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2年10月1日,江苏、安徽两省正式启动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工作,这一改革为结构性减税拉开序幕。安徽、江苏两省认真准备,大胆尝试,力争为全国推开“营改增”树立典范。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在交通运输业和现代服务业中实行“营改增”的意义。
(2)上述做法体现了哪些辩证唯物主义道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党的十八大报告集中论述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其中在提到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时强调,要“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这一表述新意十足,内涵丰富,引起会场内外广泛关注。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他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二是要全面促进资源节约;三是要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四是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1)“十八大”指出,要发挥财政在生态建设中的作用。请指出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可以发挥哪些主要作用。
(2)从经济生活角度出发,为建设生态文明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2年9月18日至20日,温家宝在湖北就经济运行情况进行考察调研。就部分行业、企业面临着需求减少、订单难拿、能源资源价格较高、物流和人力成本持续上升、出口增长乏力等经营难题,温家宝建议相关企业:一要及时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坚持自主创新,闯出发展新路,提高企业竞争力;二要有信心,要对本行业和企业发展的形势做出科学判断;三要认识到,企业效益的根本是市场需求,要千方百计找准需求、开拓市场。四是关注人民利益,做有良心的经营者,满足消费者需求,在利益面前做出正确的抉择。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温家宝为企业发展提出的建议体现的哲学道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纵观这么多年党代会的报告,十三大是“在促进效率提高的前提下体现社会公平”;十四大是“兼顾效率与公平”,十五大是“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十六大则进一步发展为“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到了十七大就已经变成“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2012年11月8日召开的十八大发展到“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从提法的变迁很容易看出,收入分配改革的核心就是解决公平问题。
结合收入分配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我国强调解决公平问题的依据是什么?(6分)
(2)“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说明我国解决公平问题的措施。(8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为2008~2011年我国城乡居民文化消费占消费总支出的比例

注:①国际统计数据表明,一国一地人均GDP在3000美元左右,进入物质消费和精神文化消费并重时期;超过5000美元时,进入文化消费需求旺盛期。2008年我国人均CDP超过3000美元,2011年达到5432美元。
材料二   2012年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做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一是保持适度的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105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8500亿元,继续代发地方债2000亿元并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二是继续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促进扩大内需和经济结构调整。三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有保有压,把钱花在刀刃上。继续向“三农”、民生、社会事业等领域倾斜,支持节能环保、自主创新和欠发达地区的建设。四是切实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增强内外部约束力,有效防范和化解潜在财政风险。同时,要依法加强税收征管和非税收入管理,严厉打击偷骗税行为,做到应收尽收。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5分)
(2)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结合材料一就政府应如何解决材料二反映的问题提出建议。(9分)
(3)材料二是怎样体现财政作用的?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三农”问题的解决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2012年11月1日发布的《2012年中国农村政策执行报告》摘要指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增速继续快于城镇居民,城乡收入差距连续三年呈缩小态势。这三年农民收入快速增长的因素主要有:粮食价格稳中有升,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实现了增产和增收;国家对农业和农村的种粮等补贴力度的加大;随着外出务工工资水平的提高,选择外出务工的人数增加,广泛从事建筑、电子装配、服装加工等,推动了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增长;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民通过转让土地承包权等获得的收入也稳步增长。
材料二 根据刘易斯的人口转移理论(“刘易斯拐点”),当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完毕时,现代工业部门与传统农业部门就会产生劳动力竞争,劳动力工资水平由劳动力的生产效率决定,这时工资会不断提高。目前,城镇用工与农村用工的竞争已经展开,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去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山东沿海地区1500元以下的月工资水平,会普遍遇到招工难问题,而2000元以上这种情况就很少,很多农民工开始对工资水平和工作环境提出较高的要求。
材料三 某地政府针对种植面积大的卷心菜、土豆、芹菜之类的大路菜容易出现暴涨暴跌的现象,从最大程度维护和增加农民收益角度出发,组织有关部门定期发布全国各地的蔬菜种植面积、市场价格等方面的信息,联系客商,为菜农提供“市场导航”服务,指导菜农科学安排和生产。
(1)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农民收入快速增长的因素。
(2)联系材料二,谈谈在应对“刘易斯拐点”到来的过程中,劳动者和企业应做好哪些准备?
(3)根据材料三,从政治生活的角度,分析该地政府积极为菜农服务的原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增加居民收入,应理顺政府、企业、居民之间的分配关系。根据我国目前的分配状况,把“蛋糕”更多的切给居民。为此,政府既要做“加法”也要做“减法”。
运用财政的相关知识,谈谈政府如何通过做“加法”和“减法”来增加居民收入。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十二五”规划纲要为中国勾画出未来五年发展蓝图,受到了各界瞩目。“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坚持扩大内需战略,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
材料一: 
中国居民消费率与OECD平均消费率对比情况

