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和文字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基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这不仅是央视中国汉字书写大会节目的宣传语,也道出了近年来中国人对汉字手写传承的危机感。“想”得简单,写起来难,这是很多观众观看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体会。数字时代过分依赖电脑无疑是“罪魁祸首”,大家习惯了电脑打字,时间一长,就遇到了“会打的字不会写”的问题。 正因为此,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让许多观众尴尬又不服气,纷纷在节目播出时自发参与比赛,观众强烈的参与欲望,也让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收视率节节攀升。
(1)运用文化多样性和民族文化的内容,说明挽救汉字手写危机的意义。
材料二 1956年,国务院成立了中央推广普通话委员会,开始在全国大力推广普通话。现行宪法更明确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与此同时,我国《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都有明确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除在法律上加以保障外,由中国文化部启动的“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就把对少数民族濒危语言的抢救与保护项目列为工作重点,相关部门正积极采取调查、收集、研究、整理等手段,建立中国少数民族濒危语言文字数据库,抢救少数民族濒危语言文字。
(2)运用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关系知识,分析说明国家推广普通话和保护少数民族语言做法。
(3)结合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知识,谈谈在推广普通话工作中应有的态度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珠算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活实践中产生的,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它以简便的计算工具和独特的数理内涵,为人类计算带来巨大便利,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3年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
算盘的胚胎期远在万年前上古时期,比中国文字产生还早。到12世纪,中国珠算体系已相当完备,并在商界广泛运用。
随着计算机的出现和电算化的普及,珠算的价值受到质疑,珠算教育被排除在义务教育之外,有人曾预言“珠算该进博物馆了”。上世纪50年代末,江西某小学尝试珠算与数学中的笔算、口算结合进行“三算”教学实验,取得成功,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的珠心算教育,极大地开发了儿童智力、简化了数学教育,人们重新认识到了珠算的新功能。人们更深入研究发现,珠算与电子计算机,各有各的功能,并行不悖,相得益彰,把珠算符号化并内化脑中后,运用于现代科技中,能够培养适应现代技术需要的人体智能。然而,目前我国珠算文化的普及推广还任重道远。对此,有识之士疾呼:不要丢了珠算!
(1)运用文化的多样性知识,分析我们“不要丢了珠算”的原因。
(2)依据材料和真理的相关知识说明人们对珠算价值的认识。
(3)结合材料,从唯物辩证法角度就更好地弘扬珠算文化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4分)
2014年,雾霾天气首次被国家纳入“自然灾情”。
材料一 面对频发的雾霾天气,专家指出,治理雾在必须采取综合手段,实现多项污染物协同减排;要加强科技引领,做到标准先行,逐步压缩综合排放标准,提高污染治理的针对性;重点加快产业布局、能源结构的调整。
(1)结合材料一,分析材料中对雾霾的认识和治理是如何体现系统优化方法的。(8分)
材料二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为时尚、低碳代名词的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受人们关注,虽然新能源汽车发展中存在整车设计技术亟待提升、动力电池等关键零部件性能存在差距、能源补给不便、汽车先进节能技术尚未完全掌握等问题,这些因素都不同程度的制约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但是,新能源汽车是未来汽车行业发展的方向,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存在诸多优势,国家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抱有乐观预期。
(2)结合材料二,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谈谈“国家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抱有乐观预期”所体现的思维智慧。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数字化时代对汉字规范书写造成巨大冲击,这一问题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高度关注,许多专家呼吁要加强汉字书写规范。为推进汉字书写规范,央视推出了《汉字听写大会》、河南卫视推出了《汉字英雄》等汉字类节目, 为“拯救汉字危机”进行了一次创新尝试,掀起了一股汉字书写热潮,唤起了国人跟汉字血脉相连的天然情感。其实,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每个人都能正确书写汉字,正确使用汉字、认真对待汉字,就为“拯救汉字危机”,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1)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推出《汉字听写大会》等汉字类节目的必要性。
(2)根据材料,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就拯救汉字危机提出三条方法论建议。
(25分)当今世界,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需要我们以理性、科学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文化和别人的文化,充分认识中国文化的独特优势和发展前景,进一步坚定我们的文化信念和文化追求。
材料一:历史昭示我们,不理性、不科学的文化立场和观念,对社会发展极具阻碍力。
