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量变和质变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事物的量变一定能引起质变
B.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事物发展是通过质变实现的,所以量变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D.事物的发展就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发展的理解,不确切的一项是(    )

A.任何事物都经历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B.发展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状态和性质的改变
C.发展是事物运动变化的总体性质和趋势
D.发展标志着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这一观点说明(    )

A.法、势、事例、风气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
B.客观事物随着人们认识的变化而变化
C.龚自珍是一个辩证唯物者
D.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到磁悬浮列车,动力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快。这表明(    )

A.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彻底否定 B.新事物是旧事物矛盾演变的结果
C.事物的任何变化都是根本性质的变化 D.事物的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
来源:哲学基础检测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事物之所以能够战胜旧事物,主要是因为(    )

A.新事物产生后就显示出强大的力量
B.新事物一产生,旧事物马上就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
C.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
D.新事物代表人民的利益,很快就能被人民群众接受
来源:哲学基础检测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名言中,与“千里长堤,溃于蚁穴”包含同一哲理的是

A.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B.一叶落,而天下知秋矣
C.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D.一客失了信,百客不登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学习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减,日有所长;辍学似磨刀之石,不见其损,年有所亏。”这句话告诫人们

A.要坚持适度原则
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要重视量的积累
D.要抓住机遇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两广自古产荔枝,荔枝营养丰富,清甜可口,但进食过多则易患“荔枝病”。这说明

A.对荔枝的营养价值要一分为二地看待
B.饮食要注意适度原则
C.美食都有潜在的危险
D.为防微杜渐,应尽量少食荔枝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是因为B
①新事物的力量一直比旧事物的力量强大 
②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 
③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④新事物的发展途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A.①②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③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当代,印刷术已进入光与电的时代。中国是印刷术的故乡,在7世纪和11世纪就发明了雕板印刷和活字印刷术……到本世纪七八十年代,印刷技术出现了计算机激光扫描照排系统……可见

A.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B.事物都在运动变化之中
C.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由低到高直线上升
D.后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胡锦涛指出:“要做到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这段话主要体现了

A.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B.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C.与时俱进的发展观
D.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科学家不断培育良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某些农作物品种在种植几年后,其品性会逐渐退化,由此导致其产量降低,抗病虫害的能力下降。这表明发展是

A.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过程
B.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结果
C.事物内部矛盾作用的结果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来源: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太湖蓝藻危机使保护环境的意识真正引起了社会公众的普遍关注;因造纸厂排污的影响,河南新乡三王庄村地下水污染严重,数千名村民饮水困难……。近年来,因片面追求经济发展指标导致环境污染所引起的社会矛盾正不断加剧。

材料二 由于治理污染可能影响GDP的增长,进而可能影响政绩考核,一些地方宁要经济“畸形繁荣”,不要健康发展,造成环境监管失控。在地方保护主义的作用下,许多环保问题久拖不决。
材料三 随着群众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一些污染企业开始转移。某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基于强烈的发展愿望,仍在重蹈覆辙,为了追求短期利益,甚至不惜出台种种优惠政策,吸引“三高”(高耗能、高耗水及高污染)企业。对此,有关专家指出,污染项目的转移埋下了环保冲突的隐患,因环境问题引发的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将在新的地方重新爆发。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关于发展的观点,说明应如何认识环保冲突事件的频发。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华每日电讯》报道,浙江在干部政绩考核中。取消了单一的GDP指标。代之以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情况、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高情况、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效能进步状况四个新的指标,通过一减四增,强调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上述材料是怎样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的?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8年11月初,海协会会长陈云林率团访问台北,在台北举行了一年之内的第二次“陈江会”,实现了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性跨越。“陈江会”台北四项协议的签订,两岸关系能取得这样良好的进展,很大部分原因在于两岸许多政治家准确把握住了当前有利于两岸关系向前发展的种种资源条件、准确把握住了和平与发展这个当今时代的主题。只要我们深入解决攸关人民利益的经济议题和民生问题,累积成果,增进互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台湾一些媒体做了民调,多数民众支持江陈台北会谈(“陆委会”65%、苹果日报59.33%、TVBS55%、远见月刊50.3%、研考会50%)。可见陈云林访台,既是两岸关系演进的必然趋势,也是台湾主流民意所强力驱动,不容在野阵营的诬蔑和扭曲。黄河九曲,终向东流。两岸同胞血脉相连,谁也无法改变;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势头,谁也无法逆转。
结合材料,分析其中包含的哲学道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政治科学发展观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