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指出:经济体制改革仍然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仍然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我们对市场规律的认识和驾驭能力不断提高,宏观调控体系更为健全,主客观条件具备,我们应该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迈出新的步伐。
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要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作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定位,有利于在全党全社会树立关于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正确观念,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有利于抑制消极腐败现象。
材料二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1)结合材料一从辩证唯物论角度,分析党中央作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定位蕴含的哲理。
(2)依据材料二,运用辩证法矛盾观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理解。(11分)
十八大报告指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请你从唯物论角度为建设“美丽中国”提出几点合理化建议。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率政治局常委参观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基本陈列的过程中,发表了重要讲话。在谈到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国梦”时,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习近平十八大后第一次去地方调研,到了广东,在调研中,他再一次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指出:“面向未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靠实干,基本实现现代化要靠实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靠实干。”
(1)试从唯物论、辩证法两个角度说明“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哲学依据。
(2)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是如何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试分析之。
大数据(big data),指数据规模巨大,类型多样且信息传播速度快的数据库体系,大数据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家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 全球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数据结构复杂多样,规模急剧增长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能否实现海量数据的有效挖掘和运用,把握数据背后的奥秘和玄机,直接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消费者福利的满足程度。我们必须树立大数据战略,以获得巨大商业价值,提升社会管理水平,提高安全保障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
(1)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的“探索世界本质、把握思维奥妙”的相关知识,谈谈为什么要树立大数据战略?
材料二 大数据最厉害之处在于对即时数据的掌握,透过数据你所看到的不是过去发生的事,而是此刻正在发生的事,大数据为企业经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2)根据示例,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下列企业在大数据时代获得成功的奥秘。
案例 |
《经济生活》知识分析 |
示例:淘宝网上一家小型化妆品电商收集网络顾客对一些品牌 的搜索数量,以此作为是否进货的重要依据,实现利润翻番。 |
科学预测商品需求,调节 生产要素和商品供给,实 现供销畅通 |
案例一:亚马逊基于客户在过去一段时间的购买行为,如客户的 购物车中所收藏的商品、客户喜欢的商品、其它用户浏览或购买 的商品等大数据分析给客户个性化推荐建议或广告,实现了销 售额巨大增长。 |
①请勿在此处答题 |
案例二:农夫山泉综合各地需求、高速公路收费状况、道路等级、 天气季节、配送中心辐射半径、不同市场的售价、各地人力成本、 甚至突发性的需求等大数据进行配送,实现最大限度的节约物 流成本。 |
②请勿在此处答题 |
案例三:福特公司在汽车上添加大量传感器和处理器,车内信 息、车辆与手机之间的通信信息及车辆之间的通信信息都会生 成数据,通过海量加工数据,福特成功聚合了客户反馈信息,不 断探索最佳工艺,设计新产品,提升业绩。 |
③请勿在此处答题 |
材料三 大数据是国家治国理政的重要依据。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党和政府了解世情、掌握国情、把握规律提供了更多便利条件,使精准感知,正确决策、高效服务成为可能,党和政府应该具备大数据思维,运用好大数据,这对形成多元互动的国家治理体系、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3)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分析党和政府如何通过大数据提升国家治理能力?
材料四 大数据为人们提供极大便利,但在大数据挖掘开发利用过程中,还存在着安全及隐私保护等方面的问题,诸如缺乏相应法律保障,政策监管存在漏洞,快速反应机制不健全,违法滥用数据,特别是跨境违法活动治理困难,依法加强对信息安全的管理,成为当务之急。
(4)结合材料,运用《国家与国际组织常识》的相关知识,说明国家应该如何在大数据时代保障信息安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某班同学开展研究性学习,他们把中国同一些文化强国进行比较,希望从中找出中国建设文化强国所需要的类似做法或相反做法。如果你是他们中的一员,请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在下图中填写。
一些文化强国的做法 |
中国走文化强国之路的做法 |
美国拥有全球一半以上的文化“巨无霸”企业。美国的文化输出,占据了世界文化市场43%的份额。像好莱坞大片就是美国文化的一个代表 |
(1) |
英美拥有完善的高等教育系统,吸引了来自全球的人材。无论是否喜欢英美,很多国家的人都愿意去求学,还有不少 |
(2) |
某些西方国家把民主、人权、自由、基督教精神等,作为人类文明的普世价值,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或推送,甚至是强行移植 |
(3) |
(2)材料一 青海省是长江.黄河的源头,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各级党委和政府大力开发太阳能资源,既能解决生活用电问题,又能用来建棚发展畜牧业。为了保护植被,大力发展沼气池。“想要富,先修路”,省委和政府又决定把公路建设作为开发的重点。
