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经济增长正能量不断累积
(1)你如何认识图2中数据的变化?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谈谈国家如何继续实现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平稳发展?
材料二:《人民日报》从2015年03月02日开始推出系列报道《中国品牌 中国故事》专栏,讲述中国品牌背后的中国故事,向世界打开一扇了解中国的美丽窗口。
(2)运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相关知识,阐述华为成功的原因。
(3)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如何理解“世界对中国品牌的认识,就是对中国文化和中国价值的认识。”
【原创】《苍穹之下》是一部时长超过103分钟,以讲述柴静本人进行雾霾调查为主要内容的纪录片。《苍穹之下》这部纪录片是柴静通过现场演讲的这种方式将本该情节沉闷、节奏平缓纪录片变成了一场“故事会”。真人的演讲和视频、图片和动画交替和配合,让观众在观看时丝毫感觉不到无聊和沉重,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未来不应该是病毒、肿瘤和雾霾!
2015年3月3日,在北京召开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2015年全国两会的帷幕也就此拉开。因此,各大网报通过论坛、微博、微信推出《如果我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大调查。在记者的采访中,也许是受《苍穹之下》的影响,被采访人员对环境污染问题都十分关注。
《苍穹之下》这部纪录片播出后引起了市民的广泛共鸣,其中有市民接受采访说,“看了柴静的《苍穹之下》,意识到我国环境污染、雾霾已经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了,不光影响人们健康,同时也影响我国的国际名声”。“现在大家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不断上长,许多有识之士也提出不少的办法和举措,希望政府能倾听并采纳他们的一些意见,群策群力共同治理雾霾天气。”
结合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应如何治理环境污染问题。
(2)有人认为,只有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共同行使国家权力,才能切实有效地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
(3)“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未来不应该是病毒、肿瘤和雾霾”,请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就如何向污染宣战提出应对之策。
材料一: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感动中国人物评选、中国好人物、时代楷模事迹宣传……在全国各地轰轰烈烈开展的模范评选与宣传活动,让我们感受到了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人性的高尚与光辉,他们每个人的事迹,都是弘扬社会正能量的缩影,带领我们形成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和道德风尚。
材料二:中央宣传部2015年1月14日在中央电视台向全社会公开发布“时代楷模”李超的先进事迹。李超敬业奉献的主人翁精神、锐意进取的创新意识,在社会上产生强烈反响。李超1989年从鞍钢技校毕业,来到鞍钢冷轧厂检修车间做钳工。参加工作25年来,他始终坚定“技术报国”的理想信念,把实现个人梦与中国梦紧密相连。勤学不辍,苦练本领,干一行、钻一行,精一行,主导完成多项国内外首创、国际领先的技术改革新项目,先后解决生产难题230多项,共获得国家发明专利7项、专有技术4项,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1项,还荣获2013年度国家积极进步二等奖。
材料三:某高中A同学,上课看小说,下课玩手机,成绩一团糟。他不知道自己将来能干什么,似乎自己什么也做不好。
(1)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说明我国开展各类模范评选和宣传活动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三,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的有关知识,为A同学找到自己人生的意义提出建议。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5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这是继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倡导全民阅读”后,第二次将全民阅读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在报告中首次提出“建设书香社会”。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倡导全民阅读的意义。
材料二: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进行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模式,被称为碎片化阅读。面对碎片化阅读的发展趋势,推动全民阅读要研究如何使阅读内容更加适应碎片化时代,以碎片化的方式为读者提供有价值有营养的内容。可行的举措是研究机构进行相关研究,使优秀阅读内容如何更有效地转化为适合碎片阅读的模式,为读者提供参考。为推动阅读,我国已将全民阅读立法列入国家立法工作计划,但这仍未改变我国公共阅读资源的稀缺、公共文化服务所提供的阅读与公众自身常常关系不大等现状。因此,全民阅读活动要真正有成效,不能仅仅限于一般的号召,要结合每个城市的特点、区分不同的人群,做到有针对性,还要持之以恒。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的知识,分析如何推动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
材料三:当下中国的国民阅读呈现功利化、实用化等倾向。无论是在实体书店还是网络书店,有关人际关系、升学升职、投资理财、养生保健、家庭教育等实用类书籍往往热销,而文学、哲学、史学等滋养心灵、奠定文化基础的书籍则少有人问津。某权威网站的一项调查显示,72.7%的人认为“人们注重现实利益,功利化阅读明显”;56.7%的人认为“人们偏重书籍的实用性”。
(3)请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对国民阅读中的功利化、实用化倾向进行评析。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终点北京团城湖明渠开闸放水,标志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奔腾的长江水开始滋润北方大地。
某校高三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到首都博物馆参观“饮水思源”展览。同学们看到几组材料。
材料一:
(1)上图说明什么经济问题。
(2)运用《经济生活》或《经济学常识》有关知识完成下表。
材料二:学生参观展览后,在“饮水思源”留言薄上看到了一些感言。
(3)结合历史唯物主义的相关知识,任选其中一条感言谈谈你的理解。