其一是“文化自满”。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四夷率土归王命”一直是根深蒂固的“天下观”,致使我们长期自满自大、固步自封、排他拒外,严重阻碍了历史转轨的可能性。
其二是“文化自卑”。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随着封建社会的没落,国人对自身文化的质疑和争论空前白热化,对待传统文化更多的是否定与抛弃,表现出极大的思想自卑。一些社会精英高举“反传统”大旗,对西方文化盲目崇拜。
(1)运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有关知识,对上述两种观点的共性错误予以评析。(12分)
材料二:2013年,山东省文化强省建设取得新突破,深化了文化自觉,增强了文化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确保山东的文化建设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健康发展。山东省经济硬实力的增强,使文化的繁荣发展不再是空中楼阁,而是有着坚实的物质基础。立足山东人、山东历史和山东文化,深入挖掘齐鲁文化思想内涵,继承齐鲁文化基因,得到广泛的社会认同和民众响应。2013年,山东省在波兰举办文艺演出等活动,扩大了山东文化的影响力。
(2)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结合材料说明我们应该如何增强文化自信?(13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责任就是力量,责任改变中国。2013年是中国不平凡的一年,许多不同岗位的中国人以无悔的奉献和忠诚的坚守,撑起和谐社会中一片“最美”的天空,夯实了社会责任的基石,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骄傲。
“责任中国——人民网2013年度评选”经过数百万网友的踊跃投票,身患癌症,仍在高原恶劣环境中坚守岗位的玉树藏族自治州公安局副局长王成元;曾是保安,自学考取律师资格,免费帮千余农民工讨薪的王铭;创建了“一米阳光爱心联盟”,寻找并帮助贫困学生和孤寡老人的刘海涛;义务扫桥十一载的窦珍老人等荣获“十大责任公民”奖项。人民网寄望于每年一度的评选,让“责任”在网民心中汇聚,让“责任”在当代熠熠闪光!
(1)如果你参与投票,你的评选标准会有哪些?请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说明理由。
(2)结合材料,阐释“责任就是力量,责任改变中国”蕴含的辩证法价值。
(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汉字是当今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也是唯一延续至今的象形文字。汉字的发展,经历了从繁到简、从不规范到规范的过程,识读和书写也越来越方便。几千年来,汉字从来没有被淘汰,相反,传播到周边许多国家,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进入20世纪,汉字开始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20世纪初,一些学者主张“废除汉字”、“汉字拼音化”;50年代,国家推行简化汉字引发了汉字繁简之争;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人们手写汉字的机会越来越少,许多中国人正遭遇“提笔忘字”的尴尬。随着《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热播,全社会掀起了一场“汉字风暴”,人们重新检视自己对汉字的掌握程度,欣赏汉字之美,体味汉字之韵。有关专家表示,电脑时代要重视汉字书写,发扬和传承汉字文化。
(1)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知识,分析汉字的发展过程。
(2)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电脑时代我们为什么要重视汉字书写。
材料二 “残年风烛,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一叠叠汇款,是寄给我们的问卷,所有人都应该思考答案。”这是感动中国组委会写给刘盛兰老人的颁奖词。刘盛兰老人17年几乎未尝肉味,没添过一件新衣,"吝啬"的连一个馒头都舍不得买,可捐资助学总计7万多元,资助了100多个学生。
(3)谈谈刘盛兰老人的事迹给你什么人生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梦”是新时期中国战略目标的制高点,但如果光有宏大高远的战略目标,却没有可操作的阶段性目标,并且没有保障阶段性目标顺利实现的有力举措,任何伟大的战略目标都只能是空想。因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的形成和提出充分说明:中国梦不是虚无缥缈的,而是实实在在、明晰可见的;中国梦不是遥不可及的,而是想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中国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分阶段、有步骤实现的。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对治国理政方式的探索经过了艰辛的历程。
时间 |
会议 |
内容 |
1978年 |
十一届三中全会 |
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方针 |
1997年 |
十五大 |
确立“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
2007年 |
十七大 |
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
2012年 |
十八大 |
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
2014年 |
十八届四中全会 |
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
(1)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知识,说明实现中国梦的政治学依据
(2)结合材料一,简述该探索历程中所体现的认识过程特点及其方法论原则;“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谈谈材料中所体现的方法论道理。
材料:十八大首次在报告中提出干部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执法;首次将“发展观”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首次提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10年翻番;首次提出“美丽中国”;首次提出“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十八大这道盛宴所带来的新感觉新味道。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说明上述“首次”所蕴含的哲理。
