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26分)
材料一:党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 “美丽中国”。“美丽中国”尊重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1)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分析建设“美丽中国”对个人消费、企业生产经营和国家发展可能带来哪些影响?
材料二:党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要在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高人民的消费和生活水平,通过扩大内需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来带动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从而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增加居民收入的意义。
材料三: 2012年11月26日,为庆祝党的十八大胜利闭幕,营造热爱文化,传承文化的良好氛围,四川合江县文广局组织合江县川剧团到尧坝镇开展了以“喜庆十八大文化农家乐”为主题的送文化下乡活动。此次文化下乡活动让尧坝镇群众事受了一场视听盛宴,活跃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了广大农民的文化素质,推进了社区文化建设,切实把党的十八大精神宣传到基层、宣传到一线、宣传到千家万户。
(3)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实施文化下乡活动的意义。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分). 2012年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做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一是保持适度的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105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8500亿元,继续代发地方债2000亿元并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二是继续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促进扩大内需和经济结构调整。三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有保有压,把钱花在刀刃上。继续向“三农”、民生、社会事业等领域倾斜,支持节能环保、自主创新和欠发达地区的建设。四是切实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增强内外部约束力,有效防范和化解潜在财政风险。同时,要依法加强税收征管和非税收入管理,严厉打击偷骗税行为,做到应收尽收。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回答:
(1)材料体现了2012年我国将继续实施什么财政政策?
(2)材料是怎样体现财政作用的?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制度建设的第一个行动就是进行“营改增”税制改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1 中国税收弹性系数变化情况

 
“九五”期间
“十五”期间
“十一五”期间
GDP增长率(%)
8.3
9.5
11.2
税收增长率(%)
16.3
19.5
21.8
税收弹性系数
1.37
2.24
1.95

注:税收弹性系数=税收增长率/GDP增长率。若税收增长率小于GDP增长率,即税收弹性系数小于1,则纳税人整体税负减轻。
表2: 中国基尼系数变化情况

20世纪80年代
2000年
2005年
2010年
0.21-0.27
0.412
0.485
0.481

注:基尼系数是反映居民之间收入差距的指标。0.3以下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5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材料二 有关专家指出,实现十八大提出的“收入倍增计划”离不开减税政策的实施,当前需要“放水养鱼”,提高企业的投资能力和居民的消费能力,释放经济的增长能量。
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请你为实现收入倍增计划提出合理建议。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扩大消费就是让老百姓有钱花、敢花钱。为实现这一目标,2012年政府作了如下努力:
一是出台各种调控政策,稳定物价、遏制通货膨胀。2012年上半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GPI)同比上涨3.3%,通货膨胀继续处于下行态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8 000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4.4%。
二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民生支出。2012年全国财政预算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为77877.56亿元,占2012年全国财政支出预算总量的62.7%。尽管今年我国财政收入增速放缓,但中央财政不断优化支出结构,增加财政补助规模,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减轻群众在教育、医疗、住房保障等方面的负担,增强城乡居民消费能力。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政府是如何“让老百姓有钱花,敢花钱”的。(15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 收入分配公平是影响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我国政府致力于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温家宝总理明确指出,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有效保护合法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尽快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请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一五”期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国家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情况

年份
2006年
2008年
2010年
年均增长
GDP(亿元)
216 314
314 045
397 983
11.2%
财政收入(亿元)
38 760
61 330
83 080
21.3%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元)
11 759
15 781
19 109
9.7%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元)
3 587
4 761
5 919
8.9%

