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创业创新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话题,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材料一:我国高度重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去年以来李克强总理多次对大众创新创业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强力推进改革,让每个有创业愿望的人都拥有自主创业的空间,让创新创造的血液在全社会自由流动,释放民智民力,增进大众福祉。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他再次提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引擎,实现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材料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党和国家总揽国际大势、着眼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从国内看,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要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质量更优、效率更高的发展,只能依靠创新驱动。为更好地发挥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中共中央提出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全国人大对新修订的《科技进步法》进行执法检查,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我国政府先后出台多项措施促进科技创新与发展,全面提高科研资金的使用效率,对科研资金进行了系统整合,避免资金使用的碎片化,针对科技计划进行顶层设计、强化分类资助。放眼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风起云涌,科技创新能力正成为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关键。
材料三:如果说中国制造过去三十年的发展,主要是依赖于资源、资本和劳动力等物质的力量;未来的中国制造,更多需要智慧、创新等精神的力量。中国制造必须要走向“中国智造”,实现中国制造升级。
(1)结合材料一,指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经济意义。
(2)结合材料二,请从政治生活角度,为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合理化建议。
(3)运用唯物辩证法有关发展的观点,分析我国从“中国制造”升级“中国智造”将走怎样的道路。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过国弱”。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材料二:A市把加强法治文化建设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重要工作,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和资源,建成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和法治文化长廊,举办法治文化艺术节,开发制作《普法总动员》、《开心学税法》等学法动漫游戏。除了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主阵地开辟法制宣传专栏、专版外,还充分利用手机短信、微博微信、车载移动电视、户外电子屏等现代传播方式,打造法治文化传播新平台,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营造出现代法治文化的浓郁氛围,使“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维权靠法”的法治观念逐步深入人心,让法治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1)结合材料,从“公民的政治生活”角度,谈谈如何让法治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该市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做法的科学性。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养老服务是重大的社会问题和民生问题。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以房养老”是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完善养老服务业投融资政策的一项举措。其基本内容是将房屋产权抵押给金融机构,定期获取养老金或接受老年公寓服务,最后房屋产权归金融机构。
“以房养老”是个人自愿的补充养老保障措施之一,是建立在自愿成交的市场行业基础之上的个体行为,不可能代替“基本养老”。养老服务是重大民生问题,政府是保障基本养老的主导力量,基本养老是政府必须提供的公共产品,是政府给民众的承诺和责任。“以房养老”在英法等发达国家非常流行,主要与高遗产税有关。目前在我国推行必然会遇到不少阻力和重重困难,如传统“养老观念”的束缚、金融机构因风险大而不愿涉足、相关制度法律不健全等。因此需要各方共同配合和协调,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措施,需经多次试点等到成熟后再推广实施。
(1)从《经济生活》角度,谈谈你对“基本养老是政府必须提供的公共产品”的认识。
(2)养老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民政部门拟制定“以房养老”的具体方案,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和公民应如何搭建良性互动的桥梁?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5年8月25日,首届“互联网+”与新经济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互联网战略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而“互联网+”在社会各领域的渗透也倍受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4年“互联网+”产业与传统产业相关指标对比表

