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材料:2014年11月10日晚,在“水立方”举行的2014北京APEC领导人会议欢迎晚宴上,各经济体领导人统一穿特色中式服装亮相。这套被称为“新中装”的中式服装一经登场,立即让世人眼前一亮。在APEC领导人会议这样一个特定的场合,“新中装” 具有中式的鲜明特点,很好地贴合了会议的主旨,将时代元素、发达的西方服饰文化和工艺与中国传统服饰文化进行了有机的融合,得到了各方高度的评价。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分析回答发展我国文化应从“新中装”的成功中获取哪些有益启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京剧,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一,至今已有将近二百年的历史。作为中国最大戏曲剧种和国人引以为豪的国粹代表,京剧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于2010年获选进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材料二:18世纪下半叶,经徽戏、秦腔、汉调的合流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了京剧。20世纪初,京剧创作进入辉煌时期并成为新文化运动中的一股重要力量。新中国成立以后,京剧被正式列为国粹,《沙家浜》等剧目是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表演艺术形式。但是,“文革”后,京剧迅速失去观众。21世纪初,一场保护京剧的运动在全国展开,但是,与受众广泛的流行文化相比,京剧仍主要局限于中老年观众,“小众”现状未根本改变。
材料三:时下盛行一种观点,认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必须要维护其原生态。京剧经过了数代人的传承,根据社会发展变化和大众审美需求,不断地进行了适应性调适、创新、完善乃至重构。京剧的保护不能将其完全“冷冻”起来,必须立足于现实生活,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进行“活态”保护。所谓“原生态”应是在今天的历史横断面上认定的“原生态”。
(1)结合材料一,说明弘扬京剧艺术的意义。
(2)有人认为:京剧虽经典但“小众”,与色彩斑斓的流行文化相比,它将逐渐失去市场。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的看法。
(3)运用“寻觅社会真谛”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三,说明我们应如何对京剧进行“活态保护”。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生态文明建设,文化强国的推进,是我国进入新常态下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我们党对生态文明的认识是一个渐进过程。

十六大
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十六届三中全会
提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以及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的思想
十六届五中全会
提出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
十七大
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十八大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进一步强化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和作用

注:在党的领导下,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于2015年1月1日起实施,这部被称为史上“最严”的环保法从多个角度体现出前所未有的环境保护和治理力度。
材料二:四川省南充市文化底蕴深厚,可利用的文化资源丰富,有“嘉陵江文化”、“三国文化”、“丝绸文化”、“红色文化”、“古城文化”等。还拥有众多的文物景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特色鲜明的地方文化和浓郁生活气息的民俗文化,川北皮影、川北剪纸、篆刻、竹编等都是南充文化的精品。“十二五”期间,南充市围绕“嘉陵江文化”这条主线,深度挖掘“三国文化”“丝绸文化”等优势文化资源,通过大力实施重大文化活动、舞台电影电视艺术,为实现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战略目标的“文化南充”、“魅力南充”、“实力南充”发挥了先导作用。
(1)结合材料一,用《求索真理的历程》中“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知识,分析党对生态文明的认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南充市是怎样着力打造“文化南充”、“魅力南充”的。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某校高二(1)班的同学围绕我国的文化发展问题开展了研究性学习。同学们对《我是歌手》《妈妈咪呀》等综艺节目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2013年我国新开播的综艺节目都是引进国外版权的,同时还有许多电视台准备加入引进的队伍。同学们在讨论中形成了两种观点。
观点一:综艺节目在中国起步较晚,“拿来主义”是一个必经之路。
观点二:盲目跟风引进国外节目,不利于中国电视行业的发展。
选择一种你赞成的观点,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于2013年10月11日至26日在山东省举办,充分展示了近年来我国文化艺术事业的最新成果。让我们走进“十艺节”,领略文化的魅力。
材料一:“十艺节”期间,各类艺术精品异彩纷呈,广大群众在尽情享受文化盛宴的同时,自身文明素质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升。山东省旅游局开展“看精彩十艺,游好客山东”活动,以“喜迎十艺节”为主题的文化休闲旅游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十艺节”的成功举办,让山东人更有底气和责任寻求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裂变,凝聚起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力量。
材料二: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标志(祥和)(下图),以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如意为载体,既融合了山东古文化、儒家文化的精髓, 又凸显了和谐祥瑞的时代风尚。CHINA首字母“C”字形状,寓意中国艺术节面向世界、海纳百川的胸怀和熔铸百家的气魄。