创客是指出于兴趣与爱好,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创客创业迎来黄金时代。
材料一:图:
注:据统计,2014年上半年,中关村新创办科技型企业已超过9000家,平均每天诞生科技型企业49家。
表:2011—2015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及全国城镇新增就业、失业率情况
|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
2014年 |
2015年 |
高校毕业生人数 |
660万 |
680万 |
699万 |
727万 |
749万 |
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
1500万 |
1266万 |
1310万 |
1100万 |
1500万 |
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 |
4.2% |
4.1% |
4.1% |
4.0% |
---- |
材料二:创客是创新和创业的载体,创客创业更是将创新驱动细化、具体化,能够促进新科技和新需求更快地对接。但中国的创客数量规模都较小,大多数创客在创业初期都遇到创业项目和创业产品难以与市场对接、没有资金支持等问题。为此,我国政府颁布了《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 进一步减税降费,提供租金低廉的创业空间;加大对企业科技研发的支持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实行证照合一。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运用“劳动与就业”和“宏观调控 ”的知识,说明国家应如何进一步推动创客创业?
(3)结合材料二,用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观点分析我国创客创业的状况。(10分)
安徽省在创新上下功夫,采取多项举措,激发创新活力,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创新消费 激发潜力】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安徽省消费已经进入了个性化、多样化为主流的新常态。在消费市场上,不断涌现的创新产品和服务供给,成了新的消费亮点。随着消费升级由基本的生存消费、健康消费到享受型消费,转换的过程当中会出现一些新的消费增长点,这些消费增长点是我们未来消费增长的基础,随着市场消费潜力的不断激发,未来消费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会越来越大。
(1)运用生产与消费的知识,分析材料蕴含的经济生活道理。
【创新驱动 推进发展】
安徽省通过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科技协同创新,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紧抓创新型省份建设契机,深化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切实增强创新活力,推进安徽发展不断升级。
(2)运用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结合材料,说明如何建设创新型省份。
【创新作品 共筑梦想】
安徽省文化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加强文化创新,开展了千名文化工作者下基层采风活动。在活动中,文化工作者们以“采”向人民汲取创作营养,以“创”为社会催生一大批情感真挚、生动活泼的优秀文化作品,以“送”为群众丰富文化生活,陶冶群众情操。
(3)根据材料,说明文化工作者下基层采风措施的文化生活意义。
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于2013年10月11日至26日在山东省举办,充分展示了近年来
我国文化艺术事业的最新成果。让我们走进“十艺节”,领略文化的魅力。
材料一 “十艺节”期间,各类艺术精品异彩纷呈,广大群众在尽情享受文化盛宴的同时,自身文明素质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升。山东省旅游局开展“看精彩十艺,游好客山东”活动,以“喜迎十艺节”为主题的文化休闲旅游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十艺节”的成功举办,让山东人更有底气和责任寻求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裂变,凝聚起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力量。
(1)结合《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体现了文化的哪些作用?(6分)
材料二 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标志((祥和))(右图),以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知意为载体,既融合了山东古文化、儒家文化的精髓,又凸显了和谐祥瑞的时代风尚。CHINA首字母“C”字形状,寓意中国艺术节面向世界、海纳百川的胸怀和熔铸百家的气魄。
(2)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结合“十艺节”标志的创作思路说明如何实现我国文化的创新。(6分)
材料三“十艺节”中,吕剧《一个钱包》感人肺腑,好评如潮。该剧根据山东省道德模范、文登市环卫工人李玉坤爱心助学的事迹改编而成。十几年来,李玉冲几乎将自己微薄收入连同检破烂的所得全部捐助贫困学生,默默奉献。她用朴实的行动阐释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诉说着新时期的价值观。她的爱心感染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捐资助学的队伍中来。
(3)运用文化建设中心环节的有关知识说明,李玉坤的感人事迹对青年学生有什么启示。(6分)
材料四 “十艺节”秉承“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这一宗旨,努力做好文化惠民:组委会将比赛和展演分散到全省17市,送戏进社区、村镇;劳动模范、低收入家庭等群体可免票观看,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了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4)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说明“十艺节”坚持文化惠民的哲学依据。(6分)