注:据统计,“互联网+”产业每增加100亿元,将带动国民经济增长338亿元。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发展“互联网+”产业的意义。
材料二:“互联网+”的模式可以拓展复制到更广阔的非经济领域,“互联网+政治”“互联网+文化”也在相应领域起到提质增效的作用。互联网给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也给政府治理模式的创新带来了新的机遇。公民通过社交网络为交管部门提供道路拥堵信息;民间环保组织依据政府公开的环境数据绘制“污染地图”,帮助政府监管污染企业;市政府通过门户网站向市民征集建议;域管部门请商户和市民通过网络平台为执法人员的工作打分……公民与政府在越来越多的社会公共领域中形成合力。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如何利用“互联网+”使公民和政府形成合力。
材料三:近年来,依托于互联网平台而迅速成长起来的“微公益”备受关注,微博打拐、免费午餐、衣加衣温暖行动、冰桶挑战……。中国正大步流星跨向公益新时代。只要有爱心,每个人都有机会投入公益,让社会充满爱,充满善,更让自己获得快乐和尊严。微公益,毋宁说是微革命,中国更多是微观的,正如一位智者所言:“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你不停努力,中国便会更好”。
(3)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作用的相关知识,说明开展微公益活动的重要意义。
(4)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知识,分析材料三中智者的观点。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2015年我国加快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互联网对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互联网的简捷方便,使人们更加关心国家政治生活,培养了网民的民主意识。通过网络汇聚并推动民意引导社会舆论,影响着政府的决策。政府网站、政务微博拉近了政府与公民的距离,服务着市民的生活。
(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互联网+”对“公民与政府”互联的积极作用。
(2)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客观性”知识,分析通过“互联网+”如何促进我国经济和政治发展。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1-2014年我国经济运行情况

材料二:旧常态下的中国经济,虽然经济总量取得了持续增长的瞩目成就,但储蓄投资、国民收入分配中的结构性失衡日益加剧,对房地产业的过度依赖抑制了创新型产业的增长,货币供给机制的美元化和高信贷、货币投放的通胀之路本身对经济的系统性稳定造成了伤害。可以说,经济旧常态自身就有着向新常态过渡的内在要求。
新常态,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命题,其中夯实硬底线与强化软投资,应成为两个重要的维度。所谓夯实硬底线,最重要的有两条,一是社会保障底线,二是粮食安全底线。着手完善囊括广大农村地区、农民兄弟在内的全面社会保障体系、公共医疗服务体系、义务教育体系、住房保障体系。夯实粮食安全底线,就要在战略上重视农业农村工作,将粮食生产作为首要任务来抓。所谓软投资,即推进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政府应该着手推进资源领域的产权改革,加快垄断行业改革,破除制约民间投资和企业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引导民间资本广泛进入更多领域。同时,对现行的财税体制进行调整,为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城市保障性住房的改革奠定制度基础。
材料三: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新常态,需要发挥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中共中央提出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全国人大对新修订的《科技进步法》进行执法检查,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我国政府先后出台多项措施促进科技创新与发展,全面提高科研资金的使用效率,对科研资金进行了系统整合,避免资金使用的碎片化;针对科技计划进行顶层设计、强化分类资助。放眼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风起云涌,科技创新能力正成为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关键。
(1)描述材料一蕴含的经济信息。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应如何克服经济“旧常态”的弊病,适应并推动经济“新常态”健康发展。
(2)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为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合理化建议。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国家发改委于2015年1月1日起实施的《推进药品价格改革方案》,取消了原政府制定的最高零售限价或出厂价格,全部放开零售药店的非处方药(医保内、医保外所有品种)、医保外的专利药、血液制品等价格。
材料一:药价是否应该放开、如何放开,涉及多方利益,既要考虑市场的良性发展,又要考虑费用变化对低收入群体的影响,力争找到一个科学合理的平衡点。做到这一点,无疑需要充分调研论证,综合考量,不断接近各方心中对药品价格改革的最大公约数。
材料二:关于药品价格该不该全面放开,有人说,药品毕竟属于人命关天的特殊产品,必须长期坚持实行政府指导价,某些品类还必须实行政府定价。有人则表示,放开药价,药价会更合理,可以使药品价格回到正路。
(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管理者应怎样寻找药品价格改革的“最大公约数”。
(2)运用《生活与哲学》的有关知识,解释为什么不同人对药品价格改革有不同的看法。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不仅直接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而且事关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材料一:美国经济学家库茨涅兹提出的“倒U曲线”(见下图),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工业化过程中人均收入与环境污染程度的关系。目前我国的环境污染仍处于“倒U曲线”左侧,而且离拐点有一定距离。为此我国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努力建设生态文明。“十二五”期间,我国以前所未有、全球罕见的力度,治理污染、保护生态。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稿》首度将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写入五年规划。生态文明建设有了顶层设计、总体部署和严格措施,为发展构建“绿色谱系”,为转型积累下“绿色动力”。