材料三:“十艺节”中,吕剧《一个钱包》感人肺腑,好评如潮。该剧根据山东省道德模范、文登市环卫工人李玉坤爱心助学的事迹改编而成。十几年来,李玉坤几乎将自己微薄收入连同捡破烂的所得全部捐助贫困学生,默默奉献。她用朴实的行动阐释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诉说着新时期的价值观。她的爱心感染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捐资助学的队伍中来。
(1)结合《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体现了文化的哪些作用?
(2)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结合“十艺节”标志的创作思路说明如何实现我国文化的创新。
(3)运用文化建设中心环节的有关知识,说明李玉坤的感人事迹对青年学生有什么启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中央电视台每周六晚上22:30分,播出一档青年励志栏目《开讲啦》,这一栏目是由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 1 )和唯众传媒联合制作,邀请“中国青年心中的榜样”作为演讲嘉宾,分享他们对于生活和生命的感悟,给予中国青年现实的讨论和心灵的滋养。讨论青年们的人生问题,同时也在讨论青春中国的社会问题。节目每期有八至十位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的青年代表,向演讲嘉宾提问互动,这档栏目既借鉴了海外节目的成功经脸,又创出了自己的特色。在广大青年中引起很大的反响,发挥着巨大的文化影响力,同时也蕴含着巨大的商业价值。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有关知识,说明《开讲啦》获得青年观众追捧,蕴含巨大商业价值对文化企业经营的启示。
(2)透视《开讲啦》节日的成功,有人感慨地说:“《开讲啦》的成功,应归功于“对海外节目成功模式的学习和借鉴”,请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关知识评析该观点。
(3)从“认识社会和价值选择”的角度,为搞好文化创新提两条建议。

来源: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被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的钱学森认为,他的人生受益于中学教育。他常常深情地回忆自己的中学生活:化学教师特别重视化学实验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化学实验室随时开放,学生进出自由,我那时做了许多实验。生物教师常带领学生去野外采集标本,教学生解剖蜻蜓、蚯蚓和青蛙,我用在野外抓到的蛇制作了标本。有一位数学教师在给学生的测验评分时独出心裁,出5道题,学生都答对了,但解法平淡,只给80分;如果答对4道,但解法富有新意,就给100分,还另加奖励。民主、开拓、创新的学校文化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个学生。
进入新世纪,围绕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各地进行了新的探索:课程超市、创意集市、探究性学习、名家讲坛……取得了丰硕成果。在中学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钱学森的中学学习经历可以为我们提供启迪。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作用的知识,说明教育创新对培养人才的意义。
(2)结合材料,就教育创新拟定两条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限15个字以内。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莫言“一诺”,让几代中国人梦想成真!山东高密市东北乡曾让他经历饥饿、焦虑、精神匮乏,但也让他找到了叙述根基与精神家园。莫言从小接受的“民间叙事教育”——听老人讲故事赋予了他天马行空、古灵精怪的虚构能量。因此,一旦遭遇当年以马尔克斯为首的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潮流即折叠变形为颇具东方色彩的“魔幻先锋”。莫言的想象力超越了人类存在的全部……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关知识,说说莫言圆梦“诺奖”给我们的启迪。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材料一:贾思勰出生在世代务农的书香门第,其祖上很爱读书,特别是农业书籍。成年后的贾思勰深刻体会到农业生产对社会稳定、国家富强,尤其是对百姓生活的重要性,于是励志撰写一部农业书籍。他亲自参加农业生产,批判性研究前人著作,创造性地探索遗传、变异的关系和人工杂交、定向培育原理,开发出许多农业新品种。晚年,贾思勰全身心梳理总结自己收获的知识经验,撰写了综合性的农业宏伟巨著《齐民要术》。
材料二:“古有《齐民要术》,今有系列农学专著。”为撰写这套专著,近500位顶尖农学家走遍山东所有农业生产基地,实地考察新时期条件下每个地方的气候、水土、种苗、肥料饲料、生产技术等各种生产因素的变化,精确记录、对比分折、系统总结各项考察和试验数据,纠正古代农业书籍中的不妥说法,极大丰富发展了我国的农业科学技术。这套十年一剑的专著涵盖粮食和经济作物、林果蔬菜、家禽家畜、蜂蚕水产等十大农业生产领域,被誉为“当代的《齐民要术》”。
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说明贾思勰能够撰写出《齐民要术》的原因。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分析说明树立创新意识的重要性。
(3)材料二是一篇介绍农业科技成就的报道,请以“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为主旨,为这篇报道添加一个不超过16个字的标题。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过程中,河北省、某市特别注重通过法治文化建设推进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该市积极培育和践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取向,引领法治文化建设,既挖掘传统文化中的法治元素,又大胆吸收欧美法系中有益的法治文化,丰富法治文化的内涵。选择百姓关注、影响力大、富有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的事件,设计并推出各种形式的法治文化活动,提高市民参与度。发挥报纸、广播、电视等的独特优势,扩大法制刊物、节目、栏目的覆盖面,建设一批宣传法治文化的主阵地。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分析说明该市上述做法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启示。
材料二:“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法者,治之端也”“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等法治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批判继承传统法治思想的基础土,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法治”为主要议题,提出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这既借鉴了人类优秀文明,又不照搬别国模式,是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的成果。
(2)结合材料二,运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相关知识回答,依法治国为什么既要借鉴人类优秀文明,又不照搬别国模式?
(3)根据材料二,用辩证唯物论的相关知识为我国依法治国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印象西湖》是导演团队深入杭州进行调研,以西湖浓厚的历史人文和秀丽的自然风光为创作源泉,挖掘当地的古老民间传说、神话,将唯美的爱情故事以及历史传奇以片段化的形式展现给观众的山水实景演出。来自专业院校或经专业培训的300多名演员,无论春夏秋冬,均在水上表演。《印象西湖》将西湖人文历史的代表性元素得以重现,同时借助高科技手法再造“西湖雨”,从一个侧面反映雨中西湖和西湖之雨的自然神韵。整场山水实景演出,通过动态演绎、实景再现,将杭州城市内涵和自然山水浓缩成以一场高水准的艺术盛宴,受到各界追捧与广泛好评。
《印象西湖》的创作成功,对文化创新有何启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5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这是继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倡导全民阅读”后,第二次将全民阅读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在报告中首次提出“建设书香社会”。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倡导全民阅读的意义。
材料二: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进行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模式,被称为碎片化阅读。面对碎片化阅读的发展趋势,推动全民阅读要研究如何使阅读内容更加适应碎片化时代,以碎片化的方式为读者提供有价值有营养的内容。可行的举措是研究机构进行相关研究,使优秀阅读内容如何更有效地转化为适合碎片阅读的模式,为读者提供参考。为推动阅读,我国已将全民阅读立法列入国家立法工作计划,但这仍未改变我国公共阅读资源的稀缺、公共文化服务所提供的阅读与公众自身常常关系不大等现状。因此,全民阅读活动要真正有成效,不能仅仅限于一般的号召,要结合每个城市的特点、区分不同的人群,做到有针对性,还要持之以恒。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的知识,分析如何推动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
材料三:当下中国的国民阅读呈现功利化、实用化等倾向。无论是在实体书店还是网络书店,有关人际关系、升学升职、投资理财、养生保健、家庭教育等实用类书籍往往热销,而文学、哲学、史学等滋养心灵、奠定文化基础的书籍则少有人问津。某权威网站的一项调查显示,72.7%的人认为“人们注重现实利益,功利化阅读明显”;56.7%的人认为“人们偏重书籍的实用性”。
(3)请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对国民阅读中的功利化、实用化倾向进行评析。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习近平主席在2014年10月15日文艺座谈会上的妙语部分摘录:

