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对俗语、谚语和诗句所包含的哲理表述正确的是
①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坚持辩证的否定观
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③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④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A.①④ | B.②④ | C.①③ | D.②③ |
著名钢琴艺术家傅聪认为:学琴的人以为把手指练得飞快就会变成第二个郎朗,其实5-10年之后,只不过是多了一批“光彩的手指”而已,这与成为艺术家的境界相去甚远。这种学琴的方式问题在于
①忽视综合素质的培养 ②轻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③缺乏循序渐进的训练 ④违背了人才成才的规律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如果说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痛苦则是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音符;如果说人生是一望无际的大海,那么挫折则是其中骤然翻起的浪花;如果说人生是湛蓝的天空,那么失意则是一片漂浮的白云。我们可以从这首小诗中领悟到的哲理是
A.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
B.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
C.矛盾就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
D.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
有这样一道数学题:90%×90%×90%×90%×90%=59%。它告诉我们,一项工作做到90%已经很不错了,但经过环环相扣的一系列过程结束后,“很不错”的90分最终带来的结果可能是59分——一个不及格的分数。这就是过程控制效应。它启示我们:
①质变是量变的结果,要重视量的积累
②要抓住时机,实现事物的质变
③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④要立足整体,发挥整体统率作用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①④ |
下列既体现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又体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是 ( )
①郸学步 ②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③唇亡齿寒 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A.①② | B.②④ | C.③④ | D.①③ |
2010年,我国共出现15次沙尘天气过程,其中扬沙、浮尘过程6次,沙尘暴过程8次,强沙尘暴过程1次,共有15个省(区、市)的780多个县(市)受到沙尘天气影响,受影响土地面积320多万平方公里,受影响人口3.2亿。专家指出,沙尘天气的治理事业是长期的过程,一定要树立长期治理的理想,不要今年植树,明年就期望见效。这一观点从辩证法的角度看就是要 ( )
A.树立正确的意识,让意识决定物质 |
B.在前进中看到曲折,在曲折中看到光明 |
C.重视量的积累,不能急于求成 |
D.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 |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是唐朝诗人孟浩然的作品。“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体现的哲理是 ( )
A.自然界是客观的 | B.人类社会是客观的 |
C.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 | D.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
2011年5月28日,温家宝总理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要大力营造敢于怀疑批判和宽容失败的环境,促进我国科技进步和创新。这一论述的哲学依据是
①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重要条件 ②旧事物是新事物变化发展的基础
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④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③ |
近年来,现代都市生活中出现了“拼族”,就是几个消费意向相同的人聚在一起,共同进行消费。有人统计,“拼车”的可以节约50%以上的车费,“拼饭”的可以品尝几倍于自己餐费的美味……。“拼族”这一消费行为及其结果说明
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事物之间固有的联系是不存在的 |
B.量变是构成事物的成分在排列顺序和结构上的改变 |
C.整体具有部分所没有的功能 |
D.事物的矛盾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 |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的客观性是 ( )
A.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
B.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
C.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不能强加给事物 |
D.联系是客观存在的,是人们无法改变的 |
下列说法或做法,符合辩证否定原理的是( )
A.污染整治,节能减排 | B.是就是,不是就不是 |
C.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 D.将小麦磨成面粉 |
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 )
①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做好量的积累
②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符的陈规旧说
③敢于破除就观念,确立新观念
④敢于寻找新思路,开拓新境界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司马光看到小孩掉入水缸,不是按照常规让人脱离水,而是打破水缸,让水脱离人。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A.办事情必须充分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 |
B.必须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坚持两点论 |
C.办事情要敢于打破常规,逆向思维,创新思维 |
D.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和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