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论语·颜渊》的“克己复礼为仁”,到儒家经典《大学》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儒学精神几乎渗透到国家与国民的脊髓。从孔子时代的子贡,明清之际的晋商、徽商到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以及“亚洲四小龙”为代表的东亚经济的崛起,以儒家的“经世致用”哲学在经济领域的成功运用,形成了源远流长的儒商文化。儒商文化提倡建立在道德基础上的经济发展,在约束儒商自身诚信经营、重义轻利的同时,也提高了儒商的信誉,降低了社会交易的成本和风险,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和经济的发展。
有人认为:“复苏儒商精神是推动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一剂良药。”结合材料,请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评析该观点。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历史的见证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蕴涵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材料二 2011年6月1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正是颁布实施,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一大喜事,它标志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大进展,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由此,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会步入依法保护阶段。
(1)结合上述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有关知识,简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必要性。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知识分析,国家为什么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文化对一个国家存在和发展的作用问题上,有一种说法:“欲灭一国,先灭其文化。”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请辨析这一观点。(只判断不说明理由不得分。8分)
材料:在当今国际舞台上,不同文化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差别明显。因此,当今世界各国都把保护本国文化的安全,提高文化竞争力,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予以高度重视。
在文化对一个国家存在和发展的作用问题上,有一种说法:“欲灭一国,先灭其文化。”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请辨析这一观点。(只判断不说明理由不得分。8分)
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据此有人认为:经济发展了,社会文化就发展了,社会文明程度也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这种观点的看法。
2011年,道德再次成为中国社会关注的话题。2岁女童被汽车碾压,18名路人见死不救;老年人倒地,路人不敢搀扶;医院火灾,医生遗弃病人逃生……一时间,道德的缺失成为了中国民众的“不可承受之重”,对道德的呼唤也成为中国民众最迫切的要求。
据此,有人认为:面对国民的道德缺失现象,我们必须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把思想道德建设作为当前的中心任务。
请用文化生活的相关内容,分析上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