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2009年、2013年我国文化贸易增长与近5年进出口比情况表
项 目 |
2009年(亿美元) |
2013年(亿美元) |
年均增长(%) |
核心文化产品和服务输出引进量比 |
引进和派出文艺演出收入比 |
文化产品进出口 |
127.9 |
274.1 |
20.2 |
1:2.5[ |
6:1 |
文化服务进出口[ |
28.3 |
95.6 |
28.7[来 |
注:2013年我国货物贸易额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位。但在世界文化贸易市场,美国占43%份额,欧盟占34%,日本占10%,中国不足4%。
(1)指出材料一、二所反映的经济信息和问题。
(2)造成我国文化贸易发展相对滞后的原因很多,其中包括文化市场内容的开放程度不够,文化创新能力不足,政府对文化贸易的支持力度较小等。试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就如何进一步发展我国的文化贸易提出合理化建议。
材料三:文化贸易作为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贸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通过文化贸易向他国输出自己的文化产品,可以扩大一个国家的国际知名度,传播本国的文化理念和意识形态,促进世界对该国文化的了解,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
(3)试结合材料三,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为什么要高度重视文化贸易。
《乐记》里说“乐者,乐也”。音乐能够熏陶情感、滋养心灵,人们对下列三首不同时期的歌曲耳熟能详。
(1)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完成上表。
(2)当前,越来越多的人对经典音乐与流行音乐进行反思。有人认为;流行音乐过度包装和娱乐,艺术价值不大,不宜过度传播;也有人认为;经典音乐往往专业性强,缺乏大众性,没有必要大力推广;……
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相关观点,阐释产生上述不同看法的原因及应有的文化价值取向。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法律文化渊源久远,积淀于整个社会中的法律文化传统博大精深。“君权至上,法自君出”、“民惟邦本,政得其民”、“礼法合治,德主刑辅”、“治国先治吏”、“等级有序,刑不上大夫”等,既是我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显著特点,也是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方法与措施。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沿着其特有的轨迹缓慢演进:西周、春秋时代以“礼治”否定了殷商时代的“神治”;战国、秦朝的“法治”否定了春秋时代的“礼治”;西汉至清朝的“礼法合治”或称“德法合治”又是对秦朝“专任法治”的否定。鸦片战争以后,开始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西方法律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今天,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维护宪法法律权威,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这一漫长的演进过程中,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突与互动同在,合力勾勒出中国法律文化的发展轨迹和未来走向。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传统法律文化对当前我国法治建设的影响。
(2)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我国法律文化的发展轨迹。
(3)依法治国关键在于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如果你就这一问题在班级演讲,请拟定你演讲的两个核心要点。
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同志提出,对于少数人的贪污腐化和滥用权力现象,“主要通过两个手段来解决,一个是教育,一个是法律”。 反腐倡廉历程中,重视思想教育是一个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荣辱观始终是党组织对党员干部进行思想教育的核心内容。
就中西方的反腐经验来看,西方很多制度设计是假设人性恶,使制度设计走向法治化,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社会监督制约机制。中国则强调人性善,认为“大多数人是好的”,更希望通过提高人的思想道德修养从而从内在达到抑制腐败的目的。思考制度到底是基于人性善的盲目信任,还是人性坏的假设,对于反腐败有积极意义的。
(1)结合材料,运用意识的能动作用,说明如何看待东西方的人性理论在反腐的作用。
(2)结合材料,运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知识,说明如何通过教育预防腐败。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2—2014年某市电子商务部分数据
年份 |
居民网上购物 |
企业网上销售商品 |
||
网络网民数量 |
增长速度 |
占企业总数比例 |
增长速度 |
|
2012 |
19359万 |
20.8个百分点 |
21.2% |
|
2013 |
24202万 |
24.8个百分点 |
23.0% |
1.8个百分点 |
2014 |
30189万 |
20.7个百分点 |
23.5% |
0.5个百分点 |
材料二:信息消费的增长是当前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互联网流量爆发式增长将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大型企业网上销售将提高到80%。电子商务规模持续高速扩张,互联网与制造业、金融业、物流业等融合,极有可能孕育着中国的“新经济”
材料三:团结就是力量,力量源自热爱。近几年,各地各部门深入开展了群众性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凝聚了人民力量,振奋了民族精神;由军民参加的每年国庆庆典系列活动,激发了亿万群众浓浓的爱国心,家国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具有广发群众参与度的“双百”人物和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每一张选票都表达了对英雄模范的崇敬,都凝聚着对人生价值的思考,都寄托着对伟大祖国的美好祝福;春节、元宵节——辞旧迎新、幸福平安、家国兴旺;清明节——纪念先人,缅怀英烈;端午节——热爱祖国、求索创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秋节——团团圆圆、喜庆丰收;重阳节——尊老敬老、孝亲爱老……一个个传统节庆活动,成为中华民族认同标志和联结民族情感的纽带。
材料四: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先有“八项规定”,后有治“四风”。从遏制“舌尖上的腐败”,治理“车轮上的腐败”,到惩治“月饼盒里的腐败”,再到严禁“贺卡上的腐败”。国家反腐的力度和成效前所未有。
材料五:中国共产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及时总结实践经验,丰富和发展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从十二大到十五大,一直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十六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十七大在反思人与自然关系中首次提出生态文明;十八大报告首次专章论述生态文明,并将其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提出“建设美丽中国”,这是中国共产党科学发展观、和谐发展理念的又一次升华。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中企业经营的知识,分析在信息消费和电子商务高涨之下,企业应怎样获得经营成功。
