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建设文化强国,需要树立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存在着种类繁多的地方方言。方言是地域特殊生活方式的口头表达,是地域文化的主要载体,也是中华大文化的基础养料和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人口,流动和国家推广普通话,方言的使用场域日渐萎缩,不少方言开始消失。而当一种语言消失后,与之对应的文明也会消失。为此,保护方言,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材料二:粤北某村借自然山水、融自身历史于一体,展现着浓郁的耕读文化。在城市化进程中,该村顺应时代要求,大力发展休闲旅游,焕发青春走进了新时代。该村没有照搬其他地方旅游经验,而是从地方实际出发,充分尊重当地文化,依据山水秀丽和古建筑保存完好的特点,着力挖掘休闲旅游的文化特色,用美丽乡村建设带动农民持续增收,也让游客体味农村的古朴风情,既发展经济更保护了绿水青山。
(1)结合材料一,并根据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说明重视方言保护的重要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哲学知识分析该村的发展是如何把握住矛盾特殊性的?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陋室铭》是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名作,生活中,他把自己的书房取名为“陋室”。“陋室”何陋之有?论景,有“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宁静雅致;论情,有“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君子之交。诗人刘禹锡将书房取名“陋室”所体现的情怀,给当今艺术创作者的启示是
①应弘扬和培育以自强不息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②从传统文化中吸收精神养料,丰富创作源泉
③坚守信念,艺术创作应扎根生活、相互借鉴
④要有安贫乐道的精神,执着艺术创作的追求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漫画《老树发新芽》体现了

A.传统文化具有绝对稳定性
B.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C.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D.文化创新需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需要吸收国外法律文明的成果,借鉴国外法治有益经验,但决不能照搬外国法治理念和模式。这一要求的《文化生活》根据是
①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实践具有共性              
②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③不同国家之间经济、政治等方面的情况不一样  
④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梦,文化强国梦。请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建设文化强国要建设文化强省,文化强省的建设助推城镇化转型。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省份,广东今后将继续推进城镇化步伐,预计到2015年城镇化率将达到70%。为此,广东省将继续坚持建设“文化强省”“幸福广东”,以提高社会文明和人民素质;在进一步提升城镇化的同时,也加强公共文化建设,打造城市“十分钟文化圈”、农村“十里文化圈”等文化惠民工程,以文化驱动城镇转型。
(1)请结合材料一,从“文化与生活”的角度,谈谈广东省“以文化驱动城镇转型”的依据。
材料二: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授予莫言世界文学最高奖的颁奖词是:“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有评论家评论说,《红高粱》时期,莫言受拉美文学的影响,明显地得益于福克纳和马尔克斯的“魔幻”启迪,不久之后他就意识到要“逃离这两座高炉”,要创造具有充分的本土性的文学作品。莫言的小说是接地气的,他所在的胶东半岛,是古代齐文化的蕴藉之所在,神奇、浪漫,富有无穷无尽的想象力。越到后来,他对艺术民族化的自觉和探索的力度越加强烈,几乎每一部重要作品都有鲜明的创新性。
(2)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莫言的成功对我们进行文化创新有何启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古老的扬琴与印度的桑图尔、塔布拉鼓相遇,会合奏出怎样的美妙旋律?当地时间2014年4月4日,在印度“文化大都”加尔各答,中印两国多位古典乐器演奏家齐聚一场名为“当东方与东方相遇”的音乐会,为当地民众奉上了一场神奇的视听盛宴。材料表明
①民族文化的发展必须依赖外来文化
②外来文化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动力
③文化创新必须坚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④文化创新必须坚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长期以来,尽管西方消费者通过印有“中国制造”标签的商品而不断地接触中国,但是中国的文化形象在他们眼中始终模糊不清。绝大多数西方人通过媒体感知的中国形象与事实之间的距离可谓天差地别。这启示我们要大力推进

A.文化交流与传播 B.文化继承与发展
C.文化传承与创新 D.文化借鉴与融合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国产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对原著进行了大胆创新,人物造型和动作场面时尚现代,又保留了浓郁的中国元素,赢得了各年龄阶段观众的喜爱,票房突破9亿元,成为中国内地最卖座的动画电影。这表明

A.电影创作要以观众的审美意愿为依据
B.颠覆性的创新意识符合当前客观实际
C.一部好电影应该满足所有观众的需求
D.电影作品符合时代发展需要才能成功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互联网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的重大科技发明,互联网深刻影响着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注:最先被互联网改变的,是第三产业及第二产业的服务环节,淘宝、微店、打车软件、P2P、O2O等新的商业模式的出现,既方便了大众生活,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材料二: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互联网也成为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载体,人们通过网络参与政治生活,增强了公民的民主意识。人们还通过网络汇聚并推动民意引导社会舆论,影响着政府的决策。政府网站、政务微博则拉近了政府与公民的距离,服务着公民的生活。
材料三:近年来,“互联网+”又显示出强大的威力。“互联网+”改造及影响了多个行业,从文化领域来看,通过“互联网+”,大众可以超越时空获得包括演出场所、电影院线、电商平台、知名书店、低票价演出、电影展映、图书阅读、动漫游戏等文化消费信息,促使大众参与数字化文化消费;在信息网络技术推动和融合下,文化产业无论在表现形式和内容上,还是在经营管理以及运作模式上都将发生重大的变化;电商企业可以围绕各类文化产品和服务,推动文化的沟通、共享。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2)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互联网与制造业的融合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结合下表中的案例,分析互联网技术革命对企业发展发挥的作用。