注:①居民消费率是指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②OECD即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包括了几乎所有发达国家。
材料二: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居民收入不断提高,但在收入分配中出现了一些问题。1978年城乡居民收入之差是2.57倍,到2009年达到3.33倍;2000年,我国行业最高人均工资水平是行业最低人均工资水平的2.63倍,到2005年已增至4.88倍,而国际上公认行业间收入差距的合理水平在3倍左右;2008年西部的贵州与东部的浙江人均GDP之比为1∶3.3。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问题?(4分)
(2) 材料一和材料二有什么内在的经济联系?结合材料,并说明如何利用财政、税收来解决材料二中出现的问题。(6分)
(3)有人认为:“讲效率就没了公平,讲公平就没了效率”请就这一观点加以评析。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城镇化率通常指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城镇化过程是一个资源重新配置的过程。据有关专家预测,在我国,城镇化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就意味着约有2000万农村人口进入城镇生活,带动交通、供水、供电、通信、文化娱乐等公用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住房、就学、就业需求的急剧增加。据统计,每增加一个城镇人口可带动投资2.5万元,每建设1平方公里的城镇基础设施可带动1.5亿元的投资。
材料二:2011年,我国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1.27%,城市人口历史性地超过农村人口。大量人口转为市民后,消费水平与方式在发生变化,从买房、买家电、教育文化娱乐到吃穿用行,会产生巨大的消费转换效应,城镇化所能带动的内需是不可估量的。
联系材料一、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财政作用的有关知识,简述城镇化进程对我国扩大内需的意义。(5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制约了消费扩大,这是近年来我国消费率偏低、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连续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由于城镇居民中高收入阶层和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差距逐渐扩大,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预期不断下降,加上医疗、教育、住房等花费日益昂贵,对钱袋子产生“挤压”效应,中低收入者的消费欲望受到压抑,难以有效释放。此外,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证券投资市场持续低迷等因素,也让一些中高收入者财富缩水,收入预期下降,使这部分群体的消费意愿受到影响。
材料二:在我国收入分配中,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的比例持续下降了20多年,还不到GDP的40℅,这比世界上通行的60℅以上低了20多个百分点。再加上严重的收入分配不公,一定意义上激化了冲突:干群冲突、劳资冲突和贫富冲突。与此同时,过去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我国的四大差距(城乡差距、地区差距、人均收入差距、行业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有所扩大,这就使整个社会的利益格局呈现出极为复杂的局面。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已经陷入困境,不伤筋动骨,很难走出困境。温家宝总理在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抓紧制定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总体方案。
(1)请用消费的相关知识说明上述材料一体现的道理。
(2)结合材料二,依据《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怎样才能解决材料中反映出来的问题?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社会各阶层广泛但程度不同地分享到经济发展的成果。

材料二:分配是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环节。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实行单一化的分配方式——平均主义,严重压抑了人们的积极性。如今的20年经济发展,得益于市场经济带来的各类生产要素效率的提高。
材料三:构建公平收入分配制度是政府的职责。政府要根据改革发展的进程和实际情况,不断对收入分配制度作出调整,最大限度地运用好收入分配这个政策杠杆,保持社会整体利益格局的大体平衡,防止由于政策失误或者政策反应迟缓,激化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只有这样,政府才算是一个合格的公共责任承担者和公共利益维护者,政府才能得到民众的信任和拥护,才能保证社会经济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
(1)材料一中的曲线图反映了一国居民消费和公共物品支出之间的关系。概括从A点移动到B点所反映的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积极变化;并运用《经济生活》中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二,从收入分配角度分析我国20年来经济发展的原因。
(2)结合材料三,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说明在构建公平收入分配制度中,政府应该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公共责任承担者和公共利益维护者。(12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党的十八大勾画出中国未来发展的蓝图,某班同学就此问题展开研究性学习。
第一组同学收集资料,发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也在不断发展、完善,目标更高,标准更严。十六大提出“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十七大提出“202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十八大提出“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1)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变化。
第二组同学对收入倍增计划十分关注,他们认为收入倍增计划令人鼓舞,但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现实也令人忧虑。其中,有同学认为“向高收入者征收高额税收,可以解决收入差距扩大问题,促进经济增长。”
(2)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对该同学的观点进行评析。
第三组同学把目光聚焦到国家的政治建设上。他们注意到十八大报告中的又一亮点:要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即通过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等渠道,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
(3)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政府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我国加大了财政用于民生支出的力度,具体情况见下表:
2007—2011年我国财政用于民生支出(部分)情况表(单位:亿元)

 
2007 年
2008 年
2009 年
2010 年
2011 年
教育支出
7122.3
9010.2
10437.5
12450
14267.7
医疗卫生支出
1989.9
2575
3994.2
4745
6367
社会保障障和就业支出
5447.2
6804.3
7606.3
9081
10588.5

注:2007年一2011年我国财政收入由39373.2亿元増至103740亿元。(数据《中国财政统计年鉴》)
材料二  在2012年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提出议案489件,全国政协委员提交提案6069件,其中三分之二涉及民生问題。当前,政府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等。
(1) 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我国财政增加民生支出的意义。你认为我国还应采取哪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措施?
(2) 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府在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中行使的职权(或职能)及其作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注: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在家庭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一般来讲,恩格尔系数高于60%为绝对贫困,60%-50%为温饱型,50%-40%为小康型,40%-30%为富裕型。
(1)表格中的数据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试分析从2000年到2012年城乡居民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
材料二  2013年5月12日,河南省某市政府在向人代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和谐社会建设水平;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收入分配格局,使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贫困人口显著减少,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
(2)结合材料,运用“收入与消费的关系”的知识,说明该市确立上述发展目标的重要意义。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我国历届五年规划的经济增长目标和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目标

(注:当前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与此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趋势还未得到根本扭转,特别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区域间居民收入差距、行业间收入差距日趋明显。)
材料二: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更好地发挥积极财政政策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中的作用,结合税制改革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着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继续向教育、医药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严格控制行政经费等一般性支出,勤俭办一切事业。中央预算内投资主要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农业、水利、城市管网等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民生工程,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等领域。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分析国家财政的作用。
(3)结合材料一、二,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说明我国政府实施上述举措的依据。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政治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原因及措施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