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修改预算法的决定。地方政府发行债券,举债规模必须由国务院报请全国人大或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这次预算法的修订除了广泛征求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人大代表充分讨论外,还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预算法修改历程
时 间 |
事 件 |
1994年 |
我国现行预算法在第八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通过 |
1995年1月1日 |
预算法正式实施 |
2004年 |
我国启动预算法修订 |
2011年11月 |
国务院第181次常务会议讨论并于12月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了初审 |
2012年6月 |
预算法草案迎来二审 |
2014年4月 |
预算法草案迎来三审 |
材料二:敢不敢拿出革自己命的勇气,拿自己开刀,是衡量真假改革者的试金石。这次财政预算计划的制定在“向自己开刀”上作了很好的示范。如果说以前的改革需要突破观念禁区的勇气,那么如今的改革需要的就是突破利益障碍的勇气。享受特权的人,有没有勇气让渡不正当利益?有腐败机会的人,会不会将自己置于阳光之下接受监督?改革者有勇气,国家才有朝气,人民才有福气,国家需要有勇气有智慧的改革者引领前行。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预算法的修订如何体现了民主集中制。
(2)运用辩证否定观的原理和方法论,分析材料二观点的正确性。
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垃圾作为代谢的产物变成了城乡发展的负担。传统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是焚烧和掩埋。辽宁承天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几年来致力于新能源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先后研发出垃圾分选设备、垃圾气化设备、生物质气化设备等产品,解决了城镇生活垃圾和农村垃圾变废为宝的问题,为实现垃圾堆里的现代文明带来新的契机。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事物价值是主体在实践的基础上确立的同客体之间的一种创造性关系
②观念创新为事物价值转换提供了根本途径
③新价值的创造改变了事物的属性
④观念创新可以促进事物价值的转换与创造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改革、深化改革、推动改革、深入推进改革、加快改革、启动改革……《政府工作报告》提 77 次“改革”,开启了2014全面深化改革元年的大幕。全面深化改革表明
①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改革是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内在要求
②实践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改革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③事物是肯定与否定的统一,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④事物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直接动力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中这句话告诫我们,为人处事( )
①不能主观臆断 ②不能抽薪止沸
③不能墨守成规 ④不能夜郎自大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下列对下边漫画作出正确解读的是
A.只要敢于尝试就能获得成功 |
B.追求幸福要坚持正确价值观 |
C.思想僵化不利于事物的发展 |
D.价值判断受客观条件的制约 |
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答中外记者问时说:“如将不尽,与古为新。只有不断地改革,党和国家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下列选项与“如将不尽,与古为新”所包含的哲理一致的是
A.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 B.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
C.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 D.骨肉之情,析而不殊 |
为解决春节燃放烟花爆竹带来的严重空气污染问题,某地推出了环保鞭炮。其特点是:燃放后没有碎屑且不含硫磺,不仅没有刺鼻气味,还减少了有毒物质对人体的伤害。从哲学上看,环保鞭炮的诞生
①显示了辩证否定观在推进生产力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②启示我们只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就能正确认识事物
③证实了创新思维对推动人类实践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④说明了人们的创新思维源于人们的主观需求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③④ |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我们要推进各项事业改革,向改革要发展的新动力。向改革要发展的新动力的哲学依据是
①人类社会是螺旋式上升的前进过程,不断运动
②事物内部会孕育更新的要素,对现存事物要暂时性的理解
③自我“扬弃”是推动我国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环节
④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前提,是改革的前提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 |
2014年9月16日,李克强总理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座谈会上强调:新型城镇化贵在突出“新”字,核心在写好“人”字。突出“新”字,从哲学上要求我们( )
①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②在变化发展的实际中寻找新思路
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④在对现存事物肯定的理解中包含否定的理解
A.①④ | B.②④ | C.③④ | D.①③ |
美、澳两国科研人员在实验中成功地将煮熟的鸡蛋变回生鸡蛋。该技术将减少癌症治疗费用,工业奶酪制造者、农民也将因此获取更高利润。这体现了( )
①科技进步实现了事物的辨证否定
②实践给客观世界打上了人的活动的烙印
③科技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④实践水平决定了自在事物联系的客观性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被称之为“上上个世纪的思想,上个世纪的技术,这个世纪的市场”的3D打印技术是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通过逐层喷射可粘合材料以构造物体的快速成型技术。在众多领域,3D打印技术将颠覆原有的制造流程,使生产变得高效便捷,生产与消费的主体界限也将随着这一技术的市场化和民用化逐渐被打破。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
B.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和发展的环节 |
C.正确的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 |
D.先进观念决定事物的发展 |
2015年6月,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是要通过加强全社会以创新为核心的创业教育,弘扬“敢为人先、追求创新、百折不挠”的创业精神,厚植创新文化,不断增强创业创新意识,使创业创新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为习惯。下列关于创新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创新要坚持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
B.创新能够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
C.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 |
D.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
“创客”是指出于兴趣爱好,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青年愿创业,社会才生机盎然;青年争创新,国家就朝气蓬勃”。这对劳动者的启示是
①提高自身创业创新能力 ②要落实鼓励创业的方针
③根据兴趣专长自主择业 ④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应着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继承和弘扬我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的传统美德,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上,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培养开放包容的民族心态,自信地吸纳融汇世界各国优秀文化成果及其发展经验,不断赋予中华文化强大生机与活力。
材料二:M市在文化强市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促进了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文化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生活,创作出了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群众喜爱的优秀文艺作品,为群众文化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充分利用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的特色鲜明、斑斓多姿的民俗文化,开展大型民俗文化演艺活动,加大投入,搭建群众文化展示舞台,吸引更多的群众和游客参与其中,为保护、传承、发展民俗文化和旅游经济,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材料三:2014年是焦裕禄逝世50周年,中央要求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焦裕禄同志关心群众生活,在风雪交加的夜晚带领县委领导去火车站看望困难群众,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面前,在群众需要帮助的时候关心群众、帮助群众;他虽然身患肝癌,却依旧忍着剧痛,坚持工作,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焦裕禄同志对兰考的一草一木都有着深厚的感情,凭借“一辆自行车和一双铁脚板”走访调研,通过找农民群众了解情况、实地考察,试验总结出了治理“内涝、风沙、盐碱”的办法,领导全县人民战胜困难,改变了兰考的面貌。
(1)结合材料一,从辩证否定的特点与实质角度,谈谈应怎样正确对待中华传统道德。
(2)结合材料二,说明M市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做法是如何体现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的。
(3)结合材料三,运用“价值的创造和实现”的相关知识,说明焦裕禄同志的事迹给我们的人生启示。
材料一:位于山东省西南部的某市,是齐鲁文化重要的发祥地。该市积极落实省人大会议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齐鲁文化。他们利用自身儒家文化圈中心的区位优势,突出本地文化特色,研究制定本市整体发展规划:重点打造“文化经济特区”,着力建设孔子及儒家思想研究传播体系:计划用三至五年时间,建成两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总结推广典型经验,推动齐鲁文化走出去。
材料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大对自主创新投入,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
(1)结合材料一,分析该市在挖掘和阐发齐鲁文化的过程中是如何坚持矛盾分析法的。
(2)用“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的知识,分析我国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核心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