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详细过程,你认为如何选择同位素标记的方案( )
A.用14C或3H培养噬菌体,再去侵染细菌 |
B.用18O或15N培养噬菌体,再去侵染细菌 |
C.将一组噬菌体用32P和35S标记 |
D.一组噬菌体用32P标记DNA,另一组噬菌体用35S标记蛋白质外壳 |
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 )
A.DNA是遗传物质 |
B.RNA是遗传物质 |
C.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
D.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含有“转化因子” |
如图表示同位素32P.35S分别标记T2噬菌体DNA和大肠杆菌的蛋白质(氨基酸),然后进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侵染后产生的子代噬菌体(10-1000个)与母代噬菌体形态完全相同,而子代噬菌体的DNA分子和蛋白质分子肯定不含有的标记元素是
A.31P | B.32P |
C.32S | D.35S |
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经培养、搅拌、离心、检测,上清液的放射性占 15%,沉淀物的放射性占85%。上清液带有放射性的原因最可能是( )
A.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 |
B.搅拌不充分,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未与细菌分离 |
C.离心时间过长,上清液中析出较重的大肠杆菌 |
D.32P标记了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离心后存在于上清液中 |
下列有关人类对遗传物质探索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
B.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采用了物质提纯、鉴定与细菌体外培养等技术 |
C.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证明了DNA是生物界中主要的遗传物质 |
D.烟草花叶病毒侵染烟草的实验证明了蛋白质和RNA是遗传物质 |
甲.乙为两种不同的植物病毒,下图1表示由病毒甲.乙经重组形成“杂种病毒丙” 的过程,用病毒丙单独侵染植物细胞,一段时间后,从植物细胞内可大量分离出的病毒是图2中的( )
肺炎双球菌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无毒的R型细菌,一种是有毒的S型细菌。将无毒的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患败血症死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在死亡的小鼠体内既能分离出S型细菌又能分离出R型细菌 |
B.在死亡的小鼠体内只能分离出S型细菌 |
C.这个实验证明了R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 |
D.在死亡的小鼠体内只能分离出R型细菌 |
下列对实验或方法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用低倍显微观察花生子叶中被苏丹Ⅳ染成橘黄色的脂肪粒 |
B.提取分离绿叶中的色素分别用无水乙醇和93号汽油 |
C.用标志重捕法测种群密度时,部分标志物的脱落会使测量结果偏小 |
D.可以使用含35S的NH4SO4培养基培养并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 |
下列有关遗传信息传递规律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遗传信息从RNA→DNA,需要逆转录酶的催化
B.遗传信息从RNA→蛋白质,实现了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
C.遗传信息从DNA→RNA,只存在A与U、G与C的碱基配对
D.遗传信息从DNA→DNA、从RNA→RNA,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用T4噬菌体浸染大肠杆菌,在感染后2、4、6、8、10min时向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的3H-尿嘧啶,培养适宜时间后,粉碎大肠杆菌分离得到RNA,并分别与热变性后的含T4噬菌体DNA单链组、含大肠杆菌的DNA单链组混合杂交,检测两组的放射性强度并把结果绘制成曲线。两组杂交后的结果分别对应的曲线是
A.b、a | B.c、d | C.d、c | D.a、b |
用噬菌体去感染32P标记的细菌,在细菌解体后含32P的是
A.子代噬菌体所有部分 | B.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 |
C.所有子代噬菌体DNA | D.只有两个子代噬菌体DNA |
下列有关生物科学研究的说法,正确的是
A.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方法不同,但实验思路是一致的 |
B.科学家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证明了DNA复制方式是全保留复制、边解旋边复制 |
C.摩尔根通过类比推理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
D.格里菲思的小鼠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通过把S型细菌和R型细菌经过的不同处理后注射小鼠,观察小鼠的死亡情况,可以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
下面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步骤示意图,对此过程的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选用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之一是其结构简单,成分只有蛋白质和DNA |
B.被35S标记的噬菌体是通过将其置于含有35S的培养基或培养液中直接获得的 |
C.离心后上清液的放射性很高,原因是被标记的DNA在上清液中 |
D.上图的实验充分说明了噬菌体的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 |
下列有关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的主要遗传物质是DNA |
B.小麦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 |
C.蓝藻的遗传物质的载体是染色体 |
D.HIV病毒的遗传物质水解后产生4种脱氧核苷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