材料二 云南省占我国面积的4%,但生物物种却占我国的60%以上。省委和政府决定要建设“绿色经济强省”,在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的前提下,除发展旅游业外,要大力发展多种种植业,近期要把植物业作为发展的突破口。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上述措施的合理性。(12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4分)
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近年来GDP和城镇化率状况图。
注:城镇化率通常指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发达国家城镇化率一般达到80%。目前,我国城镇化率按户籍人口计算仅35%左右。
材料二 城镇在聚集人才、聚集科技、聚集产业等方面有独特的功能。有研究表明,城镇化每提高l%,可以替代出口10万亿元。未来10年,我国每年新增城镇人口将达到2000多万人,每年需要商品房至少是6亿平方米以上,再加上配套的商业、交通、医院、学校等,这是中国经济转型内需拉动经济成长的一个根本动力。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4分)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对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意义。(10分)
材料三 城镇化的发展在推进的同时,也对我国传统农村生活方式产生着巨大冲击。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回不去的故乡”成为很多人的共同“乡愁”。某地充分借鉴首批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县的成功经验,大力宣传农村生态文明意识,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并派专人深挖历史古韵。延续古风民俗,保持住具有独特地域特色的乡村风貌。同时,依托已有的旧祠堂、古书院、大会堂建设村级文化综合阵地,打造农民精神家园,在身有所栖的同时心有所寄,做到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2)该地做法坚持了唯物论的哪些道理。(6分)
(3)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该地是怎样做到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4分)
大数据,或称巨量数据、大资料。其处理的流程是:首先利用多种轻型数据库收集海量数据,将不同的数据流整合到大型数据库中,然后对各个维度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各种各样的关联,最后进行一定的预测。依托这一流程,决策将日益基于数据和分析作出,而并非基于经验和直觉,决策效果精确量化,效率大幅度提高,有可能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促进生产模式、商业模式、管理模式等方面发生深刻变革。
大数据的出现给人们的经济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根据历史医疗数据,结合遗传变异、对特定疾病的易感性和对特殊药物的反应等,患者可以要求个性化的医疗;基于大数据的金融创新,可以更好地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金融需求;根据大数据建立的微博营销以及微信公共账号营销,为经营者提供了免费的营销渠道……
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大数据时代,网络变成了几乎是透明的虚拟世界,当人们在网上购物、发送电邮、发微博时,都会在不经意间留下一串串数字足迹;由信息网络系统所控制的石油和天然气管道、水、电力、交通、银行、金融、商业和军事等庞大数据信息,都有可能成为被攻击的目标。
阅读上述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1)分析大数据对个人的经济生活可能带来的积极影响。
(2)有人认为,大数据决策克服了主观判断的局限性,因而是一种科学的决策方式。你是否认同这种观点?请运用辩证唯物论相关知识阐明理由。
(3)从《政治生活》的角度看,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有什么潜在风险?请提出两条化解风险的措施。
2013年6月,云南红河哈尼梯田作为文化遗产,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某班以“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为主题,展开探究性学习。
甲组同学在调查中发现,云南旅游产业的最大优势是拥有得天独厚的文化遗产,他们找到2013年相关数据并绘制出以下图表:
(1)概括图中反映的经济信息。
据此,甲组同学认为应该大力开发文化遗产资源。在这一问题上,他们形成了两种观点:
观点A:当前,中国经济市场化进程不可逆转。开发文化遗产资源应当从市场中寻求出路,将资源推入市场,实现要素资源的合理流动。
观点B:文化遗产作为公益性很强的资源,开发的主体应该是政府。政府应该出台并完善相关制度和政策措施,科学规划、审慎管理。
(2)请从以上两种观点中任选其一,运用《经济生活》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进行评析。
乙组同学关注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他们以哈尼梯田为例开展探究,在探究中发现:
哈尼梯田作为中国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作,具有丰富的价值。它是哈尼族发展的历史见证,凝聚着哈尼族关于人居环境选择、生态保护、社会结构等方面独特的经验。它是哈尼族经济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为哈尼族生存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它是红河南岸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根本、和睦相处的见证。
(3)结合乙组探究内容,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分析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丙组同学通过探究达成以下共识:
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不可偏废,既不能片面追求“发展”,也不能过分强调保护。要根据各地发展条件,量力而行,区别对待,尤其是那些适合市场的文化遗产更应该通过市场化的运作让更多人了解和认可。同时,需要综合考虑影响开发和保护的各种因素,加强“顶层设计”。
(4)请你运用所学《生活与哲学》相关知识,谈谈对文化遗产开发与保护的认识。
丁组同学在探究中发现,当前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以下问题:
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可操作性不强;文化保护机构不健全,职责不明确;部分文物部门保护不力甚至存在监守自盗;文保单位的资金预算不足,从业人员数量少,专业人员比重小;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与联合国组织的标准和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与国际组织及相关国家的合作亟待加强;部分游客在参观过程中存在随意刻画、破坏古迹原貌等行为。
