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2012-2013学年江苏省南京市高二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考试生物试卷
下列关于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A.脱氧核糖是六碳糖 | B.乳糖存在于植物细胞中 |
C.淀粉的基本骨架是碳链 | D.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内储存能量的物质 |
蓝藻和水绵在细胞结构上最明显的区别是
A.有无细胞膜 | B.有无细胞质 | C.有无核膜 | D.有无细胞壁 |
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C、H、O、N、P元素组成
B.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C.蛋白质只有一条肽链
D.蛋白质只有调节功能
右图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b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 |
B.细胞膜的流动性与c、d均有关 |
C.d的种类和数量越多,细胞的功能越复杂 |
D.a在细胞膜的内侧,细胞发生癌变时a会增多 |
被喻为植物细胞内“生产蛋白质的机器”的是
A.叶绿体 | B.核糖体 |
C.高尔基体 | D.内质网 |
海洋中的电鳗有放电的现象,其电能的直接来源是
A.热能 | B.光能 | C.ATP | D.葡萄糖 |
下图示“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该实验结果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
A.专一性 | B.高效性 | C.多样性 | D.易失活 |
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下列参与暗反应必需的物质是
A.H2O、CO2、ADP | B.CO2、[H]、ATP |
C.H2O、CO2、ATP | D.[H]、H2O、ADP |
右图是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装置图,层析后得到不同的色素带,在暗室内用红光照射四条色素带,较暗的是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长期处于水淹的植物易烂根是因为无氧呼吸产生了酒精 |
B.酿酒过程中密封的目的是为了促使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 |
C.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均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
D.人体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共同产物 |
日本科学家利用皮肤细胞“炮制”出iPS细胞(多能干细胞),赢得了2012年诺贝尔医学奖。下图为该技术的操作流程模式图,根据图示推断iPS细胞
A.分化程度较低,能分化成多种细胞 |
B.水分减少,代谢速率较慢 |
C.分化形成的表皮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发生了变化 |
D.分化形成各种类型的细胞,实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
初级精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次级精母细胞时,染色体变化的重要特征是
A.着丝粒不分裂,同源染色体不分开 | B.着丝粒不分裂,同源染色体分开 |
C.着丝粒分裂,同源染色体不分开 | D.着丝粒分裂,同源染色体分开 |
酪氨酸酶存在于正常人的皮肤和毛囊等处的细胞中,它能促使酪氨酸转变为黑色素,若编码此酶的基因发生了突变将导致白化病,这种现象说明
A.性状的改变与基因无关 |
B.性状能控制基因的表达 |
C.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性状 |
D.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性状 |
下列关于孟德尔发现遗传基本规律成功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选用豌豆为实验材料是因为其相对性状少易观察 |
B.运用了单因子到多因子的研究方法 |
C.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
D.设计了测交实验验证对性状分离现象的推测 |
两对基因(A-a和B-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产生后代的纯合体中与亲本表现型相同的概率是
A.1/4 | B.3/4 | C.3/8 | D.3/16 |
右图是某遗传病系谱图,其中3号、4号是双胞胎。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遗传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
B.3号、4号性状差异主要来自基因突变 |
C.5号患者与正常的男性结婚,生患病女孩的机率低 |
D.3号、4号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4/9 |
下列关于DNA双螺旋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DNA分子中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成基本骨架 |
B.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 |
C.两条链上的碱基遵循A与U、G与C的配对原则 |
D.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核糖核苷酸链盘旋而成 |
用同位素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然后用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进入细菌体内的是
A.35S | B.32P | C.35S和32P | D.不含35S和32P |
有性生殖的生物,其后代个体之间的性状有一定的差异,造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基因分离 | B.基因突变 | C.基因重组 | D.染色体变异 |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与多样性形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
B.突变、选择和隔离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机制 |
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
D.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
下列关于艾滋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缺陷病 |
B.艾滋病的病原体是一种RNA病毒 |
C.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等途径感染 |
D.艾滋病病毒侵染人的B淋巴细胞,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 |
下图是某组织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的液体。则图中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
A.③ | B.④ | C.②④ | D.②③ |
右图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示意图,关于此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①中含有的物质是递质 |
