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 )
A.DNA是遗传物质 | B.RNA是遗传物质 |
C.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 D.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含有“转化因子” |
人类对遗传物质本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并证实了其传递规律和化学本质 |
B.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 |
C.生物体的性状完全由基因控制 |
D.根据沃森和克里克构建的DNA分子模型,每个磷酸基团上连接1个脱氧核糖 |
某研究人员模拟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
①S型菌的DNA+DNA酶→加入R型菌→注射入小鼠
②R型菌的DNA+DNA酶→加入S型菌→注射入小鼠
③R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S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
④S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R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
以上4个实验中小鼠存活的情况依次是( )
A.存活、存活、存活、死亡 | B.存活、死亡、存活、死亡 |
C.死亡、死亡、存活、存活 | D.存活、死亡、存活、存活 |
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分别用32 P和35S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未标记的细菌,噬菌体在细菌体内复制了三代,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可以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
B.含有32 P的子代噬菌体和含有35S的子代噬菌体分别占子代噬菌体总数的1/4和0 |
C.标记噬菌体的方法是分别用含32P的培养基和35S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
D.上述过程中噬菌体的遗传信息流动方向是:DNA→RNA→蛋白质 |
用经3H标记的n个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在普通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统计得知培养基中共有噬菌体m个,试问此时培养基中含有被标记的噬菌体的比例最高是:
A.n/m | B.2n/m | C.n/2m | D.n/(n+m) |
已知病毒的核酸有双链DNA、单链DNA、双链RNA、单链RNA四种类型。现发现了一种新病毒,要确定其核酸属于上述那一种类型,应该
A.分析碱基类型,确定碱基比率
B.分析碱基类型,分析核糖类型
C.分析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分析碱基类型
D.分析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分析核糖类型
病毒甲具有RNA甲和蛋白质甲,病毒乙具有RNA乙和蛋白质乙,若将RNA甲和蛋白质乙组合成另一病毒丙,并以丙感染寄主细胞,则寄主细胞中的病毒具有
A.RNA甲和蛋白质乙 | B.RNA甲和蛋白质甲 |
C.RNA乙和蛋白质乙 | D.RNA乙和蛋白质甲 |
在遗传物质探索的过程中,赫尔希和蔡斯设计了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
B.为了获得35S标记的噬菌体,可用含35S的完全培养基培养T2噬菌体 |
C.细菌裂解释放的噬菌体中,可检测到32P标记的DNA,检测不到35S标记的蛋白质 |
D.用同位素35S标记的一组实验中,放射性少量出现在试管的下层,可能是侵染时间过短所致 |
艾弗里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在R型细菌培养基中加入S型细菌的DNA后,培养一段时间,结果发现培养基中
A.既有R型细菌,也有S型细菌 |
B.只有R型细菌 |
C.只有S型细菌 |
D.既无R型细菌,也没有S型细菌 |
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形成子代噬菌体。这些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的原料来自于
A.亲代噬菌体外壳 | B.子代噬菌体外壳 |
C.噬菌体的化学成分 | D.细菌内的化学成分 |
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32P和35S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在下图中标记元素所在部位依次是
A.①④ | B.②④ | C.①⑤ | D.③⑤ |
对某一噬菌体的DNA用32P标记,对细菌的氨基酸用15N标记,让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已标记的细菌,最后释放出200个噬菌体,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全部噬菌体都含有31P | B.两个噬菌体含有32P |
C.全部噬菌体含有15N | D.两个噬菌体含有15N |
某研究人员模拟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中小鼠死亡的是( )
A.S型菌的DNA+DNA酶→加入R型菌→注射入小鼠 |
B.R型菌的DNA+DNA酶→加入S型菌→注射入小鼠 |
C.R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S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 |
D.S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R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