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位素标记法是生物学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下列关于此类叙述正确的是
A.用含有3H标记的尿嘧啶核糖核苷酸的营养液培养洋葱根尖,只在分生区细胞中检测到放射性 |
B.给小麦供应l4CO2,14C不会出现在叶肉细胞中 |
C.给豚鼠供应1802,不会呼出C18O2 |
D.赫尔希和蔡斯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标记元素在氨基酸的 R基 |
下图示某高等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几个时期,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有2个四分体 |
B.乙图中一定有等位基因存在 |
C.丙图内可能发生了基因重组 |
D.丙图表示次级精母细胞 |
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32P和35S标记噬菌体,请在下图中指出标记元素所在的部位依次是( )
A.①④ | B.②④ | C.①⑤ | D.③⑤ |
以下与遗传物质叙述正确的是
A.豌豆遗传物质是DNA和RNA |
B.甲流病毒的遗传物质含有S元素 |
C.T2噬菌体内碱基ACG参与组成的核苷酸有6种 |
D.可利用同位素示踪法证明DNA以半保留方式复制 |
用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经过一段时间的保温、搅拌、离心后发现放射性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沉淀物的放射性很低,对于沉淀物中含有少量的放射性的正确解释是
A.经搅拌与离心后还是有少量含有35S的T2噬菌体吸附在大肠杆菌上 |
B.离心速度太快,较重的T2噬菌体有部分留在沉淀物中 |
C.T2噬菌体的DNA分子上含有少量的35S |
D.少量含有放射性35S的蛋白质进入大肠杆菌内 |
下面是关于35S标记噬菌体侵染无标记细菌实验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
A.与细菌转化实验相同,都是根据遗传物质具有控制性状的特性而设计的 |
B.所使用的噬菌体,必须是接种在含35S的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中再释放出来的 |
C.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是为了把蛋白质和DNA分开再分别检测其放射性 |
D.新形成的噬菌体中没有检测到35S,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 |
下列关于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需对S型细菌中的物质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 |
B.配制培养基的成分应适合肺炎双球菌的生长和繁殖 |
C.转化的有效性与R型细菌的DNA纯度有密切关系 |
D.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
病毒甲具有RNA甲和蛋白质甲,病毒乙具有RNA乙和蛋白质乙.若将RNA甲和蛋白质乙组成一种病毒丙,再以病毒丙感染宿主细胞,则细胞中的病毒具有:
A.RNA甲和蛋白质乙 | B.RNA甲和蛋白质甲 |
C.RNA乙和蛋白质甲 | D.RNA乙和蛋白质乙 |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不能证明:
(1)DNA分子结构的相对稳定性 (2)DNA能自我复制,使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3)DNA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4)DNA能产生可遗传变异 (5) DNA是遗传物质 (6)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A.(1)(2)(3)(4) | B.(2)(3)(5) | C.(1)(4)(6) | D.(4)(6) |
目前流行的H5N1型禽流感病毒核酸中含有A、U、G、C四种碱基,这说明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
A.DNA B.RNA C.DNA和RNA D.DNA或RNA
下列不属于核酸生理功能的是()
A.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 B.对生物的遗传有重要作用 |
C.对生物的变异有重要作用 | D.是生物体内储能物质 |
用同位素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然后用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进入细菌体内的是
A.35S | B.32P | C.35S和32P | D.不含35S和32P |
噬菌斑(下左图)是在长满细菌的培养基上,由一个噬菌体侵染细菌后不断裂解细菌产生的一个不长细菌的透明小圆区,它是检测噬菌体数量的重要方法之一。现利用培养基培养并连续取样的方法,得到噬菌体在感染大肠杆菌后数量的变化曲线(下右图),对该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曲线a~b段噬菌体数量不变,说明噬菌体还没有开始侵染细菌 |
B.曲线a~b段细菌内正旺盛地进行细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
C.曲线b~c段所对应的时间内,噬菌体共繁殖了10代 |
D.限制c~d段噬菌斑数量增加的原因最可能是绝大部分细菌已经被裂解 |
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是
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②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③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④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 ⑤DNA的X光衍射实验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④⑤ |
关于T2噬菌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T2噬菌体的核酸和蛋白质中含硫元素 |
B.T2噬菌体寄生于酵母菌和大肠杆菌中 |
C.RNA和DNA都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
D.T2噬菌体可利用寄主体内的物质大量增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