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将坚定不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继续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1)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对内坚持科学发展,对外坚持和平发展,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郑重选择和庄严承诺,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请你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我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政治学依据?
2013年6月7日至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安纳伯格庄园举行会晤。关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习近平强调,第一,双方都有建设新型大国关系的政治意愿。第二,40多年双方合作的积累,使两国合作具有很好的基础。第三,双方建立了战略与经济对话、人文交流高层磋商等90多个对话沟通机制,为建设新型大国关系提供了机制保障。第四,双方建立了220多对友好省州和友好城市。第五,未来两国有着广泛的合作空间。奥巴马表示,我同习近平主席就广泛议题进行了建设性会谈。我认为习近平主席很好总结了双方的讨论,美中双方需要了解对方战略目标,要采取措施使双方讨论机制化、常态化,中国继续和平发展非常符合美国利益。
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分析中美两国重视战略与经济对话的原因。
2013年 9月6日,备受瞩目的二十国集团(G20)第八次峰会在俄罗斯第二大城市圣彼得堡落下帷幕。二十国集团(G20)第八次峰会发表了《二十国集团圣彼得堡峰会领导人宣言》和《二十国集团峰会五周年声明》。宣言呼吁加强政策协调,建设更加紧密的经济伙伴关系,强调刺激增长和创造就业是二十国集团的优先任务。
结合材料,谈谈宣言呼吁建设更加紧密的经济伙伴关系体现的政治学道理。
( 17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古“丝绸之路”开辞了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便利通道,也培育了连绵不断的欧亚经济合作带。而如今的新丝绸之路一头连着繁荣的东亚经济圈,另一头系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但在中国——中亚地区之间形成了一个经济凹陷带,是整个丝绸之路经济塌陷最为严重的地带,该地带能否振兴,并顺利联结东亚径济圈,不仅攸关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中国向西开发战略的成败,亦成为决定欧亚大陆地缘经济发展前途的重要一环。中国高度重视发展同中亚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将其视为外交优先方向。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那夫大学发表演讲,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希望通过发展“五通”,即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从中国、中亚到西亚及欧洲的区城大合作,促进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与地区经济丈化发展。这一构想得到了中亚各国领导人一致赞赏,表示愿意积极推动、早日实现这一造福沿路各国人民的壮美愿景。
(1)结合材料,运用“国际关系”的有关知识分析中国与中亚各国在“丝绷之路经济带”共同愿景的建设上体现的具体内容。
(2)运用“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阐述中国和中亚各国领导人积极推动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的理由。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中国的梦归根结底就是民族的梦,人民的梦。其内容就是民族的追求和人民的抱负。
材料一 经济持续繁荣、社会公平正义、个人自由发展,被视为理想社会的核心标准。在经济科技发展方面,GDP蝉联世界第二让中国初步实现了经济梦,“蛟龙”号让中国实现了深海梦……在个人发展方面,莫言实现了自己和国人的文学梦……在社会公平正义方面,阳光照亮了现实,我们同样取得重大进步。但是,圆梦路上,尤其是在收入分配、教育均衡等方面,我们依然任重道远,应不失清醒的头脑,努力前行。
材料二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梦想离不开世界,“中国梦”是和谐之梦、和平之梦,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2013年,中国领导人频繁亮相国际舞台,传递“中国梦”的美好声音;五大洲政要来宾密集访华,高层互动引领国家关系健康发展;金砖国家领导人会议、博鳌亚洲论坛等多边官方、民间活动相继举行…中国外交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材料三 经过了几千年的沧桑岁月,把我国56个民族, 13亿多人紧紧凝聚在一起,是我们共同经历的非凡奋斗,是我们共同创造的美好家园,是我们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而贯穿其中的,最重要的是我们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
(1)圆梦的征程中,我国应如何实现收入分配方面的公平正义。
(2)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说明我国如何为“维护持久和平促进共同繁荣”作出努力,从而为实现中国梦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10)
(3)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作用的相关知识,分析理想信念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的作用。
材料:回顾过去十年的风雨历程,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我国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如美国屡以中国长期保持对美国的巨额贸易顺差(出口>进口)为由,施加压力要求人民币升值以解决中国贸易失衡问题;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虽在上升,但技术含量及产品附加值低,自主知识产权品牌少;缺乏核心技术和美元贬值使我国的经济安全受到威胁。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谈谈我国应如何发展对外经济关系?