材料二:著名调查记者柴静自费拍摄的雾霾深度调查记录片《苍穹之下》通过网络广泛传播,让无数人认识到了雾霾对公众健康的危害,知道了应对雾霾的一些具体措施。如:遇到破坏污染环境的行为,可以拨打全国统一的环保举报热线电话12369;通过“少开一天车”“少用一度电”“拒绝过度包装”“拒绝吸烟”等行为可以为治理雾霾做贡献;等等。
(1)简要描述“倒U曲线”反映的人均收入与生态环境状况的关系,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就如何促使我国环境污染问题向“倒U曲线”拐点右侧变化提出合理化建议。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柴静的做法对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启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让国人更加关注海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目前,我国海产品每年产出蛋白质约410万吨,占全国肉蛋产出蛋白质的36%;海洋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探明储量分别为246亿吨和16万亿立方米,分别占全国总量的23%和30%;作为全球最大货物贸易国,我国对外贸易的90%的运输量是通过海上贸易运输的。下表为2011年——2013年我国海洋经济的数据:

内容
年份
 
海洋经济生产总值(万亿元)及占GDP的比重    
 
海洋经济一、二、三大产业增加值(万亿元)及占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
 
涉海就业人数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2011年
4.567
9.7%
0.2327
5.1%
2.1835
47.9%
2.1408
47%
3420万
2012年
5.0087
9.6%
0.2683
5.3%
2.2982
45.9%
2.4422
48.8%
3469万
2013年
5.4313
9.5%
0.2918
5.4
2.4908
45.8%
2.6487
48.8%
3513万

 
材料二:制约我国海洋开发的因素很多:海洋资源管理的立法缺乏系统性;海洋资源管理尚未形成科学的管理体系;近岸开发过度,近海大部分经济鱼类形不成鱼汛;50%以上的滩涂湿地丧失,污染严重。
(1)材料一中的表格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发展海洋经济的意义。
(2)海洋强国人人有责。请运用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与方式的有关知识,说明在上述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公民应承担起的责任。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5年8月25日,首届“互联网+”与新经济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互联网战略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而“互联网+”在社会各领域的渗透也倍受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4年“互联网+”产业与传统产业相关指标对比表

注:据统计,“互联网+”产业每增加100亿元,将带动国民经济增长338亿元。
材料二:“互联网+”的模式可以拓展复制到更广阔的非经济领域,“互联网+政治”“互联网+文化”也在相应领域起到提质增效的作用。互联网给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也给政府治理模式的创新带来了新的机遇。公民通过社交网络为交管部门提供道路拥堵信息;民间环保组织依据政府公开的环境数据绘制“污染地图”,帮助政府监管污染企业;市政府通过门户网站向市民征集建议;域管部门请商户和市民通过网络平台为执法人员的工作打分……公民与政府在越来越多的社会公共领域中形成合力。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发展“互联网+”产业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 “互联网+”对公民政治参与的积极影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社区近斯举行了关于公民政治参与的交流活动,根据下面列举的政治现象,我们可以判断

甲说,对政府工作提出过批评建议
乙说.参加过居民委员会的选举
丙说.找过人大代表反映交通问题
丁说.参加过电价调整的听证会

①甲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②乙通过直接选举参基层的民主管理
③丙通过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参与民主监督
④丁通过社会听证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始终把“三农”工作牢牢抓住、紧紧抓好。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当前,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2015年暑假,某高校学生小李回到家乡T市进行新农村建设社会实践活动,感受到了新农村发生的可喜变化。

