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下列有关科学发现、科学家和科学家的思想或方法相互关系对应完全一致的有

科学发现
科学家
科学家的思想或方法
①酿酒中的发酵是由于酵母细胞的存在
巴斯德
显微镜观察
②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淀粉
萨克斯
植物绿叶光合作用
③光合作用中O2的来源
卡尔文
同位素标记H2180
④DNA是遗传物质
艾弗里
32p标记噬菌体的DNA
⑤膜由脂质组成的
欧文顿
细胞膜对不同的物质通透性不同
⑥亮一暗一亮结构三层结构
罗伯特森
电镜观察细胞膜

A.②③⑤    B.①④⑥     C.③④⑥    D.①②⑤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种细菌会在人类的细胞之间快速转移,使人患脑膜炎。其原因是该菌的一种名为InIC的蛋白可通过阻碍人类细胞中的Tuba蛋白的活性,使细胞膜更易变形而有利于细菌的转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Tuba蛋白和InIC蛋白的合成均需要内质网的加工
B.该菌使人类细胞发生变形,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C.该菌在人类的细胞之间快速转移依赖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D.该菌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生物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A.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时,用龙胆紫将DNA染色
B.分离烟草花叶病毒的RNA和蛋白质后,分别感染烟草,证明了RNA是遗传物质
C.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将酶和反应物混合后放置在不同的pH条件下处理
D.赫尔希和蔡斯分离提纯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进行研究,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表示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分析正确的是

A.能进行“乙→甲”过程的生物,其核酸中含有5种碱基
B.能特异性识别乙中密码子的分子,其基本组成单位与乙的相同
C.若丙分子含有200个碱基,其中胞嘧啶60个,且碱基可以任意排列,则理论上该分子有4100
D.“甲→乙”和“丙→丁”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大肠杆菌细胞中不能进行这两个过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噬菌体侵染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32P和35S标记噬菌体侵染普通的细菌,子代噬菌体核酸和外壳中均可检测到32P和35S
B.用普通噬菌体侵染32P和35S标记的细菌,子代噬菌体核酸和外壳中均可检测到32P和35S
C.用14C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普通的细菌,子代噬菌体核酸和外壳中均可检测到14C
D.用普通的噬菌体侵染14C标记的细菌,子代噬菌体核酸和外壳中均可检测到14C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研究人员模拟赫尔希和蔡斯所做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进行了以下两组实验:①用未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3H标记的大肠杆菌②用15N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以上两组实验,经过适宜时间保温后进行搅拌,离心等操作,可检测到( )

A.①组实验的放射性主要出现在上清液中,全部子代噬菌体蛋白质中含3H
B.①组实验的放射性主要出现在沉淀物中,全部子代噬菌体DNA中含3H
C.②组实验的放射性主要出现在上清液中,全部子代噬菌体蛋白质中含15N
D.②组实验的放射性主要出现在沉淀物中,全部子代噬菌体DNA中含15N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叙述与生物学史实相符合的是

A.孟德尔和摩尔根运用类比推理法发现了自由组合定律
B.赫尔希和蔡斯运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C.鲁宾和卡门利用荧光标记法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于水
D.达尔文和温特通过植物的向光性实验发现了生长素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生命科学研究方法和发展过程叙述,正确的是

A.罗伯特森通过电子显微镜发现了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
B.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C.卡尔文通过同位素标记发现了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
D.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对母本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科学研究方法和生物实验方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研究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同位素标记法
B.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定律——假说一演绎法
C.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和研究某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模型建构法
D.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与分离细胞器、细胞膜——对比实验法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赫尔希与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试验都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这两个实验在设计思路上的共同点是

A.重组DNA片段,研究其表型效应
B.诱发DNA突变,研究其表型效应
C.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
D.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DNA在亲代与子代之间的传递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同学分离纯化了甲、乙两种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重新组合为“杂合”噬菌体,然后分别感染大肠杆菌,并对子代噬菌体的表现型作出预测,见表。其中预测正确的是

“杂合”噬菌体的组成
实验预期结果
预期结果序号
子代表现型
甲的DNA+乙的蛋白质
1
与甲种一致
2
与乙种一致
乙的DNA+甲的蛋白质
3
与甲种一致
4
与乙种一致

A.1、3   B.1、4   C.2、3    D.2、4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了证明DNA是遗传物质,有人想用含32P噬菌体进行侵染细菌的实验,关于此次实验的做法及分析正确的是 

A.需用含有32P的培养基直接培养T2噬菌体
B.需用已被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已标记的大肠杆菌
C.若此次实验上清液中出现了大量放射性,原因可能是保温时间过长
D.离心的目的是让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和细菌分离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果用3H﹑15N﹑32P﹑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成分中能够找到的放射元素为

A.可在外壳中找到 3H﹑15N﹑32P﹑35S
B.可在DNA中找到 3H﹑15N﹑32P
C.可在外壳中找到 35S﹑32P
D.可在DNA中找到 15N﹑32P﹑35S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探索遗传本质的过程中,科学发现与使用的研究方法配对正确的是 

A.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运用了假说﹣演绎法
B.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运用了假说﹣演绎法
C.艾弗里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遗传物质是DNA
D.克里克等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发现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合成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需要

A.细菌的DNA和氨基酸
B.噬菌体的DNA及氨基酸
C.细菌的DNA和噬菌体的氨基酸
D.噬菌体的DNA和细菌的氨基酸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生物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