电影《天河》描绘了库区人民为修建南水北调工程做出的巨大栖牲。十堰市某村被定为搬迁移民试点,村支书以大局为重,主动放弃留下来的名额,认真细致做好移民工作,告别80岁高堂,带领61户村民撅迁到移民新村,情节催人泪下。
(4)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电影媒体在传播正能量中的作用。
2015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这是继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倡导全民阅读”后,第二次将全民阅读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在报告中首次提出“建设书香社会”。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倡导全民阅读的意义。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某出版企业坚持走改革创新之路。他们调查发现在飞机、火车上很多人在用电脑、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市场开发潜力巨大。该企业从传统的纸张印刷、人工渠道发行跨越到全数字出版发行,把图书、期刊、报纸等传统出版物在第一时间传送给读者,而读者阅读的工具是手机和平板电脑。他们还研发了很多适用于教育方面的数字化产品,比如“寒食帖”,读者既可以欣赏诗词的内容,也可以了解作者苏东坡的概况以及所涉及的地方的人文、历史背景,还可以对书法进行临摹。民族新漫画《四大名著》向10个国家输出版权,与日本动漫企业合作为日本教务省提供的《三国演义》漫画本,让日本这个动漫大国的中小学图书馆,第一次有了来自外国的漫画书。目前,该公司资产已过118亿元,净资产90亿元。开始在全球范围跨区域、跨行业谋篇布局。
材料二:伍迪·艾伦年轻时在给电影《江湖浪子》剪辑时,犯了一个非常不应该的错误:在从一个镜头切换到另一个镜头时,第一个镜头中的声音竟然延续到第二个镜头中去,并且长达三秒钟。当艾伦准备纠正这个错误时,猛然意识到:这个错误的本身,其实就是一朵最美丽的花!不仅能巧妙糅合由镜头切换而产生的断裂感,还能更加有序地连贯电影节奏!艾伦由此想到,有些时候,把第二个镜头中的声音提前一点出现在第一个镜头的结尾处,也是一种能巧妙显示电影节奏的手法。影片上映后,这种剪辑效果让所有观众耳目一新,并引起了电影同行的关注和沿用。当86岁高龄的艾伦病逝后,人们对艾伦的人生态度和对电影的贡献作了这样的总结:“她深信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的错误,只有被忽略的智慧!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该出版企业为什么能实现不断发展。
(2)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对立统一原理,如何理解“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的错误,只有被忽略的智慧”?
(3)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为文化发展中处理好古今、中西之间的关系提两条建议。
美国前总统布什在1992年9月的《美国复兴日程》计划中提出:“我们的政治和经济由于美国文化对全世界的吸引力而得到补充。这是一种新的我们可以利用的软力量。”文化工作的特殊作用就在于采取对方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交流,用潜移默化、使人容易接受的方式征服对方。正如古代哲学家老子所言,这是“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往往能够起到政治、经济手段难以到达的作用。文化的征服是人心的征服,人心的征服才是真正的征服。
请从文化角度,谈谈如何理解“文化的征服是人心的征服,人心的征服才是真正的征服”?简要说明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互联网思维,就是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对用户、对产品、对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以他人为中心”,“强调体验”,“开放、透明、分享”和“承担责任”是互联网思维的基本要素。
关于互联网思维对社会发展的深刻影响,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正方:互联网思维将改变所有商业模式互联网思维意味着社会组织方式、企业组织方式、商业模式等都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最终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反方:互联网思维颠覆论应当适可而止。
许多互联网公司只看到被颠覆的诺基亚和摩托罗拉,却忘记了业界还有IBM、华为、格力等坚持做百年基业的企业。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互联网思维的价值。
(2)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说明人们对互联网思维价值的认识差异。
(3)运用《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的知识,对传统企业如何运用互联网思维发展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作为中国首倡、高层推动的国家战略,“一带一路”分别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搞好“一带一路”建设对中国和沿线国家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材料一:古代中国许多物质文化和发明创造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方后,对促进西方近现代科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近代西方天文学、数学和医学等知识,也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到中国的。这两条通道所展现的开放、包容的文化交流心态为我们树立了光辉典范。我们要充分发掘沿线国家深厚的文化底蕴,继承和弘扬“丝绸之路”这一具有广泛亲和力和深刻感召力的文化符号,积极发挥文化交流与合作的作用,使沿线各国都可以吸收、融汇外来文化的合理内容,促进不同文明的共同发展。
材料二:“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涉及几十个国家、数十亿人口,这些国家在历史上创造出了形态不同、风格各异的文明形态,是人类文明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中国与沿线国家经济文化联系的日益密切,古老的丝绸之路重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建设“一带一路”,是我们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阐述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国文化发展带来的契机。
(2)结合材料二,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知识,分析说明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3)请你从认识论角度为搞好“一带一路”建设提两点方法论建议。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都是一个浸染着书香的民族,不仅诸如“囊萤映雪”“凿壁偷光”“悬梁刺股”的故事流传至今,还有“书中自有颜如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腹有诗书气自华”“人不读书,其犹夜行”等让世人耳熟能详的关于读书的名言。但是,越来越快的工作、生活节奏,让国人“根本停不下来”,一些不多的闲暇时间,也给了互联网社交和娱乐。据2014年公布的阅读调查显示,我国成年人人均读的纸质书是4.4本,远低于韩国11本、法国20本、日本40本、以色列64本,低于国际水平。泱泱大国,拥有傲人的五千年文明,960万平方公里国土上空飘荡着的书香气息竟如此稀薄。
