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春节时,中国人总是想方设法回家与家人团聚,欢度佳节。春节也是人们集中购置年货、宴请亲朋,娱乐消遗的时候。据统计,人们在春节期间的消费额一般达到全年消费的20%——30%,有的高达60%——70%,其中不乏“突击消费”、“公关消费”、“人情消费”、“超前消费”等。对上述春节消费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

A.生活消费是居民个人的事,与国家无关
B.节日期间,物质消费比精神消费更重要
C.家庭消费应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D.应提高消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灰霾天气频频出现,导致空气净化器高价俏销。一些消费者尽管居住地空气质量良好,也禁不住商家的宣传攻势而跟风购买。某知名品牌借机夸大空气净化器效果以吸引消费者,被媒体曝光。这表明

A.购买空气净化器的行为都是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B.信息不对称会导致消费行为的盲目性
C.市场调节的弱点是无法解决的
D.企业应该遵守诚实守信的市场交易原则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二十多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中三大产业的比重发生了很大变化。

 
1990年
2000年
2010年
第一产业
27.1%
15.1%
10.2%
第二产业
41.3%
45.9%
46.8%
第三产业
31.6%
39.0%
43.0%

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可以推论出我国
A. 农业总产值逐渐减少
B. 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渐提高
C. 劳动者对服务业技能培训的需求上升
D. 劳务消费在居民消费中所占比重逐步增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贷款消费,认识正确的是(  )

A.消费者获得该商品—定期限内的使用权  B.贷款消费就是超前消费
C.以信用为基础 D.预支未来收入,满足消费需求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2010年春节长假中,文化消费成为“黑马”。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假日中吃类商品一枝独秀的时代已经不复存在,而与文化消费、精神消费有关的商品则日益畅销。由此可见(  )

A.我国已经进入享受型社会 B.居民家庭消费逐步向高层次发展
C.人们的消费心理影响消费行为 D.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日趋合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节俭是传统美德,而经济学家凯恩斯则提出了节俭悖论,认为节俭对个人、家庭来说是美德,而对社会来说则意味着消费的减少,会导致有效需求不足,阻碍经济发展,造成失业增加,收入较少。这说明

A.个人要坚持节俭,社会要扩大消费
B.消费决定生产,政府要引导消费
C.我们既要勤俭节约,又要适度消费
D.我们应重视消费对生产的影响,积极引导消费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经济学家的研究结果表明:当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后,居民消费率开始上升。2003年我国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人们的消费需求开始升级换代,对住宅、汽车、环境等方面的需求越来越高。这说明                                   

A.消费具有生产功能
B.消费结构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发展决定的
C.生存资料消费的比重逐渐增大
D.消费结构的变化推动了生产结构的变化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下列选项中体现老百姓生活质量提高的是                        (   )

A.拥有的消费资料和服务产品的数量多少和质量的好坏
B.老百姓生活的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不断改善
C.有较多的可以支配的时间用于精神文化生活和精神消费
D.人们闲暇时间的多少及其能否用于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CPI上涨是全球困惑,面对CPI上涨,我国政府可能采取的措施有

A.采取行政手段,规定商品市场价格 
B.提高工资和保障低收入者的收入 
C.稳定粮食和农业生产,保持农产品价格基本稳定 
D.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小幅加息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汽车作为高档消费品大量进入我国普通居民家庭,说明我国

A.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
B.居民家庭消费水平提高
C.居民生存资料消费数量减少
D.居民恩格尔系数变小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下图表为我国经济发展和能源消费情况。目前,我国工业化道路上中存在高投入、高产出、高耗能、高污染的现象。能源紧张、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己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GDP总量(亿元)
335353
360818
397983
GDP比上年增长(%)
9.6
8.7
10.3
能源消费总量(亿吨标准煤)
28.46
30.31
32.5
比上年增长(%)
7.2
6.5
5.9

上述材料反映的经济现象是
A.我国GDP总量逐年稳步增长
B.我国GDP增长速度逐年提高
C.我国近两年来能源消费总量增速有所回落
D.经济发展和能源消费的增长应该是同比例的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0年到2010年,我国GDP每年平均增长达10%以上;人均GDP已由人民币7858元上升到3万多元。社会的消费需求开始升级换代,人们对住宅、汽车、旅游等方面的需求越来越高,拉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这说明

A.居民生存消费的比重逐步增大 B.消费对生产具有动力功能
C.消费结构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发展决定的 D.消费结构的变化决定了生产结构的进步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6-2010年,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83.9%、81.9%、91.0%、138.9%和92.1%。国家积极运用拉动内需的政策对经济实现了有效的推动。“拉动内需”的内需是指(    )

A.投资需求 B.生产需求
C.消费需求 D.交换需求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换客”将自己的闲置物品发布到网站与网友交换,使过去的“买—用—闲置(或扔)”单线型消费变为现在的“用—换—用”循环型消费。这种变化

A.为事物创造出新的联系 B.反映了人的认识是实践的基础
C.是人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果 D.为事物建立了新的联系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把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更好地结合起来。控物价,就是继续采取综合措施,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防止价格走势出现反弹。为了控物价近年来国家采取的举措有(  )

A.用好相关政策,大力扶持生产
B.减少流通环节,降低运输成本
C.完善宏观调控,加强市场监管
D.加大司法打击力度,规范经营行为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政治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多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