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规律?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 的、 的、 的联系。
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有何关系? 物质运动是有 的:规律是 的,又是 的。这要求我们必须 规律,而不能 客观规律;同时人们还可以在 和 规律的基础上, 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什么是运动? 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运动是物质的 属性和 方式;
物质与运动有何关系?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运动是 的运动,物质是 的物质;运动是 的、 的、 的;静止是 的,物质世界是 运动和相 静止的统一。
什么是物质?物质是 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 。唯一特性是 性;世界的物质性指什么?自然界是 的,人类社会是 的(客观的)。世界的本原是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性。
“回首2009年,总有一种责任鼓舞我们继续向前。以‘责任中国’为题的人民网年度评选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广大网民的投票支持。我们希望通过这样一种独特的方式,与网友共享光荣和责任。”
运用唯物论的基本原理分析上述观点。
材料1:随着地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全球气候变暖、飓风频频登陆、非洲洪水泛滥、美国南方龙卷风肆虐……。人类既是受害者,又是肇事者。
材料2:2008年春运高峰期间,冰雪给中国南方带来巨大灾难:交通中断,部分地区断水断电,严重影响国计民生。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救灾第一线,制定周密计划;全国军民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生产自救,重建家园,万众一心,取得抗灾救灾的重大胜利。
材料3:大灾之中有大爱,每当灾难来临之时,总有平凡之人的非凡之举让我们感动。比如雪灾中高速公路处于瘫痪状态时,众多旅客被困途中,沿途涌现出很多无私奉献、热心助人的平凡人,在这些平凡人的身上表现出人间可贵的真情实义。
根据上述材料,运用《生活和哲学》知识回答:
(1)结合材料1、材料2说明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2)结合材料3论述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关于世界的客观性,甲、乙两位同学分别有自己的看法。
甲同学:自然界在人类产生以前是客观的,人类产生以后就不具有客观性了。
乙同学:自然界是客观的,社会则是主观的。
问题:两位同学的观点对吗?为什么?
最近几年,我国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三峡水库蓄水成功;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取得阶段性成果;南水北调工程启动;“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安全返回。这些表明了人类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使自然界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人类所到之处都留下了自己意识的印记,从而可以说人类可以不服从自然。
问题: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
“十一五规划”提出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即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要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构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人类为什么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材料一:2009年4月22日是第40个世界地球日,第40个世界地球日的主题为“认识地球 保障发展――了解我们的家园深部”,旨在通过系列活动提高公众对资源国情的认识,对地学在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和管理以及防灾减灾中重要作用的认识。随着地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全球气候变暖、飓风频频登陆、非洲洪水泛滥、美国南方龙卷风肆虐、干旱席卷全球、土地荒漠化严重……。人类既是受害者,又是肇事者。
材料二 :2009年6月底以来,中国南方地区持续强降雨,广西、江西、湖南、湖北、贵州、重庆等12省区市发生严重洪涝灾害。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防汛抗洪工作。胡锦涛总书记、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分别就做好当前防汛抗洪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有关地区采取得力救援措施,把确保人民群众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共同做好防汛抗灾工作。
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说明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