(3)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为什么要开展群众性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4)结合材料四,运用《政治生活》中有关政府的知识,谈谈我国是如何对权力进行监督的。
(5)结合材料五,运用“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对文明建设的探索过程。
材料:中国向来有“寒门出贵子”的古训。可近来,“寒门难出贵子”这一话题在网络和现实生活中引起热议。某校高二同学也非常关注这一话题,他们围绕“寒门·成才”这一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古训新解]
结合材料,说明“古训新解”体现了《文化生活》的哪些道理?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某校高三(2)班同学结合《决定》精神和我省文化发展的现状,围绕“建设文化强省”的主题,组织学习、讨论,让我们共同参与。
【体验成就】
文化产业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能比传统产业带来更高的附加值。我省自实施文化强省战略以来,文化产业增加值连续5年平均增长超过30%,占GDP比重4%左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成为全省经济增长的新亮点、转型发展的“新增长极”。
(1)结合上述材料,分析我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经济意义口
【领悟思路】
2011年10月26日召开的安徽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要牢固树立文化民生理念,坚持群众共建共享。以农村为重点,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扎实推进重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到2015年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引导文化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2)分析我省推动文化发展的整体思路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解决问题】
在我省农村的一些地方,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农民文化生活贫乏,基本上以看电视、打麻将等为主;针对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开展的文化活动就更少。而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和科学素养普遍偏低又制约了农村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3)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说明应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推动我省农村文化的发展。
我国的《“十二五”规划》提出:在“十二五”期间,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为此要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等。某校高二(1)的同学就这一主题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究:
(一)【对汽车文明的呼唤】
今天的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和消费国。然而,进入汽车时代并不意味着就自动拥有了汽车文明。
同学们了解到,汽车文明是一种包含全新文明观念和价值体系的生活方式。在一些比我们更早进入汽车社会的国家,经过时间的淘洗,高效有序的交通管理、公平合理的路权分配、推己及人的文明意识、克制谦让的驾车习惯等等,已成为汽车文明的重要内容。而在我们身边,酒后开车、车不让人、加塞儿、抢道、超速行驶等不文明的交通行为总是屡见不鲜。
(1)请从《文化生活》角度,对构建汽车文明提几点合理化建议并说明理由。
(二)【城市扩建与文化保护】
上海世博会虽已落下帷幕,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仍留给世人持久而深刻的思考。怎样才能使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同学们围绕城市扩建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有的同学认:发展是硬道理,文化遗产的保护应该为城市扩建这一经济建设让路,而不应成为经济建设的“包袱”。
也有同学认为:在物质增长方式趋同,资源与环境压力增大的今天,文化成为城市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体现出更强的经济社会价值。因此,我们不仅要为当代保护好、利用好这些珍贵的文化财富,还要使“子子孙孙永葆用,世界人民共享用”。
(2)你赞同哪一方,请从说明理由。
(三)【智慧蓝图】
同学甲认为:十二五规划关于今后五年文化建设的论述言简意赅,蕴含深意,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文化功能的深刻理解和全面认识,展现出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智慧。
同学乙认为:文化是发展的增长极,文化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文化是力量,文化更是发展。
同学丙认为:文化兴,则人气旺;人气旺,则经济活。特别是现在经济的发展,包括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缺少文化含量是断然不行的。
(3)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文化是力量,文化更是发展”的理解。
2011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某校同学围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建设文化强省”展开讨论,请你参与。
【体验文化强省成果】
同学们了解到,江苏的文化体制改革走在全国前列,今年是省委省政府提出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第五个年头,多年耕耘取得了累累硕果。今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第5年保持30%以上的增幅,到2015年,全省文化产业总收入将超过1万亿元,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6%,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1)根据材料分析我省实行文化体制改革的历史唯物主义价值。
【讨论文化强省目标】
同学们了解到,“十二五”期间,我省文化发展将实现“六个显著提升”:文化凝聚引领能力显著提升;文化惠民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文化创作生产能力显著提升;文化产业竞争能力显著提升;文化改革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文化队伍建设能力显著提升。针对这“六个显著提升”同学们讨论认为文化队伍建设需要优先发展教育。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人力资源强省,这对加快经济强省具有重要意义。
(2)结合材料,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为什么要优先发展教育?
