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标志。该标志以汉字书法“冬”字为主体,将滑道、冰雪运动形态与书法巧妙结合起来,冬字下方两点又顺势融入2022,生动自然。这表明( )
A.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
B.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
C.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继承 |
D.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
自电视连续剧《亮剑》热播后,各电视台纷纷推出与抗日战争有关的电视连续剧,纵观近两年来的电视荧屏,八路军、日本兵满屏飞。不少观众大呼伤不起,受不了。这启示我们
①文化创作必须立足于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
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主旋律作品创作的源泉
③艺术来源于客观,灵感来自于主观
④要积极创新文化内容、形式和手段
A.①④ | B.②④ | C.①③ | D.②③ |
诸葛亮,历来被称为“卧龙”先生。苏轼词中有“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及杜甫“万古凌霄一羽毛”的绝句。“卧龙与羽扇”便成为诸葛亮精神、智慧的象征,并为世人所共识。诸葛亮文化节的标徽创意设计便以这两个象征作为元素和符号,并结合现代理念,羽扇似红日寓意襄樊蒸蒸日上,这说明
A客观事物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B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C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可以促进文化的发展
D文化的创新,要博采众长
下图为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标识。标识以中国书法——“冬”字为主体,将抽象的滑道、冰雪运动形态与书法巧妙结合,人书一体,天人合一;冬字下方两点顺势融为2022,生动自然。这说明了
①文化的创新离不开对外来文化的继承
②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创新
③文化能够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④标识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A.②③ | B.①③ | C.②④ | D.①④ |
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据此文艺工作者要创造出优秀的作品,就必须
①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的生活中汲取营养
②认真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艺
③要结合时代条件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④关注人民的根本利益,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A.①③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④ |
2015年2月15日晚,大型情景诗画《丝路乐魂》由新疆木卡姆艺术团上演。音乐会上,传统的木卡姆艺术有了新的表演形式,如用西洋乐器进行演绎等。音乐会将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经典音乐作品串起,绘就了一幅新丝路长卷。古老的旋律与现代舞美技术相结合,每一首曲目都似一首诗、一幅画,让各族观众沉浸其中。这表明
①吸收外来文化有益成果可以促进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
②对丝路沿线国家文化的认同是文化交流的前提和基础
③传统文化基本特征应时而变才能对个人发挥积极作用
④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5年大众“创业潮”与科技“创新潮”双潮涌动。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将创业创新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材料一:长期以来,保守主义、中庸之道等惯性思维和落后思想,也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大众创业创新。要激发全社会的智慧才能和创造活力,必须营造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和谐氛围,培育创新精神,形成创新风
材料二:创业创新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秉性、发展进步的动力,人民是创业创新的主体。我国现代化建设正处于关键时期,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要保持中高速增长、向中高端水平迈进,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激发和增强社会创造力,使人人皆可创业创新、创业创新惠及人人,在全社会兴起万众创业创新的热潮,使中华大地处处充满无限生机和创造活力。
材料三: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青年是重要力量。有人说青年创业迎来了“最美好的时代”。但创业有风险,进入需谨慎。根据媒体的报道,青年学生创业成功率不足3%,面对略显骨感的现实,青年要做好充足准备,放飞创业梦想!
(1)结合材料一,运用从文化生活知识,就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出合理化建议。
(2)结合材料二,分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哲学依据。
(3)结合材料三,就青年创业拟定一条新闻标题,要求:紧扣主题,凝练朴素,限15字以内。
文字,是文化的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回答下题。
《汉字英雄>《汉字听写大会》等电视节目,响应了习近平总书记“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的指示精神。这类节目
①有利于增强国家语亩实力,提高国民语言能力
②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提高文化软实力
③其创意来源于创作者的灵感
④成为我国现阶段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电视剧《芈月传》的开播,上海观复博物馆“冷字墙”的出现,使生僻字再一次引发了人们的关注。有专家认为,生僻字大多和产生这些字的特定时代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如古代流行的割掉人膝盖骨的刖(yuè)刑。随着文明进步,这些刑法被废除,这些字也就很少使用,甚至消失了。材料说明
A.汉字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变迁 |
B.文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 |
C.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
D.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获奖。回答下题。
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一一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她曾说:“在青蒿素发现的过程中,古代文献在研究的最关键时刻给予我灵感。我相信,努力开发传统医药必将给世界带来更多的治疗药物。”从文化生活角度看,屠呦呦获诺奖得益于
①继承传统一一对中华传统医药典籍的整理和发掘
②博采众长一一借鉴西药研究程序和模式研究中药
③文化交流一一推动中医药文化开始走向国际舞台
④推陈出新一一借助科技推进现代西药取代传统中药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屠呦呦强调,“没有大家无私的团队合作精神,我们不可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把青蒿素献给世界。”她感慨说,“我唯一不感谢的,就是我自己。因为痴迷青蒿素,我把大量的时间、精力和情感投入到科研当中,没有尽到为人妻、为人母的义务和责任。”从哲学角度看,屠呦呦的讲话主要体现了
①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特征
③奉献社会不能追求人的个性发展
④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山河破,兴邦国,奋勇抗倭:血流得,命拼得,才算活过。”随着一曲热血澎湃《大秧歌序曲》的唱响,电视剧《大秧歌》正式登上电视荧幕。开播以来,该剧不断创下收视纪录,随着该剧红遍全国,大秧歌已经成为海阳乃至烟台的一张闪亮的名片,也“扭”出了鲜艳的胶东红!