材料五 2013年10月29日,淄博被命名为“山东省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市”。该市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打造文化发展新优势:重点实施“文艺精品工程”,精神文化产品成果丰硕;以“创意淄博”建设为主题,组织举办淄博市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交易会、文化创意大赛暨创意周等大型活动;深化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力争文化产业产值每年以超过20%的速度增长,发展成为淄博市的支柱产业。
(5)结合材料分析,淄博市打造文化发展新优势的做法主要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些方法论原则。(8分)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
材料二:在国际分工中,中国的大多数制造业企业处于为国外品牌代工阶段,缺乏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核心技术;同一环节的企业的恶性竞争和经营上的分散,使得研发投入和技术积累举步维艰;居高不下的税收,企业经营中所面对的种种隐性成本等都使“中国制造”在国际产业链中不能取得应有的席位。中国制造急需升级。
(1)解读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根据材料一、二,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说明国家如何促使“中国制造”在国际产业链中取得应有的席位?
材料三: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需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健全立法机关主导、社会各方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和方式,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要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发展符合中国实际、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汲取中华法律精华,借鉴国外有效经验,但绝不能照搬外国法治理念和模式。
(2)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立法机关和公民应如何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3)运用“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传承”的相关知识,说明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既要汲取中华法律精华又要借鉴国外有效经验的正确性。
材料四:新常态下需要坚持党的领导,需要从严治党。两年多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贯彻落实八项规定,反“四风”走群众路线,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党风政风为之一振,清风正气扑面而来。有学生根据中国近两年多来的反腐实践得出结论:中国的反腐工作任重道远,但一定会取得胜利。其理由如下:第一,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开展的反腐风暴力度之大、范围之广、进展之速、战果之巨,实为改革开放以来所未有,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极大提升。第二,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执政党,党的先进性决定了中央对反腐败工作的坚定决心。反腐败维护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得到了人民的普遍欢迎和拥护。
(4)运用“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评析该学生的理由是否充分支持其结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35年以来,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越来越大。2013年12月,西方的圣诞节来临之际,北大、清华等高校10名博士联名抵制圣诞节,一时间网上掀起一阵“圣诞节,过还是不过”的争议。某地部分高校在当晚组织节日庆祝活动时也表示,过分渲染“圣诞狂欢”气氛,将削弱中国传统文化主体地位,学校不应提倡。
材料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5年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体制改革,不断扩大开放,影响深远,成就瞩目。这三十五年来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我国当前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经验,必须长期坚持。
(1)你是赞成或是反对过“圣诞节”诸类的“洋节”,请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阐明理由。
(2)结合这三十五年来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谈谈我国当前如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12分)
材料一: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在日常的生活中影响着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人格。有什么样的家风,往往就有什么样的做人做事态度、为人处世伦理,家风甚至影响了人们的一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风敦厚尤显重要。家风家训,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指引人们传播正能量。
材料二:在物质文化需求日益增长的今天,传统家风的传承显现出了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某地在开展传承家风的活动中结合本地实际培育特色,把感恩、平等、宽容等理念融入其中,更添加时代气息;充分发挥优秀家风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政府理清工作重点,做好公共服务工作。
(1)结合材料一,分析重视家风建设体现的哲学道理。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分析该地传承家风活动中做法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