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时期,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要面对各种风险挑战。我们既要把握难得的历史机遇,也要增强忧患意识,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矛盾分析法的原理?
面对低效照明电光源存在浪费能源和污染环境的严峻形势,中国1996年启动绿色照明工程。实施之初照明节电产品存在技术水平低、产品质量不稳定等问题。通过多年不懈努力,高效照明产品的普及应用,推动了全社会照明节电意识的普遍提高。2011年11月1日中国发布淘汰白炽灯路线图,决定从2012年10月1日起,按功率大小分五个阶段逐步禁止进口和销售普通照明白炽灯。采用高效照明产品替代白炽灯,将有利于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
(1)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观分析上述材料。
(2)请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我国启动绿色照明工程、逐步淘汰白炽灯的必要性。
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正式成为国家战略,为实现这一战略构想,需要转变观念,扎实推进。
“京津冀协同发展”话题引起诸多专家学者的热议,以下是某知名高校学者论坛中一些专家的发言。
学者甲: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上看,京津冀三地密不可分,协同发展势在必然。要坚持区域 统筹,完善顶层设计,充分考虑地理位置、环境资源、产业基础以及交通状况等各个因素,最大限度发挥各个城市优势,最终实现1+1+1>3的效果。
学者乙: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总结了以往发展的经验教训,彰显了“相互协同”的新内容,体现时代要求;在推进过程中,要大胆创新,但要看到其过程不是一蹴而就、一帆风顺的,会有风险和挑战,要制定不同时期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充分预估困难,做好解决问题的准备。学者丙: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应当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以往发展中,由于过分强调“竞争”,而忽视“合作”,制约了发展。要充分认识到实现共赢和追求自身利益的内在统一性,努力创造条件,变竞争为合作,推动三地协同发展。”
(1)请任选一题作答,针对“京津冀协同发展”问题发表你的意见。(注意联系材料,运用相应知识观点,多角度加以分析,本题12分)
A.用联系的相关知识,针对“学者甲”的看法发表意见。
B.用发展的相关知识,针对“学者乙”的看法发表意见。
C.用矛盾的相关知识,针对“学者丙“的看法发表意见。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3年2月10日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再次陷入雾霾天气,京津冀区域尤为严重。目前北京市重污染的工业项目已很少看到,然而其污染程度却举世瞩目,原来污染都来自周边,特别是十大污染城市中有七个环绕着它,这成为北京常现雾霾的原因。
空气中的PM2.5主要来自于工业污染、燃煤和汽车排放,再加上春节鞭炮燃放,空气质量严重下降。“两高”产业集中也是河北批量产生十大污染城市的原因。河北省产业结构偏重钢铁、建材、石化、电力等“两高”行业,污染排放量巨大。这些产业批量排放出煤烟、颗粒物围绕着首都北京,无论天晴或下雨,也无论刮什么风,总有尘埃进入首都的天空,因此,北京出现严重雾霾也就不奇怪了。北京污染都因有河北这样的好邻居。
2月19日,环保部推出了大气污染防治的“最严新政”,对火电、钢铁、石化、水泥、有色、化工等六大重污染行业实施特别排放限值。
材料二 春节等中华民族重大节日燃放烟花爆竹,是国人的传统习俗,然而,燃放烟花对环境的污染也不可忽视。对于重大节日是否取消燃放烟花引起了网友的热议。观点一认为:不能取消,燃放烟花是重要的民族习俗,是对传统春节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观点二认为:应该取消,燃放烟花会导致空气质量污染和资源浪费。
(1)结合材料一,运用“主次矛盾”相关知识谈谈如何解决材料中存在的问题
(2)结合材料二,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春节等中华民族重大节日是否应取消燃放烟花爆竹。(考生可以任选一种观点论述)
(3)结合材料,从唯物辩证法角度另提改善空气质量的两条方法论建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材料一 一个好人,感动一座城市;一座“好人之城”,温暖每一个人。天津市某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先后为外来务工人员、残疾贫困家庭和贫困山区募集御寒衣物3万多件,募集善款35多万元,与22位津门孝亲学子、100名美德少年、100名外来务工子女结成了帮扶对子,用平凡善举点燃灯火,一个个好人的磁场,正在悄然引发道德的共振。
(1)结合材料一,从“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角度,分析某区开展“平凡善举点燃灯火”活动的文化价值?