“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文化发展成果,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和创造源泉。提供更多优秀文化作品,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书香社会,今年首次“亮相”政府工作报告,从国家战略层面上对读书予以倡导,这对全民族来说,着实是一件幸事,对实现中国梦有着重要的意义。
结合材料,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建设“书香社会”对实现中国梦的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八届四中全会直面我国法治建设领域的突出问题,立足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实际,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我国的法治建设要尊重人民实践创造,遵从法治规律,从法律制度建构层面,对管人管权管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长远解决方案,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材料二:我国探索依法治国取得了不少经验。通过制定《合同法》、酒驾新规等,使人们从开始的不相信,到观望;从被动接受,到主动遵守,以法律约束公民的行为。政府建立权力清单制度,明确权力的边界,提高权力运行的“光照度”,规范权力运作。党员干部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带头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法治精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1)结合材料一,运用社会历史观的知识,分析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正确性。
(2)根据材料二,从政治生活角度,探讨我国应如何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材料三: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并阐述了实现这个总目标必须坚持的五个基本原则。其中有‘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这一原则。只有依靠人民的力量,法治国家才能最终实现。让人民群众真正参加到法治建设中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美好幸福生活,必须依靠法制,让人民参与和监督, “使法律为人民所掌握,所遵守,所运用”,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让法治真正成为政府的行政方式、全民的生活方式。
(3)联系材料三,从文化作用的角度,谈谈你对“使法律为人民所掌握,所遵守,所运用”对依法治国作用的理解。
(4)有人认为,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能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起推动作用。请运用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加以评析。
材料一:2014年9月9日-习近平在北京师范大学表示: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材料二:2015自助服务大数据将成为“互联网+”的行业趋势,大数据对经济社会和国家治理都有重要影响。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党和政府了解世情、掌握国情、把握规律提供了更多便利条件,使正确决策、高效服务成为可能。如执政党和政府可以准确把握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民众真实的社会需求,使得决策更好地回应公众的意愿,更多地聚集民智和民意。党和政府应该具备大数据思维,运用好大数据,这对形
成多元互助的国家治理体系,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对材料一的认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分析党和政府如何通过大数据提升国家治理能力。
(3)公众信仰缺失是当代社会面临的一个严峻的挑战,礼法协调是构建文化秩序的要求,请你就如何加强“礼治”写两条建议(每条不超过15字)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法治于人就如同空气,人生的每一步都需要法治的护航:加强对财产权的保护,完善教育、医疗、人身安全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提高环境污染的违法成本……当越来越多的人在法治的护佑下感受着畅快的呼吸,法治才能成为内心时时恪守的律令。A市政府把加强法治文化建设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重要工作,通过打造“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文化一条街”、“民主法治示范社区”、“法治文化企业”、“法治文化超市”等形式多样的法治文化阵地载体,使“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维权靠法”的法治观念逐步深入人心。
(1)结合材料,运用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反作用的原理,说明“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的道理。
(2)结合材料,运用体味文化的相关知识,说明A市政府加强法治文化建设的理由。
2015年中国外交的“一个重点”是全面推进“一带一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一带一路”战略推进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国际合作对象在资源禀赋、产业技术和贸易结构上的特点。地方政府和企业要发挥比较优势,找准突破口。“一带一路”总体规划很快会公布,“一带一路”建设要有国际视野和品牌意识,有“思路”才有“丝路”。
(1)结合材料一,说明在“一带一路”战略推进过程中应贯彻的唯物论思想。
材料二:丝绸之路是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在建设”一带一路”的进程中,我们要促使”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吸收、融汇外来文化的合理内容,促进不同文明的共同发展。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夯实我国同沿线国家经贸合作的民意基础和社会基础。
(2)运用文化作用和文化传承的知识,分析材料二相关要求的文化生活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