1.
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3.
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
4.
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否则文艺就没有生命力。
5.
要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

材料二:“奢靡之始,危亡之渐”,历史经验一再告诉我们,任由奢靡之风蔓延,必然严重危害社会风气,甚至有亡党亡国的危险。对于党内存在的腐败问题,习近平强调,我们党员干部队伍的主流始终是好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一些领域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为此,要加强顶层设计、科学谋划,突出反腐倡廉工作重点,增强反腐倡廉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结合材料一,请你阐释习近平主席妙语摘录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
(2)结合材料二,谈谈“奢靡之始,危亡之渐”这一观点蕴含的唯物辩证法道理,并运用辩证法的知识进一步说明习近平对腐败问题的分析所坚持的方法论原则。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同心同德迈向前进,必须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作支撑。我们要在全党全社会持续深入开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高扬主旋律,唱响正气歌,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让理想信念的明灯永远在全国各族人民心中闪亮。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我们要继续锲而不舍、一以贯之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前进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以辩证的、全面的、平衡的观点正确处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全过程、渗透社会生活各方面,紧密结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倡导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大力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营造全社会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加强党风政风、社风家风建设,特别是要让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要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领导干部、公众人物、先进模范都要为全社会做好表率、起好示范作用,引导和推动全体人民树立文明观念、争当文明公民、展示文明形象。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如何才能使“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
(2)结合材料,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有关知识,分析“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的哲学依据。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加快城镇化建设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战略目标。但是,当前存在一些过于依靠行政命令强制推动城镇化建设,不尊重市场规律,盲目扩张工业园区,“被城市化”、“造城运动”的现象。从乡村变为乡镇,小桥流水不见了;从瓦房变成了楼房,邻居不见了。这样的城镇化抹杀了记忆,割裂了传统,背离了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建设,要体现尊重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注意保留原始村庄原始风貌,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城镇化建设要注意保留原始村貌的道理。
(2)结合材料,运用政府的相关知识,说明政府在推动“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城镇化建设中如何用好权力。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政治文化创新的途径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