材料二:习总书记强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贵在坚持知行合一、坚持行胜于言,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要注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使每个人都能感知它、领悟它,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要面向全社会做好这项工作,特别要抓好领导干部、公众人物、青少年、先进模范等重点人群。
(2)根据材料二,分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蕴含了哪些哲学道理?
材料三:党的十八大以来,社区、企业、学校、机关等纷纷开展各具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效果喜人。
(3)请结合实际,为你所在的社区或学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设计两条宣传语。
东方网总编徐世平提出读历史的方法之一是“扒着门缝”读。他说,我小的时候,特别喜欢从门缝里看人。门缝里的人,往往聚焦,而同旁的什么事物,没有太复杂的联系。
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与部分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整体离不开部分;同时,部分也离不开整体,如果离开了整体,部分也就失去了原来的性质和功能。
请运用整体性的观点,对徐总编读历史的方法进行评析。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使用键盘书写,用惯了电脑的人手写汉字的能力会下降。针对汉字书写危机,央视科教频道推出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活动主宣传语: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节目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引起一轮查字典、手写热、练书法的浪潮。
材料二 “十二五”期间我国有关部门推出了针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保护与开发的相关项目,如新闻出版总署提出建设“中华字库工程”,该工程将收集现有文献资料中的汉字形体和少数民族文字形体,建立字际联系。为了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我国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自由”。与此同时,国家号召在全社会要推广和使用普通话。
(1)运用所学民族文化与文化多样性的知识,说明挽救汉字手写危机的原因。
(2)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材料一央视科教频道推出汉字听写大会的原因。
(3)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知识分析,我们如何通过把保护民族语言和推广普通话有机结合来从而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
2011年10月18日下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胜利闭幕。全会的一个重要议程是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全面部署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各项工作,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让文化走出去,运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说明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
材料一 以色列人达尼埃尔·谢赫特曼因对“准晶体”的研究,而获得2011年度诺贝尔化学奖。传统理论认为,固体物质要么是晶体,要么是非晶体。谢赫特曼的发现开辟了第三种可能,即“准晶体”的发现。
1982年4月,谢赫特曼在一座实验室内研究铝锰合金时,发现一种特殊的“晶体”。他借助电子显微镜获得一幅电子衍射图,发现它具有5次对称性,显现长程有序性。而依据那个时期的理论,晶体不可能具有5次对称性,而非晶体则没有长程有序性。于是,他坚持认为除晶体、非晶体外还有第三种可能。
材料二 获得诺奖的背后,却是谢赫特曼在嘲笑中的坚持。正如他本人回忆说,“我告诉所有愿意听的人,我发现了一种具有5次对称性的材料,但人们只是嘲笑我,”他说,“实验室主管来到我面前,把一本书放在桌上。他说,‘丹尼,你为什么不读读这个?你所说的是不可能的’。当时,著名的化学家、两届诺奖得主鲍林公开说,“达尼埃尔·谢赫特曼是在胡言乱语,没有什么准晶体,只有‘准科学家’” 。今天,勇敢质疑“常识”的谢赫特曼终于获得全世界最权威的科学认可。
材料三 1987年,法国和日本科学家制出足够大的准晶体,可以经由X射线和电子显微镜直接观察。至此,谢赫特曼的理论终于得到科学界的认可。 作为热和电的不良导体,准晶体可用于制作温差电材料,可把热能转换为电能;利用其表面不粘的特性,它可以用于制作煎锅表面涂层。另外,准晶体的潜在应用领域包括制作节能发光二极管和发动机绝热材料。
