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物质的发现,是现代物理学发展的新成就,它进一步说明了
A.物质与意识是两种独立并存的现象 | B.自然界物质形态的多样性 |
C.物质可以变精神 | D.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
《庄子》说:“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这个观点是
A.朴素辩证法的观点 | B.说明时空的无限与有限相同 |
C.说明时空的有限包含着、体现着无限 | D.不可知论的观点 |
对普通长度的精确测量以及对微观世界的极小长度的测定,都用电磁波以及其他基本粒子波的运动来测定。这表明:
A.时空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 B.时空同运动着的物质不可分离 |
C.时空就是物质运动的顺序性 | D.时空都是三维的 |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
A.对立统一的关系 | B.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
C.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相互渗透的关系 | D.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包括
A.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 B.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形式 |
C.物质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 D.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体现了
A.一切唯物主义的观点 | B.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
C.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 D.辩证唯物主义本体论和认识论的统一 |
列宁对物质的定义
A.揭示了各种具体的感性的物质形态的共性以及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的统一 |
B.同把物质归结为某种具体物质实体的旧唯物主义划清了界限 |
C.揭示了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
D.同否认外部世界实在性的一切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 |
列宁对物质的界定体现了
A.彻底唯物主义一元论观点 | B.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观点 |
C.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观点 | D.物质和物质形态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
下列哪些属于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唯物主义物质观
A.物质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 | B.物质是不可再分的原子 |
C.物质就是自然界 | D.物质的本质是不可认识的 |
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在改革开放前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给我们青年学生的启迪是
A.一切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出发 |
B.要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了解国情,了解民情 |
C.以史为鉴,一切从实际出发 |
D.主观愿望超越现实国情就会犯错误 |
大量的事实证明,在二战中,日本、德国法西斯政府对世界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然而,日本一官员称,日本是被迫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日本政府“永远不会改变”对战争的认识。不同的是,2000年1月27日上午,德国柏林国会大厦内,600多名联邦议员们隆重举行第四个“纳粹受害者纪念日”活动,声讨纳粹主义的种种罪行。德国政府于2001年1月31日正式向联邦宪法法院提出书面请求,要求取缔德国最大的右翼党派——国家民主党,以保护国家民主不受新纳粹势力的威胁。就上述材料,我们可以看出
A.人们对历史的思考和总结,离不开一定的立场和世界观 |
B.对同一客观事实,立场不同,评价就不同 |
C.背离事实就是背离真理,尊重事实才能掌握真理 |
D.前者是不实事求是的历史唯心主义态度,后者是实事求是的历史唯物主义态度 |
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这是因为
A.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被不断证明是正确的 |
B.自然界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人类产生后,它的存在仍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
C.人类社会是物质的,它的存在基础、发展规律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
D.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的反映 |
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在改革开放前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给我们青年学生的启迪是
A.一切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出发 |
B.要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了解国情,了解民情 |
C.以史为鉴,一切从实际出发 |
D.主观愿望超越现实国情就会犯错误 |
物质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正确理解物质概念,应懂得
A.物质是指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 |
B.物质是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的整个世界 |
C.物质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东西 |
D.哲学中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