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家风又指门风,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在当代中国,家风就是中国文化在现代社会的积淀、传承和弘扬,是中国社会核心价值的体现。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重视良好家风建设。甲午马年新春伊始,中央电视台推出的“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引发了社会与公众的关注。
(1)传统家风是建设良好家风的重要资源。运用辩证的否定观,谈谈在家风建设中如何认识和对待这一资源。
(2)一些家庭进行家风教育时,有时会出现长辈不厌其烦,晚辈不胜其烦的现象。从生活与哲学方法论的角度,你认为采取怎样的家风教育方式更有效?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一国有企业,由于产品、管理、分配等原因,出现严重亏损。经过改革,新的管理团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方面进行市场调研,调整产品的结构,加 快新产品的开发;另一方面狠抓营销,实施名牌战略,最大限度地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在全厂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利税连年增加。在此基础上,他们开始资本运营,在全国各地投资办厂,形成了一个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大型企业集团。
该企业是怎样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新常态”已成为中国最新、最高频的“热词”,总的看,新常态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是正面的、积极的。面对新常态,关键在于从当前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全面深化改革,以改革清除制约新型城镇化、产业升级、消费升级和科技创新等的体制机制“藩篱”,主动适应新变化,加速打造经济升级版。
材料二:上海一直是中国高考改革的试点城市之一,我国高考改革试点先在上海开始,然后逐步推广。
(1)结合材料一,从“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角度说明我们应如何认识并适应新常态?
(2)结合材料二,请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我国高考改革先行试点、逐步推广的合理性。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习近平在贵州考察时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把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作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充分运用好国家加快贫困地区发展的各种政策,注重整体推进与精准扶贫相结合,把片区攻坚、直接帮扶、整村推进、产业开发等做深、做实、做细。当前就是要把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作为主战场,紧紧牵住扶贫攻坚“牛鼻子”,汇聚强大力量,努力提高扶贫“精准度”、啃下攻坚“硬骨头”,戮力同心打赢这场硬仗。
(1)运用整体与部分关系原理,简述“推进农村小康、连片特困地区小康”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义。
材料五:2015年,中国正步入依法治国的新阶段,高三(1)班学生对此开展自主探究,话题:依法治国与反腐法制化

 
内容
法治反腐,任重道远,不可能一蹴而就。针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的严重的腐败问题,中国共产党将“法治反腐”作为行动目标。反腐败以指标开始在过程中逐步形成制度性,规范性的做法,最终达到治本的效果。
权威声 音
在“打虎拍蝇”的反腐败高压态势下。各类腐败受到“零容忍”的严厉查处,充分表明了中央“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对腐败”的决心。