材料二 “十二五”规划建议,第一次明确追求“民富国强”,而不是以往的“国富民强”。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解决民生问题有了物质基础,此时将“民富”放在重要位置,由“国富优先”向“民富优先”的转变,使发展成果惠及所有社会成员,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1)根据材料一,描述我国“十一五”期间经济发展态势。
(2)结合上述材料,联系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分析注重“富民”的经济意义。
(3)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说明“富民”的途径与措施。(10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近年来,“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假羊肉”、“毒生姜”等食品安全事件频发,消费者信心频受打击。一个个让人触目惊心的真相,使得大众不得不对食品生产商产生强烈的愤怒感,也不得不用一种异样的眼光来审视当今的问题食品企业。
材料二: 餐桌浪费令人触目惊心。据统计,中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500亿公斤,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每年最少倒掉约2亿人一年的口粮;全国一年公款吃喝开销就达3000亿元,挤占了教育、卫生、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支出。为此,中央出台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一系列规定,各级政府带头过紧日子,严查餐桌浪费。近来,一场拒绝“剩宴”的“‘光盘’行动”在民间迅速展开,倡议大家珍惜粮食,杜绝身边的浪费。
材料三: 结构性减税是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内容,对于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长远意义。国家结构性减税政策切实减轻了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人税费负担:全国924万余户个体工商户无需缴纳增值税和营业税;许多个人也因所得税起征点升高而受益;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和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减税;对蔬菜的批发、零售免征增值税,减轻物流企业和农产品生产流通环节的税收负担。
(1)结合材料一简略指出食品安全问题会带来哪些危害(8分)
(2)结合材料二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开展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活动 (6分)
(3)根据材料三,运用收入与分配的有关知识分析结构性减税对国家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8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社会各阶层广泛但程度不同地分享到经济发展的成果。
材料一

材料二 分配是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环节。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实行单一化的分配方式——平均主义,严重压抑了人们的积极性。如今的20年经济发展,得益于市场经济带来的各类生产要素效率的提高。
材料三 构建公平收入分配制度是政府的职责。政府要根据改革发展的进程和实际情况,不断对收入分配制度作出调整,最大限度地运用好收入分配这个政策杠杆,保持社会整体利益格局的大体平衡,防止由于政策失误或者政策反应迟缓,激化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只有这样,政府才算是一个合格的公共责任承担者和公共利益维护者,政府才能得到民众的信任和拥护,才能保证社会经济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
(1)材料一中的曲线图反映了一国居民消费和公共物品支出之间的关系。概括从A点移动到B点所反映的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积极变化;并运用《经济生活》中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二,从收入分配角度分析我国20年来经济发展的原因。
(2)结合材料三,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说明在构建公平收入分配制度中,政府应该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公共责任承担者和公共利益维护者。(12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一五”期间我国国家财政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情况

年份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财政收入
18.5%
24.24010
31%
23.1%
11.7%
21.3%
城镇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
10.33%
12.09%
17.24%
14.47%
8.83%
14.2%

材料二 “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快速增长,2006年- 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l 1.2%,到2010年我国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397983亿元,为“还富于民”提供了物质基础。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查和批准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规划与此前的规划有着本质差别,过去的规划追求“国强”,“十二五”规划则追求“民富”。“十二五”期间,我国政府将致力于全面均衡发展和收入分配改革,保持居民收入与GDP同步增长,控制收入差距扩大,让民众收入跑赢CPI,分享GDP发展实惠,从而实现中国经济社会由“国强”向“民富”的华丽转身。
(1)归纳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就怎样实现由“国强”向“民富”的“华丽转身”以促进社会公平?谈谈你的建议。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经济十年国民经济的变化情况(2002——2011)

比较项目
年均经济增长率
经济增长总量
占世界经济的份额及位次
对世界经济的累计贡献率
基本情况
10.7%
由10万亿到40万亿
由4.4%到10%
由第六位上升到第二位
超过20%,高于美国

材料二  中国经济十年城乡居民生活变化情况(2002——2011)

比较项目
人均收入(元)
恩格尔系数
 
城市居民
农村居民
城市居民
农村居民
2002年
7500
2500
37.7%
46.2%
2011年
19118
6194
36.3%
40.4%

 
注:近几年住房、汽车等大额家庭消费进入普及阶段,教育、医疗、通信、旅游、文化等消费支出所占比重迅速增加
材料三   1990年——2010年,我国政府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从11.7%上升到12.9%,企业资本收益从34.9%上升到42.1%。而居民劳动报酬从53.4%下降到45%。城乡居民收入比达到3-3倍,国际上最高在2倍左右。行业之间职工工资最高与最低相差15倍左右;收入最高的10%人群与收入最低的10%人群的收入差距,从1988年的7.3倍上升为2007年的23倍。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出什么经济现象,他们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3分)
(2)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结合材料三反映的问题,请你为国家将出台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建言献策。(8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材料一 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及家庭消费情况统计表

