股5.24%,公众股34.62%。 |
注:随着投资主体多元化、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这家从1993年艰难起家、主营单一的企业,在2013年成长为总资产近3600亿元、年收入逾1200亿元的多元化大型企业集团。
材料二:改革是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现在中国的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当改革打响攻坚战,注定充满荆棘。但改革是为了人民,关乎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前途,我们深信,对于那些埋头苦干的人,对那些真正的改革者,没有比人更高的山,也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1)从所有制角度看,该企业属于什么类型的经济?结合材料一,说明国家鼓励发展该类型经济对完善我国经济制度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发展观的有关知识,简述改革注定充满荆棘。
(3)结合材料二,运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有关知识,为改革者加油鼓劲。
材料:中央电视台每周六晚上22:30分,播出一档青年励志栏目《开讲啦》,这一栏目是由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 1 )和唯众传媒联合制作,邀请“中国青年心中的榜样”作为演讲嘉宾,分享他们对于生活和生命的感悟,给予中国青年现实的讨论和心灵的滋养。讨论青年们的人生问题,同时也在讨论青春中国的社会问题。节目每期有八至十位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的青年代表,向演讲嘉宾提问互动,这档栏目既借鉴了海外节目的成功经脸,又创出了自己的特色。在广大青年中引起很大的反响,发挥着巨大的文化影响力,同时也蕴含着巨大的商业价值。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有关知识,说明《开讲啦》获得青年观众追捧,蕴含巨大商业价值对文化企业经营的启示。
(2)透视《开讲啦》节日的成功,有人感慨地说:“《开讲啦》的成功,应归功于“对海外节目成功模式的学习和借鉴”,请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关知识评析该观点。
(3)从“认识社会和价值选择”的角度,为搞好文化创新提两条建议。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五四运动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历史洪流中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青春乐章。
材料二 2014年5月4日,在纪念五四运动95年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讲话强调,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1)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回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并简要说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广大青年的重要意义。
(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相关知识,谈谈对“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这句话的理解。
(26分)根据材料,运用相关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我们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总体上是好的,是有独特优势的,是适应我国国情和发展要求的。同时,我们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还有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在提高国家治理能力上需要花更大气力。只有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尽快把我们各级干部、各方面管理者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工作本领都提高起来,尽快把党和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等的工作能力都提高起来,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更加有效运转。
(1)运用矛盾对立统一的知识,说明如何认识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之间的关系。(12分)
(2)从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当代学者崔卫平的“你所站在的那个地方,就是属于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人便是什么。你内心光明的时候,中国便不再黑暗。”,无不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自觉的历史担当。据此,你从中得到怎样的人生感悟。(4分)
材料二 2014年1月,国务院批复陕西“西咸新区”为国家级新区。
西咸新区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有专家认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要文化先行一步,加强沿线国家文化的交流,增进相互了解,做到民心相通。
(3)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材料中观点合理性的理由,并为如何做到民心相通提一些政策性建议。
改革是推动发展的制胜法宝,深化改革成为今天中国社会的新常态。
材料一:2010-2014年我国经济有关数据
|
GDP增长速度(%) |
国家全员劳动生产率(元/人) |
消费需求对经济的贡献率(%) |
2010 |
10.3 |
53827 |
43.1 |
2012 |
7.8 |
63005 |
50.8 |
2014 |
7.4 |
72313 |
51.2 |
注:国家全员劳动生产率,为国内生产总值与全部就业人员的比率
当前我国经济增长的传统动力减弱,必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鼓励社会参与,推动大众创业、万种创新,培育和催生经济发展新动力。为此国务院在2015年推出一系列重要改革政策:大幅缩减政府定价种类和项目,具备竞争条件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原则上都要放开,鼓励民间资本投资铁路、教育、医疗等传统行业。
(1)运用“生产、劳动与经营”的知识,结合材料为培育和催生经济发展新动力提出合理化建议。
材料二:皖北某市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文化建设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注意发掘发现和宣传富有时代特色的先模人物和群体,如“爱心驿站”志愿服务队和“十佳”道德模范等。草根榜样平凡感人的事迹和崇高精神,可敬、可亲、可学,能凝聚起强大的道德力量,激发人们向上向善的精神追求。
(2)运用文化建设的相关知识分析该市是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并阐述材料蕴含的价值观道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广州港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也是今天现代化海运的国际大港。中国丝绸的输出,早在公元前,便已有东海起航线和南海起航线两条主线路,比陆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更为悠久。历史上,中国航海家郑和携带大量丝绸、瓷器和铁器等赠品,率船队七下西洋,促进了中外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的空前交流与发展,对世界的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当前,顺应时势,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为环太平洋国家和地区提供难得机遇,必将有着更加美好的未来。