某班同学围绕我国领海主权问题开展探究性学习。以下是他们收集的材料:
材料一 2012年9月25日上午,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正式交接入列。11月25日,歼15的服役为我们的航母形成战斗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材料二 海南省人大常委会11月21日审议通过新修订的《海南省沿海边防治安管理条例》,明确界定外国船舶及其人员进入海南管辖海域不得违反沿海边防治安管理的六项行为。对非法进入海南省管辖海域的外国船舶,《条例》要求公安边防机关可依法采取登临,检查,扣押,驱逐,令其停航、改航、返航等措施予以处置。
通过探究,同学们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中国在南海维权问题上做到了有理有力,寸土不让。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国为什么能在南海维权问题上做到有理有力。
2013年4月8日,台湾前民进党主席谢长廷表示,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开幕致词中多次强调和平与对话的原则,是普世共同发展价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普世价值具有普世性,多元文化和自由是普世价值的基本要义。民主、自由、平等、博爱、和平、正义皆属之,它是符合人类整体利益的道德规范。
材料二 有关普世价值的论争,问题不在普世价值本身,而在普世价值的话语权。
历史上,西方拥有普世价值(文明)梦。“西方现代化最伟大的功绩,就是为西方建构起普世价值的话语权”。在当代,西方的普世价值并不“普世”, 个别国家把推广“普世价值”纳入其全球战略,常常以国际社会的名义去垄断发展模式的话语权,甚至演化为普世霸权。
历史上,中国拥有天下大同梦。中华文化尊崇仁爱、宽容、和谐、诚信、正义、民本、“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基本理念,和普世价值观是一致的。在新的时代,世界需要中国梦,因为中国模式正在丰富普世价值内涵。西方的普世价值观,受到以中国崛起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严重冲击,导致“中国威胁论”之滥觞。
材料三 现在的“全球化”,本质上是西方制度、文化的“全球化”。对中国而言,破除“中国威胁论”悖论的唯一出路是实现“再全球化”——“真正的全球化”,即尊重和表达各种文化、各种理念和发展模式,充分展示文明多样性的全球化。
结合材料,分析构建具有普世价值的“真正的全球化”的政治意义。
(18分)叙利亚局势危机,牵动全球的神经
材料一 叙利亚爆发内战以来,多次发生化学武器袭击,危机不断升级。美国认定化武袭击是叙政府军所为,准备武力打击叙利亚,战争一触即发。国际社会对此大都表示反对:中、俄坚决反对美国对叙动武; 英、德等多个欧盟国家表示不参与美国对叙的军事行动;最后安理会通过决议,授权对叙利亚的化学武器进行核查和销毁,将叙利亚局势从战争边缘拉回到和平轨道,为推动叙利亚问题政治解决提供新的机遇。
材料二 在叙利亚问题上中国政府一贯主张:尊重叙利亚人民的选择,尊重叙利亚的主权;反对外部势力干涉叙内政,反对对叙动武;支持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叙利亚化学武器问题。中国积极推动叙利亚危机政治解决,体现了大国的责任与担当。
(1)结合材料一,运用“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的知识,分析为什么叙利亚局势能够从战争边缘拉回到和平轨道。(8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知识,说明我国政府在叙利亚问题上怎样履行大国的责任。(10分)
2013年9月3日至1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期坦等 中亚四国进行了国事访问,取得了丰硕成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访问期间,习近平主席与中亚四国签署了能源、交通、通讯、投资、人文等 各领域的重大合作文件,并宣示了中国的中亚政策,其中最突出的是坚持“三好”,明确提出“三不”,即永远做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决不干涉中亚国家内政,不谋求地区事务主导权,不经营势力范围。
(1)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分析上述材料蕴含的政治生活道理。
材料二 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发表演讲时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概念。“古丝路”曾经为沟通沿途各国文明,促进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相互交流和合作做出过重要贡献;在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基础上建设的“新丝路”,既是一条商道,更是一条文化交流之路,必将进一步推动中国与中亚各国的文化交流。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怎样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国与中亚各国的文化交流。
中国发展带来机遇而不是威胁。中国是世界许多经济体的最大贸易伙伴、最大出口市场、主要投资来源地。截至2012年底,中国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76万多家,外商直接投资约1.3万亿美元。中国已经同20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12个自由贸易协定,正在谈判的有6个。今后5年,中国进口商品将超过10万亿美元,对外投资将超过5000亿美元,出境旅游将超过4亿人次。随着中国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和投资需求扩大,将给国外投资者带来更多合作机会。
依据材料,运用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上述做法的原因。
材料:“贵和”思想在我国对外关系上一直发挥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一些国家根据历史上“国强必霸”的逻辑,渲染中国威胁论。然而,中国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别国合理关切,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2013年3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非洲期间,宣布未来3年内中方将向非洲提供200亿美元贷款,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帮助其他国家发展。中国始终坚持扩大战略共识,增强战略互信,积极参与应对当前金融危机的挑战,为促进世界经济复苏作出贡献。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分析中国在对外关系上推崇“贵和”思想、加强国际合作的原因。
2013年9月18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公开发布。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在新形势下积极探索管理模式创新、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创新监管服务模式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推进实施“一线放开”。允许企业凭进口舱单将货物直接入区,探索简化手续;实行“进境检疫,适当放宽进出口检验”模式,创新监管技术和方法。第二,坚决实施“二线安全高效管住”。推行“方便进出,严密防范质量安全风险”的检验检疫监管模式。
结合材料,从《政治生活》的角度谈我国为什么要坚持扩大对外开放。
中国的发展对世界绝非一种威胁,而是世界发展和稳定的重要因素。不论是在泰国推介中国高铁,还是促进中越海上合作……各国不但能从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受益,而且在政治交往中,也完全可以秉持最大耐心和信任寻求双赢的局面。“把蛋糕做得更大,分享给各国人民”,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用这样的比喻来形容中国的战略选择。
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分析“把蛋糕做得更大,分享给各国人民”这一战略选择的理论依据。(10分)
今年是中国和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国家主席习近平2013年10月3日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时指出,中国和东盟国家山水相连、血脉相亲。中国和东盟关系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方高度重视印尼在东盟的地位和影响,愿同印尼和其他东盟国家共同努力,使双方成为兴衰相伴、安危与共、同舟共济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携手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为双方和本地区人民带来更多福祉。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试分析说明携手建设中国 - 东盟命运共同体的政治基础。
(2)运用《经济生活》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中国在这一命运共同体中应如何更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