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专家指出,业已启幕的收入分配体制改革,若能通过适度的转移支付并强化制度执行力,则不仅能够实现财富积累有序转化为民生福利,有利于内需的内生性扩大,提升经济增长的福利效应,更有利于促使有效经济增长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常态,进而促成新一轮高质量的经济增长周期。这一论述的经济生活依据在于
①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②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③财政是实现国家职能的物质基础
④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2013年1月以来,北京、浙江等省市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上调后,北京市最低工资标准由每月1260元调整为1400元,浙江省由1310元调整为1470元。最低工资标准上调带来的影响是
①低收入者消费能力增强 ②企业用工成本上升
③政府财政支出增加 ④企业盈利减少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据统计,2012年农村居民的现金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7%。跑赢了GDP的增速。而且增速连续三年超过城镇居民,延续多年较快增长的好势头。农民增收呈现出“多轮驱动”的良好格局,得益于
①主要农产品产量增、价格好----财产性收入增长
②农村外出劳动力规模扩大和工资水平上升----工资性收入增长
③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更加有力----政策转移性收入增长
④农村土地流转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家庭经营性收入增长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材料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2020年要做到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社会和谐稳定。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是中共首次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目标。
有人认为,收入倍增也意味着“差距倍增”,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评析该观点。
2012年6月国务院决定全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筹资结构采取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办法,新农保的实施 ( )
①体现国家财政具有促进社会公平的作用
②说明财政可以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③说明财政具有促进经济平稳发展的作用
④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构建和谐社会
A.①② | B.②④ | C.②③ | D.①④ |
美国爆发占领华尔街运动,并迅速漫延至全国各大城市。运动发起者喊出了“我代表99%,不再忍受1%的贪婪与腐败”。给我们经济学的启示是 ( )
①坚持效率与公平并重,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
②整顿规范分配秩序,坚持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制度
③坚持公平民主制度,维护人民当家作主地位
④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目标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② | D.①④ |
2013年8月1日,酝酿数月的“营改增”(以前缴纳营业税的应税项目改成缴纳增值税)在山西正式拉开序幕。作为国内结构性减税的重要措施,“营改增”将对以前缴纳营业税的产品或服务项目,采取增值部分纳税的原则,减少重复征税。此举有利于( )
①维护社会公平,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②促进我国服务行业的发展,调整产业结构
③增加财政收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④发挥增值税作用,破解中小企业发展困境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创造条件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要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必须 ( )
①健全公民合法私有财产权的保护制度 ②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注重公平
③不断完善财产资本化的生产要素市场 ④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当前我国农业补贴的重心已由流通环节向生产环节、由消费者向生产者转变,初步形成了支持价格、直接补贴和一般服务支特相结合的农业补贴模式。我国农业补贴重心转变的目的在于( )
①增加农业生产者收入 ②优化农产品需求结构
③缩小农产品供需缺口 ④稳定农产品市场供给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十二五”规划纲要为中国勾画出未来五年发展蓝图,受到了各界瞩目。“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坚持扩大内需战略,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
材料一:
中国居民消费率与OECD平均消费率对比情况
注:①居民消费率是指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②OECD即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包括了几乎所有发达国家。
材料二: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居民收入不断提高,但在收入分配中出现了一些问题。1978年城乡居民收入之差是2.57倍,到2009年达到3.33倍;2000年,我国行业最高人均工资水平是行业最低人均工资水平的2.63倍,到2005年已增至4.88倍,而国际上公认行业间收入差距的合理水平在3倍左右;2008年西部的贵州与东部的浙江人均GDP之比为1∶3.3。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问题?(4分)
(2) 材料一和材料二有什么内在的经济联系?结合材料,并说明如何利用财政、税收来解决材料二中出现的问题。(6分)
(3)有人认为:“讲效率就没了公平,讲公平就没了效率”请就这一观点加以评析。
材料一:城镇化率通常指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城镇化过程是一个资源重新配置的过程。据有关专家预测,在我国,城镇化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就意味着约有2000万农村人口进入城镇生活,带动交通、供水、供电、通信、文化娱乐等公用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住房、就学、就业需求的急剧增加。据统计,每增加一个城镇人口可带动投资2.5万元,每建设1平方公里的城镇基础设施可带动1.5亿元的投资。
材料二:2011年,我国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1.27%,城市人口历史性地超过农村人口。大量人口转为市民后,消费水平与方式在发生变化,从买房、买家电、教育文化娱乐到吃穿用行,会产生巨大的消费转换效应,城镇化所能带动的内需是不可估量的。
联系材料一、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财政作用的有关知识,简述城镇化进程对我国扩大内需的意义。(5分)
(普通班做)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下列关于社会保障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属于初次分配,有利于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
②属于再分配,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保障人民生活
③基本医疗、基本养老、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
④慈善事业、商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有益补充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2011年年末,我国开始进行“营业税改增值税”的试点,试点行业选择了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在税种上,营业税、增值税分别属于( )
A.流转税、流转税 | B.流转税、行为税 |
C.流转税、财产税 | D.所得税、流转税 |
2012年2月,广州海关侦破全国首宗空港进出口渠道行业性鲜活海产品走私大案,查获一起低报价格走私进口鲜活海产品案,案值近3亿元人民币,涉嫌少缴关税5000万元。这种违反税法的行为属于( )
A.骗税 | B.欠税 | C.偷税 | D.抗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