 
年份
项目
城镇居民
人均收入
农村居民
人均收入
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1978年
343.4元
133.6元
57.5%
67.7%
2002年
7702.8元
2475.6元
37.7%
46.2%
2011年
21810元
6977元
36.3%
40.4%

——摘编自《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是党首次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目标。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结合经济生活知识为政府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提出合理化建议。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2011年前三季度城乡收入持续增长

地区
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同比名义增长(%)
实际增长(%)
城镇居民
16 301
13.7
7.8
农村居民
5 857(现金)
20.7
13.6

 
图2:2011年前三季度GDP和CPI 走势

材料二: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政府部门公布的情况分析,新增就业的较好完成、最低工资的较快增长、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标准的继续提高、农产品生产价格(指农产品生产者出售农产品时的价格)的较快上涨等,是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特别是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较快增长的推动因素。
(1)材料一中图1和图2有什么经济联系?(6分)
(2)简述材料二中关于居民收入增长原因的《经济生活》依据。(10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3年1月23日,省长李斌在安徽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对过去一年发展成就从实体经济根基更实、主导产业“筋骨”更强、创新驱动活力迸发、国家战略全面覆盖、美好乡村放飞希望、改革红利温暖民生等几个方面进行的简练总结,并明确了未来五年的工作任务。报告直面民生热点,将环境污染治理、校车安全、医疗保障、物价等公众普遍关注的问题纳入其中,并提出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务以及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材料二 安徽省长李斌在参加滁州代表团讨论时说:“安徽要成功的抓住发展机遇期,必须通过改革解决深层次矛盾。地处中部的安徽从来不甘居中游,在我国改革进程中,安徽留下了闪光的印迹:小岗村的“大包干”,开启了中国改革大潮的先河;率先试点农村税费改革,催生了免除农业税这一千古变革……安徽人从来不缺乏改革的勇气,也不缺乏创新的智慧。改革创新是安徽崛起之魂、发展的永恒动力,也是安徽的重要名片、显著特色。”今天的安徽在中部崛起的国家战略推动下, 一项项改革在向纵深推进,发展活力在改革创新中释放,安徽的面貌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1)从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的角度谈一谈如何让“改革红利更好的温暖民生”,并从《政治生活》的角度,分析《报告》把“民生问题”始终放在极为重要地位的依据。
(2)结合材料三,运用《生活与哲学》社会发展规律的相关原理,分析李斌省长在讲话中中强调改革的原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畜牧业是赤峰市某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产业结构不合理、经营方式粗放是该区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为此,该区政府决定从管理体制、经管机制和生产方式上进行彻底变革,从根本上改变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现状;决定以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中的人工种草、棚圈建设、饲料机械和禁软舍饲建设项目为重点,积极发动群众,加快生态畜软业的发展,实现生态畜软业可持续发展。
材料二 该区政府对政每年安排部分专项经费,并随着对政收入的增加逐年加大政府对生态畜软业的投资力度。并对退拚还林还苹和因政策性减畜而减少的收入予以补偿。
(1)联系材料一,简要说明该区政府相关决策的历史唯物主义依据。
(2)运用“财政”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的认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公平”是人们普遗关注的问题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注:基尼系数的数位越低,表明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超均匀。国际通行标准是将基尼东数警戒后定为0.4。目前我国城乡差距约约3恰,按凰城镇工资统计,高收入行业和低收入行业差约为4倍。
材料二 分配是否公平关系到劳动者劳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关系列经济效率的提高,关系到杜会的和谐与稳定,关系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健康发展。面对一些人因不正当手段而获得的巨大财富,面对为富不仁,面对富二代炫富,一些社会学家深表忧虑,并以传统的“不患贫而患不均”思想对国家提出警示。
(1)材料一(含注)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
(2)联系材料二,从传统文化的继承的角度,分析说明应如何对待“不患贫而患不均”思想。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政治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原因及措施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