材料二:农村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和谐稳定。T市S村坚持村民自治,由村民直接投票选举村委会成员,把依法办事、勤劳实干、热心为村民服务的人选举到村委会领导班子中;村民通过村民会议发表意见,参与本村公共事务的决策;村民共同制定村规民约,规范自己和村干部的行为;通过强化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等形式,保证村民监督村委会和村干部的工作。上述一系列措施的实施,有力促进了S村和谐稳定发展。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T市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措施及意义。
(2)结合材料二和“公民的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坚持村民自治对S村和谐稳定发展的作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科,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常态,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命题,其中夯实硬底线与强化软投资,应成为两个重要的维度。所谓夯实硬底线,最重要的有两条,一是社会保障底线,二是粮食安全底线。着手完善囊括广大农村地区、农民兄弟在内的全面社会保障体系、公共医疗服务体系、义务教育体系、住房保障体系。夯实粮食安全底线,就要在战略上重视农业农村工作,将粮食生产作为首要任务来抓。所谓软投资,即推进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政府应该着手推进资源领域的产权改革,加快垄断行业改革,破除制约民间投资和企业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引导民间资本广泛进入更多领域。同时,对现行的财税体制进行调整,为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城市保障性住房的改革奠定制度基础。
材料二: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新常态,需要发挥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中共中央提出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全国人大对新修订的《科技进步法》进行执法检查,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我国政府先后出台多项措施促进科技创新与发展,全面提高科研资金的使用效率。
(1)联系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谈谈如何适应并推动经济“新常态”健康发展。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为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合理化建议。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频繁发生大气雾霾污染,空气质量指数长期处于重度和严重污染的级别。大规模雾霾天气不仅是天灾,更是人祸。雾霾作为生态环境污染的典型,已对人民生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材料二:“APEC蓝”是形容2014年APEC会议期间北京蓝蓝的天。 APEC蓝是中国政府用超常规手段治理出来的。为保障APEC期间空气质量,京津冀区域采取了一系列“史上最严”措施(机动车限行、工业企业限产、停产等),使得治霾能坚守“最后一公里”。2015年3月,全国两会拉开帷幕,北京的天空清空万里,阳光明媚,良好的空气质量也让另一个新词“两会蓝”因此而诞生。 如何留住“APEC蓝”、留住“两会蓝”使之成为常态,定格为“中国蓝”,不光考验着我们每一位公民也考验着国家相关机构。
材料三:作为提供公共产品的核心机构,政府理应在环境保护中发挥主导作用,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政府的基本责任。然而,现行体制下,政府存在着多方面的生态责任缺失,这是雾霾等生态问题产生的主要根源。要使政府做出以生态准则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战略决策必须加强政府的生态责任,建立健全生态问责制度,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应多管齐下,分阶段、分层次、多角度使政府决策中生态自觉性长期制度化。公民应该参与到雾霾治理决策当中,实行开放式决策制度。开放式决策指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决策事项,从草案的提出、方案的讨论、决策会议的举行、决策实施和反馈等全过程向公民与媒体开放,并依法组织公众有序参与的决策制度,来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宏观调控”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如何让“APEC蓝”、“两会蓝”永远定格为“中国蓝”。
(2)结合材料三,从“公民的政治参与”和“政府决策”的角度分析如何改善空气质量?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要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要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健全有立法权的人大主导立法工作的体制机制,健全立法机关主导、社会各方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和方式,要实现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材料二:十八大后经济领域法治建设盘点:
1.根据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税收法定”的要求,将完成增值税、房地产税、环境保护税等立法工作。
2.2014年6月23日《食品安全法》首次大修。主要重点在加大问责机制、建立对食品安全的全过程管理方面。
3.2014年8月1日起,《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施行,商业银行依法收取服务费用。
4.2014年8月底,《预算法》大修通过,并于2015年1月1日起实施。把政府的全部收支纳入预算范围,强化对预算的硬约束等;
5.2014年9月,银监会简政放权,完善市场准入制度。批准筹建民营银行。
材料三: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高扬法治精神、运用法治思维、发展法治理论、创新法治方式,推进法治理论创新,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立法机关、人民政协和公民应如何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2)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材料二中的经济立法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起的作用。

(3)依据材料三,运用社会历史观的相关知识,分析十八届四中全会的要求。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政治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