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用DNA酶处理S型肺炎双球菌,再使其与活的R型肺炎双球菌(无毒性)一起感染小鼠,结果是
A.小鼠不死亡 | B.小鼠死亡 |
C.从小鼠体内可分离得到S型活菌 | D.从小鼠体内可分离得到S型菌的DNA |
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将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下列能在死亡小鼠体内出现的细菌类型有
①少数无毒R型 ②多数无毒R型 ③少数有毒S型 ④多数有毒S型
A.①④ | B.②③ | C.③ | D.①③ |
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将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下列能在死亡小鼠体内出现的细菌类型有
①少数无毒R型 ②多数无毒R型 ③少数有毒S型 ④多数有毒S型
A.①④ | B.②③ | C.③ | D.①③ |
噬菌体在增殖过程中利用的原料是
A.噬菌体的核苷酸和氨基酸 | B.噬菌体的核苷酸和细菌的氨基酸 |
C.细菌的核苷酸和氨基酸 | D.噬菌体的氨基酸和细菌的核苷酸 |
一百多年前,人们就开始了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对此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最初认为遗传物质是蛋白质,是推测氨基酸的多种排列顺序可能蕴含遗传信息 |
B.格里菲思通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得出DNA是遗传物质的结论 |
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之所以更有说服力,是因为其蛋白质与DNA能完全分开 |
D.沃森和克里克运用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确认了DNA的分子结构 |
一百多年前,人们就开始了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对此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最初认为遗传物质是蛋白质,是推测氨基酸的多种排列顺序可能蕴含遗传信息 |
B.格里菲思通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得出DNA是遗传物质的结论 |
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之所以更有说服力,是因为其蛋白质与 DNA 能完全分开 |
D.沃森和克里克运用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确认了DNA的分子结构 |
为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详细过程,你认为如何选择同位素标记的方案( )
A.用14C或3H培养噬菌体,再去侵染细菌 |
B.用18O或15N培养噬菌体,再去侵染细菌 |
C.将一组噬菌体用32P和35S标记 |
D.一组噬菌体用32P标记DNA,另一组噬菌体用35S标记蛋白质外壳 |
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 )
A.DNA是遗传物质 |
B.RNA是遗传物质 |
C.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
D.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含有“转化因子” |
如图表示同位素32P.35S分别标记T2噬菌体DNA和大肠杆菌的蛋白质(氨基酸),然后进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侵染后产生的子代噬菌体(10-1000个)与母代噬菌体形态完全相同,而子代噬菌体的DNA分子和蛋白质分子肯定不含有的标记元素是
A.31P | B.32P |
C.32S | D.35S |
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经培养、搅拌、离心、检测,上清液的放射性占 15%,沉淀物的放射性占85%。上清液带有放射性的原因最可能是( )
A.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 |
B.搅拌不充分,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未与细菌分离 |
C.离心时间过长,上清液中析出较重的大肠杆菌 |
D.32P标记了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离心后存在于上清液中 |
下列有关人类对遗传物质探索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
B.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采用了物质提纯、鉴定与细菌体外培养等技术 |
C.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证明了DNA是生物界中主要的遗传物质 |
D.烟草花叶病毒侵染烟草的实验证明了蛋白质和RNA是遗传物质 |
甲.乙为两种不同的植物病毒,下图1表示由病毒甲.乙经重组形成“杂种病毒丙” 的过程,用病毒丙单独侵染植物细胞,一段时间后,从植物细胞内可大量分离出的病毒是图2中的( )
肺炎双球菌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无毒的R型细菌,一种是有毒的S型细菌。将无毒的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患败血症死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在死亡的小鼠体内既能分离出S型细菌又能分离出R型细菌 |
B.在死亡的小鼠体内只能分离出S型细菌 |
C.这个实验证明了R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 |
D.在死亡的小鼠体内只能分离出R型细菌 |
下列对实验或方法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用低倍显微观察花生子叶中被苏丹Ⅳ染成橘黄色的脂肪粒 |
B.提取分离绿叶中的色素分别用无水乙醇和93号汽油 |
C.用标志重捕法测种群密度时,部分标志物的脱落会使测量结果偏小 |
D.可以使用含35S的NH4SO4培养基培养并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