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中共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某校高三同学在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基础上,积极参与网上讨论。
【幸福蓝图】
网友[郑华淦]认为, 十七届五中全会关注民生,“十二五规划”描绘人民幸福蓝图。
网友[忘情水]认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是人民的期待,让全体公民分享发展的成果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进步。
网友[天山夏雪]认为,“十二五规划”提出:“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两个同步”意义重大。
(1)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就实现“两个同步”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发表你的看法。
【智慧蓝图】
网友[文海]认为,五中全会关于未来五年文化建设的论述言简意赅,蕴含深意,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文化功能的深刻理解和全面认识,展现出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智慧。
网友[白峰]认为,文化是发展的增长极,文化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文化是力量,文化更是发展。
网友[林伟]认为,文化兴,则人气旺;人气旺,则经济活。特别是现在经济的发展,包括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缺少文化含量是断然不行的。
(2)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文化是力量,文化更是发展”的理解。
【科学蓝图】
网友[中国涵之]认为,我一直关注《人民网》的动态,十七届五中全会召开以来,广大网民积极参与网上献言,内容涉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充分反映人民群众参与政治的意识和能力的提高。
网友[最强90后]认为,互联网日益成为社情民意中最活跃的部分。但因其形象的虚拟,客观上存在内容的虚化,少数网友会发表一些不切实际的言论,甚至是指责和埋怨。
(3)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请你谈谈建立网络平台让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必要性,并就公民如何正确利用这种参与形式提出建议。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重要的思想资源,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有人认为,“民本思想和‘以人为本’的产生都是与当时的社会条件向适应的,其政治运用的目的根本上是一致的。”请你运用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的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价。
2010年9月1日,是西藏自治区成立45周年的日子。西藏自治区45年来,政府遵循文化发展的规律,尊重藏民族的历史创造活动,出台了不少法规和规定,对藏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大力保护,使其重放光彩。今天,藏族文化的发展打破了封闭、停滞状态,形成了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的开放发展的态势,同时西藏文化的内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些与封建农奴制相伴随的腐朽、落后的东西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而逐步被抛弃,藏族信教群众的宗教信仰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保护,藏族传统优秀文化得到妥善保护和继承,并被赋予反映人民群众新生活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时代内容,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弘扬和发展。这一切有力地推动了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政治进步。
上述材料体现了文化生活的哪些道理?
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山西省提出了建设“文化强省”的“五大战略”。一是大作品表现:大力实施精品剧目走出去工程,《解放》、《一把酸枣》、京剧《走西口》等陆续上演;二是大集团运作:积极进行文化资源整合,着力打造文化产业的旗舰企业,成功组建了山西出版集团;三是大景点支撑:整合相关资源,突出文化内涵,着力打造规模大、档次高、带动性强的大景点,提升山西文化和旅游产业的竞争力;四是大会展集聚:连续举办了能源博览会、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等特色会展;五是大服务承载。
按照山西文化产业发展速度预计,到201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将达到3%以上,到2015年将达到5%。山西的文化产业在全国崭露头角。山西文化产业的强势发展,给“煤炭山西”添加上了“文化山西”的基因。山西文化——一个比山西煤炭更富有、更有价值的“金矿”正在被开掘。
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在经济相对落后的条件下“办大文化”的重要意义。
“地球一小时”关灯接力活动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提出的一项倡议,希望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20:30—21:30熄灯一小时。2009年3月28日,全球有10亿民众共同创造这个美丽的“黑暗时刻”。“地球一小时”活动成为公众环保意识和普及环保知识的一个很好补充。
某班同学积极参与了此次活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有关问题展开了反思和讨论。
同学甲说:仅景观用灯熄灯一小时就可以让一个地区的照明用电节省下几万千瓦,意义重大,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必须鼓励人们少用电。
同学乙认为:在环保领域,既有提倡一天不开车的“无车日”,也有熄灯一小时的“地球一小时”。这类活动,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开展“地球一小时”活动,主要是为了培养大家的意识:一是节约能源的意识;二是对地球的责任意识。
同学丙则认为,作为一个普通消费者,我每一次关灯都是为了自己少交电费。对地球负责首先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1)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如何才能使环保观念更加深入人心?
(2)在今后的地球一小时活动中,你会选择“开灯”还是“关灯”?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论证你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