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世间万物,变动不居。“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这说明
①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②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③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④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果看不出“149162536496481”这组数字间的意义联系,就很难记住,如果看出了它们之间的意义结构:1,4,9,16,25,36,49,64,81,即“从1到9的整数的平方”,那就容易记了。这启示我们(  )

A.规律具有条件性 B.要善于改造客观规律
C.真理是具体的 D.要尊重和利用规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时间都去哪儿了》句句歌词直戳心扉,掀动了多少人的感慨。材料体现(  )

A.物质运动具有绝对性 B.物质世界的复杂性多样性
C.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D.世界存在尚未认识的事物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经济发展正在步入新常态。新常态,就是中国经济将在速度上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在结构上体现为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在动力上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哲学上看,新常态体现了
①事物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②事物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③事物发展的状态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④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根本哲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们每一个人在活着的几十年中,从少年到青年,又到中年,老年,始终是我们自己,而不会变成张三或李四。这表明(  )

A.事物时而运动时而静止 B.运动是绝对的
C.静止是相对的 D.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五里滩头风欲平,张帆举棹觉船轻。柔橹不施停却棹,是船行。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却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这首《浣溪沙》是在敦煌莫高窟发现的唐、五代时期多首未署名的作品之一。诗中形象地说明了(  )

A.运动和静止是相互联系的 B.物质与意识分不开
C.理论与实践是相互联系的 D.现象与本质相统一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农业生产中有这样的谚语:“清明前后,栽瓜种豆”。而今随着科技的发展,随时可以生产反季节瓜果蔬菜。由此可见( )

A.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 B.规律既能被改变,也能被创造
C.科技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人可以认识并利用规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其中“客观实在”是从(  ) 

A.自然界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
B.社会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
C.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属性
D.万事万物的总和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改革是动力,停不得;发展是目的,慢不得;稳定是前提,“冒”不得。今天,改革发展稳定彼此交融的态势日益明显,相互作用的趋向更加突出,必须在三者之间找到平衡点,确保全面改革顺利进行。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①发挥主观能动性应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②对每一种既成形式的理解应坚持暂时性和永恒性相结合
③事物的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④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就中国而言,20世纪中国境内一共观测到7次日全食、8次日环食和1次混合型日食(全食过程中带有环食现象),总计16次。中国境内下一次经过多个大中城市的日全食就要等到2035年9月2日。这一事实说明(   )

A.自然界是客观的 B.规律是不可抗拒的
C.物质世界是可知的 D.人们可以利用规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日本媒体报道,日本文部省考虑修改的“学习指导要领解说书”,要求各出版社将钓鱼岛是日本固有领土写入教科书。此举无视历史事实,煽动国民对立情绪,激化矛盾,无异于掩耳盗铃,为国际社会所不齿。日本这一行为背后的思想动机反映了(   )

A.无视历史事实的唯心主义观点
B.存在决定思维的唯意志主义观点
C.理生万物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D.历史认识中的主观能动性思想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宋代哲学家朱熹在一首题为“泛舟”的小诗里这样写道:“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这首诗的哲学寓意是(  )

A.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
B.外因对事物的发展也有决定作用
C.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向其相反方向转化
D.促进事物的发展必须尊重规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恩格斯说:“人类社会和动物社会的本质区别在于,动物最多是搜集,而人则能从事生产。”这充分说明
①社会性是人的根本属性    ②人有自然属性
③人的生产活动具有社会性   ④人的生活具有社会性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村在保护当地民族文化的同时,不断挖掘、开发民族文化资,把一个普通的少数民族村寨建设成为一个生动展示少数民族生活状况的“博物馆”和著名的旅游景区。民族文化资的开发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村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从唯物主义观点看,该村取得成功的原因在于
①因地制宜,将文化保护与文化资开发结合起
②将客观条件与发展目标一起作为工作的出发点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超越客观条件和规律的制约
④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正确利用规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依法每10年开展一次人口普查,是掌握国情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科学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的基本依据。从哲学角度看,我国开展人口普查工作,这是因为
①认识是实践的目的和归宿           ②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的
③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④主观决策必须符合客观实际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政治意识的内容和本质单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