《大秧歌》是一部展现胶东人民红色抗战历史的史诗大剧,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海阳大秧歌为主线,创新视角展现胶东深厚的红色文化,讲诉了一段可歌可泣、热血沸腾的抗日传奇故事。剧中描述的“先国仇后家恨”的抗战精神,正与当今“舍小家、为大家”的价值观不谋而合。编剧夏仁胜说,剧本形成过程中,搜集到的胶东抗战故事不下100个,无论是相关部门负责人还是已退居二线的老领导或者是村头抽烟的老兵,都成了小说素材的提供者,都是整部抗战史诗的书写者。正是这来自生活、来自基层的素材积累,让《大秧歌》保持了朴实与真挚,也多了几分厚重。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揭示《大秧歌》红遍全国背后的“秘诀”。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其贡献在于发现了治疗疟疾的特效药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疟疾是危害严重的世界性流行病,全球百余国家年约三亿多人感染疟疾。自20世纪60年代起,氯喹等原有抗疟药因疟原虫对此产生抗药性而失效。在国内外在这方面的大量研究工作未获成功的情况下,屠呦呦带领中国中医研究院科研组以现代科学继承发扬祖国医药学遗产为指导思想,从系统整理历代医籍、本草入手,在收集两千多种方药基础上,归纳编撰成《抗疟方药集》,又从中选200多方药,组织筛选。经研制380多个样品,特别结合古代用药经验,从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青蒿“绞汁”服用截疟记载中,考虑到温度、酶解等因素,不断改进提取方法,终于在1971年从黄花蒿中发现抗疟有效提取物。1978年,经专家鉴定,按中药用药习惯,将中药青蒿抗疟成分定名为青蒿素。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屠呦呦成功研制青蒿素的原因。
(2)有人认为,今天,当人们习惯于用西方话语反思科学时,一些人还依然停留在朴素的科学思维上,将其视为唯一合法的认知范式,并借此对中医进行审判。除了二元对立,除了非此即彼,二者就不能和解与对话吗?试从哲学上分析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3)屠呦呦是无博士学历、无院士头衔、无留洋经历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但“三无”的屠呦呦因为诺贝尔奖而再次被放大后,倒是提醒我们,真正重要的是让热爱科学的人更容易碰撞到科学的进口。试就如何“让热爱科学的人更容易碰撞到科学的进口”提出自己的看法。(不超过两点,答了多条建议的只根据前两点建议给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必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材料一: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产生于先秦时代。西周周公旦提出的“明德慎罚”与“礼治”思想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开端。儒家和法家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有较大贡献,儒家重视道德教化,重视犯罪预防;法家重视法律在治国中的作用,主张因时制法、事断于法、以法冶国,主张刑无等级、法不阿贵,反对以私害法。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强调权力本位,皇权至上,法律是皇权的“附庸”,坚持“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强调义务本位,造成了个人权利意识的淡薄。权力至上、权大于法的文化在今天依然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人们的行为,阻碍着法律的贯彻实施。这种崇拜权力、轻蔑法律的倾向,既不利于控制国家公共权力的运行,又不利于防止国家公共权力滥用的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健全,其危害很大。
材料二: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过程中,H市特别注重通过法治文化建设推进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该市积极培育和践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取向,引领法治文化建设。既挖掘传统文化中的法治元素,又大胆吸收国外有益的法治文化,丰富法治文化的内涵。选择百姓关注、影响力大、富有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的事件,设计并推出各种形式的法治文化活动,提高市民参与度。充分发挥报纸、电视等的独特优势,并积极建设法治文化宣传主阵地。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与政治关系的知识,说明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进行批判继承的必要性。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H市的实践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商品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变化
注:目前我国政府主要对行政事业性收费实行政府定价,社会公用事业和自然垄断行业实行政策指导价,两者约占社会商品和服务的5%以内。
材料二: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推进价格改革,进一步放开和下放一批定价权限,缩小政府定价范围,积极推进能源价格改革,坚持能源价格改革市场化方向,形成真正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成本、市场供求状况的价格机制。为此,2015年广东省将在实行阶梯电价、水价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天然气改革,全面推行阶梯气价。
材料三: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主席主持召开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在谈到文艺和市场经济的关系时他指出,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当市场的奴隶,要防止文艺的过度市场化倾向。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广大文艺工作者要认识自己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努力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优秀作品。
(1)揭示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中价格和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阐述广东推进能源价格市场化改革的依据。
(3)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生活》中文化创新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相关知识回答,广大文艺工作者如何才能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优秀作品?
2014北京APEC会议领导人服装设计的总体思路是既要体现中国元素,彰显东道国的文化内涵,又要尊重和融入其他国家及民族的元素,让各国领导人各有其美,和和美美;同时在中国元素的使用上,用现代化和国际化的手法来表现。可见文化创新要
①尊重多样,相互借鉴
②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批判继承,推陈出新
④立足实践,坚守传统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