(2)请你运用实践观与发展观的知识分析话题中蕴含的哲学道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极端天气已成为人类面临的常态挑战。2015年入春以来,我国东南沿海和长江沿岸遭遇持续强对流天气影响,给人们生活和生产造成严重影响。6月1日,东方之星客轮航行途中突遇龙卷风瞬间翻沉,造成442名乘客遇难的重大灾难。主流观点认为,极端天气日渐频繁仅以自然界气候多变无法解释,很明显,人类活动所致的气候变化正在发挥作用。频繁的极端天气呼唤人类协同行动。选择更科学、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与发展路径。
(1)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中规律的相关知识,说明人类应如何面对极端天气的挑战。
材料二:从古代的丝绸之路,到今天的“一带一路”;从过去的运输茶叶、丝绸和瓷器,到今天的电脑、机械等无所不包;从过去的骡马运输到今天铁路运榆;从过去的道路艰辛漫长,到今天的方便快捷。
(2)怎样看待这些变化,请你运用辩证法的相关知识加以说明。
材料三:某生物学教授将研究课题开发成一款用氨基酸组装蛋白的游戏,向全球的游戏玩家开放,一个困扰了研究者15年之久的蛋白结构,仅仅10天后就被破解;各领域的专业人士和业余爱好者在百科全书式网站参与贡献内容、修订词条,共同创造和分享海量的知识;百万名网友参与“让爱回家”行动,筹得230个红包和50多张回乡机票,帮助近300个家庭羊年春节团圆……
(3)在互联网时代,“我们通过连接把自己变成了一种新的更强大的物种”的观点是正确的话。请你用所学的哲学知识来说明。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反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由于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违法违纪行为也趋于隐蔽化、复杂化,这些都对反腐斗争构成巨大挑战。十八大以后,以网络微博为代表的民间反腐渠道虽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亦存在诬告陷害等问题。只有走上法制的轨道,健全权力的监督机制,这才是反腐的关键所在。当前广东、浙江等省正在率先开展官员财产公示制度的试点。这一制度的有效推进,除了需要健全的监督机制外,更需要官员们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正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在思想上筑起防腐拒变的防线。
上述材料体现了《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什么道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民众获取知识、传承文化最重要、最直接的渠道。
材料一:人类最伟大的思想,尽在书中。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个没有阅读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阅读事关全民素质和文化强国的问题。调查显示,中国人年均读书量为4.5册,日本为40册,以色列为64册,目前很多国家都已对阅读进行立法,如美国《卓越阅读法》,韩国《读书振兴法》等。十八大报告首次将全民阅读战略写入党的政治报告,据报道,我国全民阅读立法也已列入国家立法工作计划。
“阅读立法”在受到社会各界关注的同时也产生了不同看法。赞成者认为将阅读提升到国家宏观战略的层面,有利于提升我国国民阅读水平。反对者则称阅读水平提升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希望通过立法毕其功于一役不现实,且真正实施起来也困难重重。
材料二:面对碎片化阅读的发展趋势,推动全民阅读要研究如何使阅读内容更加适应碎片化时代,以碎片化的方式为读者提供有价值有营养的内容。为推动阅读,我国已将全民阅读立法列入国家立法工作计划,但这仍未改变我国公共阅读资源稀缺、公共文化服务所提供的阅读与公众需求关系不对等现状。因此,全民阅读活动要真正有成效,不能仅限于一般的号召,要结合每个城市的特点、区分不同的人群,做到有针对性,还要持之以恒。
(1)请你站在其中一方的立场上,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阐明其理由。
(2)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的知识,分析如何推动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随着亚投行的建立以及“一带一路”构想的落实,亚洲打造“命运共同体”已找到更为清晰的实现路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注:2014年世行和亚开行向亚太地区提供的贷款分别是168.47亿美元和85.42美元。中国倡议筹建的亚投行,将向亚太地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1)概括材料一中图1和图2反映的经济信息。
材料二:亚太地区是全球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亚投行的建立,旨在合作共赢,共谋发展。对一些发展中国家而言,基础设施建设是激发自身经济潜力的重要手段,改善基础设施将带动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对一些发达国家来说,将扩大对投资品的需求,带动其经济提速;对本地区整体而言,互联互通将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为经济发展注入持久动力,并带动世界经济复苏;对中国而言,“走出去”是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举措,扩大对外投资成为国家下一阶段的战略布局,而且中国在公路、桥梁、隧道、铁路等方面的工程建造能力在世界上已是首屈一指,中国相关产业期望通过这一平台更快地走向国际。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的知识,分析说明亚投行的建立将如何推动中国与世界经济实现互利共赢。
材料三: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系统勾勒了“一带一路”路线图。同一天,在2015博鳌亚洲论坛的开幕式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进行主旨演讲时透露,已经有60多个沿线国家和国际组织对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表达了积极态度;“一带一路”建设的愿景与行动文件也已经制定,一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项目已经在稳步推进。透过这些早期收获,“一带一路”的广阔前景是完全可以预见的。
(3)结合材料三,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相关知识,说明“一带一路”战略的愿景与行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4年6月22日,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首例跨国合作、成功申遗的项目。这条由骆驼脚掌踏出的“丝绸之路”,曾经为沟通东西方文明、促进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相互交流和合作做出过重要贡献。中国在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过程中提出,要充分考虑到中亚各国的不同政治经济环境,切实理解相关国家的关切;要注意循序渐进,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要加强对中亚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深入研究,规划战略目标,并制订各类细致的工作计划,综合应用投资、贸易、货币、产业等各类经济手段,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更快、更好地实现。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丝绸之路成功申遗的重要意义。
(2)结合材料二,中国政府关于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议是怎样体现唯物辩证法的要求的。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认识和表述,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总体布局”概念的首次出现是在1986年十二届六中全会关于精神文明建设问题的决议。其后从十三大到十六大,实际上都把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作为“三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十七大加上社会建设,总体布局从“三位一体”拓展为 “四位一体”。十八大又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进去,总体布局进而发展为“五位一体”,并被概括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即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的“五位一体”。从“三位一体”再到今天的“五位一体”,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对理论的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内容更加丰富、结构更加完善。
材料二: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称《决定》)对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决定》明确指出: 领导干部要结合实际形势作出符合法律规定与社会效果的科学决策。领导干部必须增强法律意识,切实提高依法办事本领,领导干部在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工作中,必须扑下身子、躬身实践,注重实效、科学推进。
材料三:当前,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各种社会矛盾和纠纷大多发生在基层。一方面,有的基层政府犯上了“权力依赖诊”,习惯于靠行政干预、用权力“摆平”;另一方面,有的基层群众“信访不信法”,一些纠纷已经依法判决,但部分当事人认为判决于己不利便通过上访给政府领导施加压力,试图影响甚至改变法院的判决。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1)依据材料一,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有关知识,说明党的“总体布局”理论需要不断发展的正确性。
(2)结合材料二,《决定》对领导干部的“要求”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哪些方法论原则。
(3)依据材料三,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说明在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过程中基层群众应坚持怎样的价值取向。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习近平主席在2014年10月15日文艺座谈会上的妙语部分摘录:

1.
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3.
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
4.
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否则文艺就没有生命力。
5.
要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

材料二:“奢靡之始,危亡之渐”,历史经验一再告诉我们,任由奢靡之风蔓延,必然严重危害社会风气,甚至有亡党亡国的危险。对于党内存在的腐败问题,习近平强调,我们党员干部队伍的主流始终是好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一些领域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为此,要加强顶层设计、科学谋划,突出反腐倡廉工作重点,增强反腐倡廉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结合材料一,请你阐释习近平主席妙语摘录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
(2)结合材料二,谈谈“奢靡之始,危亡之渐”这一观点蕴含的唯物辩证法道理,并运用辩证法的知识进一步说明习近平对腐败问题的分析所坚持的方法论原则。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材料一:表1、新一届政府简政放权信息统计表

注:行政审批事项取消和下放,包括取消和下放企业投资项目核准、生产经营活动许可,改革工商登记制度,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等。
表2、2014年1~6月我国经济发展相关数据统计表
 
材料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但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存在着不尊法、不守法的现象,违反平等、公平、诚信等原则的市场交易行为时有发生,影响了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材料三:党的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党的十六大提出要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党的十八大阐述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要思想,再到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目标任务,一整套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治理体系加紧构建,全面提升治理能力的改革深入推进。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实践上升到一个新水平,必将推动依法治国迈向新的更高境界。
(1)根据表l、表2,分析我国政府简政放权的经济意义。 
(2)结合材料二,从经济生活角度,谈谈在市场经济运行中应如何落实“法治”要求?
(3)结合材料三,运用发展观说明不断推动依法治国迈向新的更高境界的原因,并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探索依法治国方略的发展过程体现的哲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社会日益进步的同时,在文化领域还存在一些问题:某些人文化信仰有所缺失,理想信念有所动摇;文化创作缺乏核心理论指导,山寨乃至照抄照搬外国文化,不顾中国社会现实;学术民主、文艺民主氛围差,缺失活力和自信;一些西方国家也加大了对中国意识形态的渗透。
当今我们“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立足实践,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能够引领整合多样化社会思想意识,是激励和动员全体中华儿女实现中国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凝聚中华民族的作用,并就文化领域中出现的问题谈谈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2)结合材料,运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知识,谈谈你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梦”是新时期中国战略目标的制高点,但如果光有宏大高远的战略目标,却没有可操作的阶段性目标,并且没有保障阶段性目标顺利实现的有力举措,任何伟大的战略目标都只能是空想。因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的形成和提出充分说明:中国梦不是虚无缥缈的,而是实实在在、明晰可见的;中国梦不是遥不可及的,而是想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中国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分阶段、有步骤实现的。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对治国理政方式的探索经过了艰辛的历程。

时间
会议
内容
1978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
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方针
1997年
十五大
确立“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2007年
十七大
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012年
十八大
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2014年
十八届四中全会
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知识,说明实现中国梦的政治学依据
(2)结合材料一,简述该探索历程中所体现的认识过程特点及其方法论原则;“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谈谈材料中所体现的方法论道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十八大首次在报告中提出干部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执法;首次将“发展观”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首次提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10年翻番;首次提出“美丽中国”;首次提出“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十八大这道盛宴所带来的新感觉新味道。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说明上述“首次”所蕴含的哲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政治科学发展观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