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既体现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又体现唯物辩证法发展的观点的是
A.画饼充饥 | B.唇亡齿寒 |
C.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 D.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
“从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来说,改革会使人人受益”,但“改革不是一首田园诗,它伴随着泪和痛苦”。这两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主要是
A.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 B.整体由部分构成 |
C.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 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
下列对俗语、谚语和诗句所包含的哲理表述正确的是:
①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坚持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②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③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④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A.①④ | B.②④ | C.①③ | D.②③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1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是积极稳健、审慎灵活。一方面,面临严峻的就业问题,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所以要“积极”、“灵活”;另一方面,现在我们面临的通胀压力很大,要防止经济过热,所以要“稳健”、“审慎”。这启示我们
A.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 B.要勇于挑战和敢于创新 |
C.要抓住时机,促成飞跃 | D.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
下列对静止的看法正确的是( )
A.静止是绝对的不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
B.静止不是绝对的不动,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
C.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无条件的、相对的运动 |
D.静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是指永恒不动 |
“刻舟求剑”这一成语的哲学寓意是( )
①物质是运动的 ②世界是物质的
③绝对静止的事物是没有的 ④不能只承认物质而否认运动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毛泽东同志指出:“世界就是这样一个辩证法,又动又不动,静是不动没有,静是动也没有。”这告诉我们( )
A.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绝对运动 |
B.世界上的事物具有相对静止性 |
C.世界上一切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
D.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 |
鉴赏古诗名言,感悟深刻哲理,传承中华文化。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古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舌静。”
请问:以上白居易的古诗和王夫之的名言分别反映了什么哲学思想?
“任何一个有机体,在每一瞬间是它本身又不是它本身,始终处在不间断的变化之中”。这句话是说
①事物的变化是捉摸不定的
②事物的运动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④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2010年10月18日,十七届五中全会闭幕,会议审核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二个五年规划》,要求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要想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从哲学上看,必须要坚持
①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把握时代的脉搏
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③贯彻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④把哲学思想作为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2011年1月19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为国家主席胡锦涛举行欢迎宴会时引用谚语“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祝福两国,放眼未来。下列名言与该谚语体现相同哲理的是
①“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史记•高祖本纪》)
②“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北齐•杜弼《为东魏檄蜀文》)
③“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④“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古希腊•赫拉克利特)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2011年2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1年度主要工作安排》要求,在过去基础上继续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全面提升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全面推行国家基本药物质量新标准。上述材料表明
①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②事物运动是有条件的
③认识具有无限性和反复性 ④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从古代的“把酒问青天”、“嫦娥奔月”,到今天的“神舟”号系列升空,再到“天宫一号”的发射,太空将逐渐被我们所熟悉。这说明
①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②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是一帆风顺的
③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④实践决定认识,认识是实践的目的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