材料二 如今,行走中的国人在旅途中留下了不同的印记,有的在感受汲取文明,有的却因不当的言行给文明的传播留下了难言的诘问。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提升行走文明是文化自觉的表现。从自然中感悟,从不同的文化环境中感悟,从“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多样性文化交流、撞击和融合中去感悟,是一条文明提升的捷径。
(1)结合材料一,运用联系客观性原理,分析“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2)结合材料二,运用价值观的知识,分析为什么行走的中国人在旅途中会留下不同的印记。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材料一 O2O即Online To Offline,泛指通过互联网提供商家的销售信息,将线下商务的机会与互联网结合在一起,聚集有效的购买群体,并在线支付相应的费用,再凭各种形式的凭据,去线下现实世界的供应商那里完成消费。
(1)结合材料一及图3,运用《经济生活》中的相关知识,分析O2O应用对商家和消费者带来的积极影响。
材料二 科技发展丰富着公民的政治生活,使人人拥有无线麦克风,随时随地“参政议政”。
(2)运用“公民的政治参与"的相关知识,结合我们日常的政治生活,完成下表。
具体活动(举例) |
途径 |
意义 |
公民在网上,帮助居委会开辟小区论坛,号召居民在中秋节期间节俭过节 |
① |
有利于扩大基层民主,提高公民管理基层公共事业和公益事业的能力,共创幸福生活。 |
② |
民主决策 |
③ |
公民登录政府网站,积极参与评价政府的工作。 |
民主监督 |
④ |
材料三 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创新是根植于我们民族精神的固有气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要鼓励人民群众不断创新,使创新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
(3)依据材料三,运用《生活与哲学》中的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使创新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
厉行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在各个历史时期,厉行节约始终是我们党凝聚党心民心的一面旗帜,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纽带。
材料一 2013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华社一份《网民呼吁遏制餐饮环节“舌尖上的浪费”》的材料上作出批示,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材料二 据统计,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高达800万吨,价值2000亿元,这种“舌尖上的浪费”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时下,倡导将盘中餐吃光喝净的“光盘”运动正在兴起,一些普通公众、餐饮业者、公益组织参与其中。拒绝“剩宴”提倡“光盘”成为更多人的共识。随着更多人加入,涓涓细流必能汇成珍视资源、反对浪费的潮流,从而在全社会形成厉行节约的良好风气。
(1)结合材料一,运用中国共产党的相关知识,说明习近平总书记为什么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2)结合材料二,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谈谈对“拒绝‘剩宴’提倡‘光盘’行动”的认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家风是家族的传统、规范及习俗。家风源自中国传统的乡土文化。我国古代人大多以家族聚居,家族在代际传承中持守一种较为恒定的价值理念,并在这种坚持中形成了整个家族的性格特征,这就是家风。在古代,家风构成了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源头,影响和决定了他一生的品性。有什么样的家风,往往就有什么样的做人做事态度、为人处世伦理。因此,家风成为社会风气的调节器,被官家所推崇褒扬。
近代以来,中国人的家风传统遭到破坏,正不断流失。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如今的社会条件与封建中国截然不同,人口的高速流动早就瓦解了当初的所谓“家族”,家庭单位相对变小,各自独立的空间影响了“家风”的形成,家族影响不能说没有,但已经弱化了很多;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五四”以来,中国文化传统成为国家积贫积弱、挨打受欺的替罪羊,变成批判的靶子,被弃之如敝履。而家风传统是重灾区之一,导致中国一度出现砸烂祖先牌位、烧毁家谱族谱、漠视家训家风的恶劣现象。
﹙1﹚是否重拾“家风”是值得所有人认真思考的问题。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表明你的态度并阐明理由。
﹙2﹚结合材料,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谈谈今天应该怎样对待家风。
﹙3﹚好的家风标准引发人们纷纷讨论。你认为评判好的家风应该坚持什么标准?
“人无俭不立,家无俭不旺,党无俭必败,国无俭必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年来我国“舌尖上的浪费”非常严重,发生的群体范围也很广泛,不同群众浪费的原因不同,特别是一些普通百姓认为,大操大办才有面子,菜点得多,酒上得足才有身份。针对“舌尖上的浪费”,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批示:“浪费之风务必狠刹!”,表明了中央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体现了中央关心群众生活、注重改善民生的为民情怀。
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大力倡导“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价值取向?
运用经济生活中有关消费的知识分析材料一中“普通百姓为了面子大操大办,造成浪费”的错误之处。
材料二 2014年安徽的两会不仅延续了以往务实、高效的会风,更强调节俭。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在五千年的中华文化中,勤俭节约美德一代又一代的传承着……勤俭节约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修养、一种自觉,是文明的体现,是进步的象征。
(3)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思想道德建设”的角度,谈谈青年学生应怎样提高勤俭节约意识。
2012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促进互联网金融(借助于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新兴金融模式)健康发展,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互联网金融可以办理网络支付、网络理财、网络贷款、网络证券等业务,具有大数据、处理快、低成本的特点,能形成激活我国金融业的“给鱼效应”;2013年,我国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在2. 8%左右,部分理财产品年化收益高达6%,且提前支取利率不减(注:我国商业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为3.0%%,如提前支取其利率将由定期转为约0.35%的活期利率),吸储能力惊人;截止2013年12月,我国商业银行移动支付业务数量16. 72亿笔,同比增长212.86%,移动支付金额9. 62万亿元,同比增长317.56%.
材料二 2012年3月中旬至今,央行频频“出手”对互联网金融行业施以影响。央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互联网金融既涉及传统银行业的利益格局,又涉及消费者和新兴行业的利益,对其监管将在支付机构、消费者等多方之间寻求“最大公约数”。
材料三 有专家认为,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应树立两个底线思维:一是不能扼杀创新、降低金融服务效率,二是不能将利益固化、成为某部分既得利益者的保护工具。
(1)联系材料一,运用经济常识知识分析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和居民投资理财的影响。
(2)联系材料二,运用“政府”的有关知识,为政府在互联网金融监管方面寻求“最大公约数”提几条政策建议。
(3)运用“价值观”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互联网金融监管中树立底线思维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