针对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政治生活》中的相关知识,请你提出三条建议,要求有不同的理论依据。
入冬以来,全国各地不断遭到“雾霾”侵袭,“PM2.5”成为公众热议的焦点话题。我校同学以“应对雾霾 保护生态”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
认识问题
材料一 21世纪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地利用自然:乱砍乱伐导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过度耕种放牧导致土地沙化,沙尘肆虐;过度消费加剧空气污染,物种灭绝。
(1)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谈谈对我国生态问题的看法。
解决问题
材料二 面对频发的雾霾天气,中国政府表示,将从保护人民身体健康出发,明确目标与宗旨,制订切实的可行的计划,加大污染治理力度,以实现空气污染问题的有效解决。同时,还要认识到雾霾的组成成分非常复杂,探求它的成因和本质,梳理其内在机理,才能因势利导、有效解决。另外,资源相对不足、环境容量有限已经成为中国的基本国情,成为发展的短板,破解环境难题,治理空气污染要打破这一瓶颈的制约。
(2)请结合材料二,运用“探究世界的本质”与“把握思维的奥妙”的有关知识,分析中国政府如何在空气污染治理方面实现有所作为。
材料三 面对频发的雾霾天气,专家指出,治理雾在必须采取综合手段,实现多项污染物协同减排;要加强科技引领,做到标准先行,逐步压缩综合排放标准,提高污染治理的针对性;重点加快产业布局、能源结构的调整。
(3)结合材料三,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说明如何认识和治理雾霾。(10分)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几千年的文明史是人类不断地认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历史,也是人与自然资源的矛盾不断加深的历史。在传统农业社会,存在着人口与土地等资源的矛盾。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及人口数量的增加,人口与矿产等资源的矛盾又进一步凸显出来。人口膨胀与自然资源短缺的矛盾,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结合材料,从唯物论角度为解决当前人与自然资源的矛盾提出建议。
大数据,或称巨量数据、大资料。其处理的流程是:首先利用多种轻型数据库收集海量数据,将不同的数据流整合到大型数据库中,然后对各个维度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各种各样的关联,最后进行一定的预测。依托这一流程,决策将日益基于数据和分析作出,而并非基于经验和直觉,决策效果精确量化,效率大幅度提高,有可能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促进生产模式、商业模式、管理模式等方面发生深刻变革。
大数据的出现给人们的经济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根据历史医疗数据,结合遗传变异、对特定疾病的易感性和对特殊药物的反应等,患者可以要求个性化的医疗;基于大数据的金融创新,可以更好地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金融需求;根据大数据建立的微博营销以及微信公共账号营销,为经营者提供了免费的营销渠道……
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大数据时代,网络变成了几乎是透明的虚拟世界,当人们在网上购物、发送电邮、发微博时,都会在不经意间留下一串串数字足迹;由信息网络系统所控制的石油和天然气管道、水、电力、交通、银行、金融、商业和军事等庞大数据信息,都有可能成为被攻击的目标。
阅读上述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1)分析大数据对个人的经济生活可能带来的积极影响。
(2)有人认为,大数据决策克服了主观判断的局限性,因而是一种科学的决策方式。你是否认同这种观点?请运用辩证唯物论相关知识阐明理由。
(3)从《政治生活》的角度看,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有什么潜在风险?请提出两条化解风险的措施。
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今年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尽管与2012年提法一致,但在具体实施上会有新的变化。材料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A.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 B.意识有时超越时代具有前瞻性 |
C.客观与主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 D.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
浓雾缠绕、能见度非常低的天气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极大影响。从保护人民身体健康出发,中国政府将加大污染治理力度。雾霾的组成成分非常复杂,探求它的成因和本质,梳理其内在机理,才能因势利导、有效解决。资源相对不足、环境容量有限已经成为中国的基本国情,成为发展的短板。破解环境难题,治理空气污染就是要打破这一瓶颈的制约。空气污染治理,我们必须有所作为。
结合材料,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有关知识,分析在空气污染治理方面应如何实现有所作为。
对规律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没有规律的世界不可思议 | B.物质能按自己的意志行事 |
C.规律是可以改造的 | D.规律既可以被创造,也可以被消灭 |
2013年11月,万众瞩目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回顾党的历届三中全会,每一次全会都会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作出重要决议,推动我国的改革事业大踏步向前迈进。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十三届三中全会强调在进行价格改革的同时有领导有秩序地推进相互配套的全面改革;十四届三中全会勾画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从历次三中全会中心议题的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出,党和政府对于中国改革开放和发展方式的认识随着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而不断发展、不断深入。我们有理由相信,十八届三中全会必将会引领我国改革事业走向崭新的阶段。
(1)结合材料,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历届三中全会通过相关决议的哲学依据。
(2)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相关知识,谈谈你对历届三中全会主题变化演进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