B.④上有①中物质的受体 |
C.兴奋在②④之间传递是单向的 |
D.兴奋由②到④的传递都是电信号 |
下图是荷兰学者温特在1928年利用燕麦胚芽鞘所做的相关实验。该实验结果不能证明的是
A.胚芽鞘顶端能产生影响生长的物质 |
B.影响生长的物质自顶端向下运输 |
C.该物质能促进胚芽鞘的生长 |
D.单侧光使该物质在胚芽鞘内呈不均匀分布 |
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
B.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伸长生长 |
C.乙烯促进果实成熟 |
D.脱落酸促进种子的休眠并抑制其萌发 |
下图表示某海域一种鱼群增长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K值是环境容纳量 |
B.在K值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 |
C.在K/2值时种内斗争最剧烈 |
D.捕捞后维持在K/2值,有利于鱼群的可持续增长 |
下列不属于碳元素从生物群落中返回大气的途径的是
A.生物的呼吸作用 | B.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
C.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 D.森林的自燃起火 |
下图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依图判断不正确的是
A.该系统的总能量是草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
B.X中包括生物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
C.能量由肉食动物①传递到肉食性动物②的形式是化学能 |
D.能量沿草向肉食性动物②流动中逐渐增加 |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无机环境 |
B.生物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 |
C.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 |
D.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生物种间关系 |
下列关于生物实验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可观察到溶液变成紫色 |
B.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清中的蛋白质时,可观察到溶液变成砖红色 |
C.观察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被亚甲基蓝溶液染成蓝色的是活酵母菌 |
D.观察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现象时,液泡颜色由浅变深 |
在制作生态缸的实验中,以下关于生态缸设计的原理叙述不正确的是
A.要用无色透明玻璃,保证能量能输入生态缸 |
B.要定期通气,以保证各种生物的正常呼吸 |
C.要放在散射光处,以避免缸内的温度过高 |
D.水量应为容器的4/5,以使缸内储备一定量的空气 |
图1表示小麦细胞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生理状态,图2表示环境因素对小麦光合速率的影响(除图中所示因素外,其他因素均控制在最适范围内)。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小麦长期处于图1所示的环境条件下,则不能正常生长,原因是 。
(2)图2中M点之前限制小麦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 ,b点后限制小麦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 。若CO2浓度从a点突然降到b点时,小麦细胞中C3化合物含量短时间内的变化是 ,原因是 。
(3)请根据图2信息,提出增加大田小麦产量的可行性建议。
人的耳垢有油性和干性两种,是受单基因(A、a)控制的。有人对某一社区的家庭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表:
(1)控制该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判断的依据是 。
(2)从组合一的数据看,子代性状没有呈典型的分离比(3:1),其原因是 (不考虑调查样本数目对统计结果的影响)。
(3)一对干耳夫妇生了一个左耳是干性的、右耳是油性的男孩,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
(4)下图是某一家庭该相对性状的遗传系谱图,则Ⅲ7的基因型为 ,若人群中油耳杂合子的概率为1%,Ⅲ7与表现型为油耳的男性结婚,生出干耳子女的可能性为 。
( 6分)下图为胰岛B细胞和肝细胞参与血糖平衡调节过程的示意图,甲、乙分别代表两类血糖调节异常患者的细胞。据图回答:
(1)胰岛B细胞合成并分泌胰岛素,通过 运输,作用于肝细胞,促进 等过程(填图中数字序号),使血糖浓度降低。乙细胞因膜表面缺少 ,而不能接受胰岛素的调节作用。
(2)在体液免疫中,受到抗原的刺激, 细胞能产生抗体。抗体攻击甲细胞而使其功能受损,这类患者血液中的胰岛素浓度比正常人 。因抗体对自身的攻击而导致的这些疾病在免疫学上被称为 。
(6分)下面是利用人工湿地净化生活污水(主要含有机物)的原理简图。据图回答:
(1)人工湿地中的水生植物从上而下分别有芦苇等挺水植物,绿藻等浮游植物,黑藻等沉水植物,形成了该群落的 结构。图中芦苇、绿藻、黑藻属于生态系统中的 成分。
(2)该系统中,如果有过量污水流过则不能被充分净化,说明生态系统的 。
(3)输入该人工湿地的能量有 。若将其改造为湿地公园,则群落的演替方式为 。
(4)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 。
某学校的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探究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日周期性”的课题研究,以确定洋葱(染色体数2N=16)根尖取材的最佳时间。细胞分裂指数是衡量洋葱根尖细胞分裂状况的指标之一,分裂指数=(观察视野中分裂期细胞的平均数/总细胞平均数)×100%。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取多个已经培养好的洋葱鳞茎(根长约为5 cm左右)作为实验材料。
第二步:在某一天的8~18点时间段内每隔1小时,取3根洋葱根尖分别制成临时装片。 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如下:
①解离:剪取洋葱根尖2~3 mm,立即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混合液(体积比为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3~5min。
②漂洗:将根尖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 min。
③染色:将根尖放进盛有质量浓度为0.01 g/mL龙胆紫溶液的玻璃皿中染色3~5 min。
④制片:将根尖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镊子把根尖弄碎,盖上载玻片,用拇指轻轻按压载玻片。
第三步:观察、计数并记录结果。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改正制作临时装片步骤中的1处错误。 。
(2)步骤①解离的目的是 。
(3)该研究小组的同学最后把数据转变为下图1,据图得出的结论是 。
(4)图2表示在高倍镜下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时的一个视野,图中箭头所指的细胞正处于 期,该细胞不能进入下一分裂时期的原因是 。
(5)请画出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一个周期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曲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