上述材料如何体现辩证否定观的。
2010年4月胡锦涛在出席“金砖四国”领导人第二次正式会晤时发表讲话指出,我们四国政治体制、发展方式、宗教信仰、文化传统不尽相同,却能成为好朋友、好伙伴,这充分证明了不同社会制度可以相互包容,不同发展模式可以相互合作,不同历史文明可以相互借鉴,不同文化传统可以相互交流,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体现了合作共赢的时代特点。
请运用两个矛盾的观点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说明。(10分)
2011年10月22日,中国环境报山东新闻宣传工作会议召开。
材料一 会议指出,“十二五”环保工作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各级环保部门要进一步做好环境新闻宣传工作,积极发挥媒体的舆论引导、政策指导、舆论监督、资讯服务作用,弘扬新时期环保精神,提升公众环境意识,让环境保护真正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
(1)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加强环保宣传工作。
材料二 近年来,山东省瞄准国家节能减排战略目标,以关键领域的突破带动技术创新的整体跨越,一大批重点项目跻身国家计划。同时,以科技创新作标尺,对那些高能耗、高污染、高产剩等科技含量低的产业,坚决压坚决砍;对那些节约型、环保型、短缺型等科技含量高,自主创新潜力大的产业,坚决保猛支持,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结合材料,说明山东省上述做法的辩证法依据。
(共26分) 1985年,大学毕业不久的刘崇喜离开机关办造纸厂,已经扭亏为盈的造纸厂由于污染严重被曝光,勒令整改。在整改时他竟提出“不再向黄河排一滴污水”的豪言壮语,他派出500台推土机,推平两万多座沙丘,采用方格麦秸杆治沙植树的方法。用了7年时间,投入4.8亿元,种树50万亩,现已建成工业园,树木造纸,污水处理后排到湖里,竟可以直接饮用,用湖水浇灌树林,形成良性循环体系,50万亩林子5年可收回成本。更可贵的是,把腾格里大沙漠整整“劝退”了10公里,造福一方百娃,可谓是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得到了双赢,他所领导的企业成了我国西部最大的造纸企业。
(1)运用文化知识分析,社会形成环境保护文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运用辩证思维的知识分析,该企业是如何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民间感情向是国家关系的晴雨表,中日两国尤其如此。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和日本分别有92.8%和90.1%的受访者对对方国家印象不好,45.3%和28.3%的受访者认为两国关系会继续恶化。两国均有超过七成的民众认同领土争议是“妨碍中日关系发展的主要问题”,并已影响到两国经济关系。
与此同时,认为中日关系重要的受访者也有较高比例。问及持有好印象的理由,“日本科技水平高”、“日本人工作努力认真”、“日本产品质量好”,“关心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受认识的中国人影响,包括身边留学生等从事民间交流的中国人”、“中国开始作为世界大国活跃在国际社会”,分别处于两国民众回答中的前三位。在中日关系不断降温的情况下,2013年上半年日本对华投资却增长了14.37%。
(1)对中日关系,有人认为将“继续恶化”并不可收拾,有人认为不可能破裂,要“不畏浮云遮望眼”。你支持哪种看法,请予以论证。
(2)国之交在于民相亲。请从文化传播的角度,谈谈怎样增进中日两国人民的感情,为缓和中日关系做出贡献。
(1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300多年前,温县人陈王廷在祖传拳术的基础上,博采民间多种拳术之长,大胆创新,将阴阳、动静、形神等对立统一的哲理和宗教、伦理、医学、艺术等资源融入其中,集技击、强体、健身、益智和修性为一体,创编了一套新的拳种——太极拳。经过陈氏后裔的不断演绎改进,太极拳进一步完善。由于演练形式符合人体运动曲规律,老少成宜,太极拳受到众多人群的关注和喜爱。目前已传播到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练习人数超过1.5亿,成为风靡大众、闻名中外的世界第一健身运动。
材料二:多年来,受计划经济思维方式的影响,焦作市太极文化产业投资主体不清,投资者积极性不高,经营惨淡。经过反复论证,2009年焦作市成立了泰盈太极文化产业公司,用规范化的市场运作方式来推进太极文化产业的发展。鉴于太极拳节奏缓慢、表演可视性不强的特点,公司没有走少林拳的演艺演出之路,而是利用太极拳群众基础广的特点,把开展太极拳学历教育作为传承太极文化的破题之斧,把生产大众消费品作为产业发展的引擎,至此,焦作市太极文化产业发展开始驶入快车道。
(1)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太极拳为什么能风靡大众、闻名中外。(8分)
(2)结合材料,说明焦作市发展太极文化产业是如何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