案例
《经济生活》知识分析
A企业建立联络中心,通过QQ、微信、邮件、电话、手机等方式连接每一个客户,建立企业专属的客户关系网,随时与客户互动。
1、
B企业用互联网思维经营企业,潜心做好产品,将客户转化为"粉丝"
2、
C企业加强自主研发,应用互联网技术提高生产制造的自动化、信息化水平,提高市场的占有率。
3、
D企业通过对互联网提供的海量数据分析,在全球优化供应链和市场,成功实现跨国经营。
4、

(3)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互联网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积极意义。
(4)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在“互联网+”时代科学技术对文化发展的重要性。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央视公益广告《有爱就有责任》很简短,却内涵深厚。作品从中国文化的角度挖掘外来词Family的内涵:Family=“Father”and mother I love you!将外来词字母幻化成人物角色,演绎了一个孩子在家庭中成长的故事。这启示我们文化创新
①要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精神
②要立足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根基
③要注重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借鉴融合
④要反对文化渗透,捍卫文化主权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表彰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
材料一:屠呦呦及其团队经过191次实验才发现青蒿素。青蒿素之所以被称为中国神药是因为它的发现源于中医。但青蒿素能够被提取出来,却是中西医携手合作的产物,单是中医或西医都难以取得这一世界级的成果。青蒿是中草药,代表着中医研究的思路;青蒿素是西药,代表着中医研究的方法。
材料二:拉斯克评奖委员会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屠呦呦个人,这点燃了一个争议:奖项应该授予集体还是个人?

 
观点
支持者
科学研究应该要尊重“第一个发现”和“首创精神”,屠呦呦的研究组第一个用乙醚提取青蒿,在青蒿发现过程中起了关键的作用。
反对者
屠呦呦不能将功劳独揽。把奖颁给她一个人,对项目的其他参与者不公平,也不合理。与历史事实不符合。

 
无论蜚语再多,科学,始终有着客观的标准,通过争论可以将我们带近真理。
(1)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结合材料一说明如何让古老的中医药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2)结合材料二,运用认识论的知识,说明“科学,始终有着客观的标准,通过争论可以将我们带近真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创新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话题,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熄引擎。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要依靠创新。近几年,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够保持持续发展,向健康方向前进,主要动力还是来自于改革创新。据此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创客”源于英语“maker”,原意是“制造者”,后定义为“不以营利为目标,利用3D打印技术以及各种开源硬件,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这种可以不再依赖装备昂贵的实验室,只通过简易操作的微控制器和编程系统等就可以实现创新的模式,使得基于设计、分享、交流、制作、开源的“创客运动”正在席卷全球。“创客运动”的快速发展不仅带来了免费或廉价的新技术产品,也将深刻地影响社会各方面。“创客运动”降低了创新门槛,让更多人参与到创新中,实现人人创新,全民创造。
材料二:2015年1月28日李克强主持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顺应互联网时代的新形势,构建面向人人的‘众创空间’等创业服务平台,对于激发亿万群众创造活力,培育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各类青年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带动扩大就业,打造经济发展新的‘发动机’。
(1)结合上述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培育“众创空间”,发扬“创客”精神的作用。
(2)新的时代呼唤“创客精神”。请你拟两条宣传语,为“创客”们呐喊助威。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传统装饰物品中曾出现一匹骏马背上驮着一只猴子的形象,寓意“马上封侯”。有网友将钞票放置在玩具马背上,寓意“马上有钱”。这一创意在社交平台上迅速蹿红,并衍生出很多其他版本,统称为“马上体”。“马上体”的出现与流行表明(   )
①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②对传统文化先继承后发展
③人民群众的认可是检验文化创新成功与否的根本标准
④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是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很不希望把古代经典的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加入一堆什么西方的东西,我觉得‘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习近平对“去中国化”的批评,其依据在于(  )
①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吸收外来文化会消解文化的民族特色
③摒弃传统文化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
④立足传统文化就能永葆文化的生命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于2013年10月11日至26日在山东省举办,充分展示了近年来我国文化艺术事业的最新成果。让我们走进“十艺节”,领略文化的魅力。
材料一:“十艺节”期间,各类艺术精品异彩纷呈,广大群众在尽情享受文化盛宴的同时,自身文明素质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升。山东省旅游局开展“看精彩十艺,游好客山东”活动,以“喜迎十艺节”为主题的文化休闲旅游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十艺节”的成功举办,让山东人更有底气和责任寻求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裂变,凝聚起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力量。
材料二: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标志(祥和)(下图),以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如意为载体,既融合了山东古文化、儒家文化的精髓,又凸显了和谐祥瑞的时代风尚。CHINA首字母“C”字形状,寓意中国艺术节面向世界、海纳百川的胸怀和熔铸百家的气魄。

材料三:“十艺节”中,吕剧《一个钱包》感人肺腑,好评如潮。该剧根据山东省道德模范、文登市环卫工人李玉坤爱心助学的事迹改编而成。十几年来,李玉坤几乎将自己微薄收入连同捡破烂的所得全部捐助贫困学生,默默奉献。她用朴实的行动阐释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诉说着新时期的价值观。她的爱心感染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捐资助学的队伍中来。
(1)结合《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体现了文化的哪些作用?
(2)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结合“十艺节”标志的创作思路说明如何实现我国文化的创新。
(3)运用文化建设中心环节的有关知识,说明李玉坤的感人事迹对青年学生有什么启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政治文化创新的途径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