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将分离后S型有荚膜肺炎双球菌的蛋白质外壳与R型肺炎双球菌混合注入小白鼠体内,小白鼠不死亡,从其体内分离出来的仍是R型肺炎双球菌。将分离后S 型肺炎双球菌的DNA与R型肺炎双球菌混合注入小白鼠体内,则小白鼠死亡,并从体内分离出来了S型有荚膜肺炎双球菌。以上实验说明了(  )

A.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可以互相转化
B.S型的蛋白质外壳可诱导R型转化为S型
C.S型的DNA可诱导R型转化为S型,说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D.S型的DNA可使小鼠致死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噬菌体的各种性状能传递给后代是通过(    )

A.噬菌体的DNA B.细菌的DNA C.噬菌体的蛋白质 D.细菌的核糖体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关于微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乳酸杆菌呼吸产物中不可能有酒精
B.蓝藻无叶绿体,但能进行光台作用
C.通过诱变育种可获得青霉素高产菌株
D.噬菌体由蛋白质和RNA组成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的遗传物质是(  )

A.RNA
B.DNA或RNA
C.DNA和RNA
D.DNA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相关实验中,叙述正确的是(   )

A.赫尔希和蔡斯用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可用含有充足营养物质的完全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同位素32P标记的一组中,上清液中放射性较强
D.艾弗里提取的DNA掺杂有非常少量的蛋白质,实验中没有完全排除蛋白质的作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若1个35S标记的大肠杆菌被1个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裂解后释放的所有噬菌体 (  )

A.一定有35S,可能有32P B.只有35S
C.一定有32P,可能有35S D.只有32P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以下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赫尔希与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是关于探究遗传物质的两个经典实验;
②科学家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侵染一段时间后搅拌、离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检测上清液中放射性32p约占初始标记T2噬菌体放射性的30%.在侵染时间内,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为100%.

A.离心后大肠杆菌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
B.搅拌使吸附的T2噬菌体与大肠杆菌分离
C.以上信息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②中上清液的放射性来自大肠杆菌的裂解
D.①中两者的关键设计思路都是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探究生物的遗传物质和遗传规律的漫长岁月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萨顿运用假说-演绎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
B.克里克将遗传信息传递的一般规律命名为中心法则
C.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最早证实DNA是遗传物质
D.赫尔希等人用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证实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是关于生物科学史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A.1665年英国科学家列文虎克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发现并命名了细胞
B.1928年,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遗传物质
C.19世纪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建立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和差异性
D.摩尔根通过假说—演绎法,证实了萨顿提出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关于对遗传物质化学本质的探索的经典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有几项(   )
①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②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
③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⑤噬菌体能利用宿主菌DNA为模板合成子代噬菌体的核酸
⑥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中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

A.1 B.2 C.3 D.4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科研小组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过程中搅拌时间与放射性强弱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实验过程中被侵染的细菌基本未发生裂解
B.实验过程中充分搅拌能使所有的噬菌体与细菌脱离
C.实验结果表明,做“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适宜搅拌时间为2 min左右
D.若搅拌4 min时被侵染的细菌下降为90%,则上清液中32P的放射性会增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用含32P和35S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将一个未标记的噬菌体在细菌中培养9 h,经检测共产生了64个子代噬菌体,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子代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一定具有放射性
B.噬菌体繁殖一代的时间约为1.5 h
C.DNA具有放射性的子代噬菌体占100%
D.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有一半不含35S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方法是同位素示踪法
B.用含32P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即可将32P标记至噬菌体的DNA
C.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与细菌混合一段时间后离心,结果沉淀物的放射性很高
D.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能将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0分,每空1分)某科学家做“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时,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某个噬菌体和细菌的有关结构或物质(如下表所示)。产生的100个子代噬菌体与亲代噬菌体的形状、大小完全一样。

(1)噬菌体在增殖过程中利用的模板和酶的提供者分别是                  
(2)子代噬菌体的DNA应含有表中的            元素,各     个和     个。
(3)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分子中都没有     元素,由此说明                     ;子代噬菌体蛋白质都含有  元素,这是因为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果用32P和35S分别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当它侵染到细菌体内,经10次复制后,所释放出来的子噬菌体中绝大部分: 

A.不含32P B.含32P C.不含35S D.含35S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生物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