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经过一段时间的保温、搅拌、离心后发现放射性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沉淀物的放射性很低,对于沉淀物中含有少量的放射性的正确解释是 ( )
A.经搅拌与离心后还是有少量含有35S的T2噬菌体吸附在大肠杆菌上 |
B.离心速度太快,较重的T2噬菌体有部分留在沉淀物中 |
C.T2噬菌体的DNA分子上含有少量的35S |
D.少量含有放射性35S的蛋白质进入大肠杆菌内 |
针对耐药菌日益增多的情况,利用噬菌体作为一种新的抗菌治疗手段的研究备受关注,下列有关噬菌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利用宿主菌的氨基酸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 |
B.以宿主菌DNA为模板合成子代噬菌体的核酸 |
C.外壳抑制了宿主菌的蛋白质合成,使该细菌死亡 |
D.能在宿主菌内以二分裂方式增殖,使该细菌裂解 |
下列关于生物的遗传物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某一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只能是DNA或RNA
B.除少数病毒外,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C.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酸
D.组成核酸的碱基有5种:A、T、G、C、U
赫尔希和蔡斯做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时,分别用35S、32P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未标记的细菌,若噬菌体在细菌体内复制了三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用32P和35S标记同一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 |
B.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将35S注入细菌细胞中 |
C.在子代噬菌体中,含32P的噬菌体占总数的1/4 |
D.该实验可以证明DNA是噬菌体的主要遗传物质 |
下面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步骤示意图,对此过程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选用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之一是其成分只有蛋白质和DNA |
B.被35S标记的噬菌体是接种在含有35S的培养基中直接获得的 |
C.实验中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是为了把DNA和蛋白质分离 |
D.在新形成的噬菌体中没有检测到35S,说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
如下图所示,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在培养有R型细菌的A、B、C、D四支试管中,依次分别加入从S型细菌中提取的DNA、DNA和DNA酶、蛋白质、多糖,经过培养,检查结果发现有R型细菌转化的是( )
下图为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部分图解,请据图回答
(1)该实验是 (填人名)所做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图解。
(2)在对R型细菌进行培养之前,必须首先进行的工作是 。
(3)依据上面实验的图解,可以作出____________________的假设。
(4)为验证上面的假设,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在该实验中加DNA酶,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过上面两步实验,仍不能说明 ,为此设计了右图实验,据此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该实验能够说明 。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关于这个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用32P或35S标记噬菌体不会影响其增殖活动 |
B.用32P或35S标记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离心,放射性同位素分布位置不同 |
C.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
D.获得32P或35S标记噬菌体的方法是在分别含有32P或35S的培养基上培养噬菌体 |
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正确组合是 ( )
A.研究DNA分子半保留复制——同位素标记法 |
B.摩尔根研究基因在染色体上——类比推理法 |
C.艾弗里研究DNA是遗传物质 ——同位素标记法 |
D.孟德尔揭示两个遗传规律———类比推理法 |
下列关于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
B.应分别用32P和35S标记的T2噬菌体进行侵染实验 |
C.可在完全培养基上培养所需噬菌体 |
D.32P和35S可分别用来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 |
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32P标记的基团是( )
A.氨基酸 | B.磷酸 |
C.脱氧核糖 | D.碱基 |
1928年,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成功的表明了( )
A.已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DNA已经失去活性而蛋白质仍具有活性 |
B.DNA是遗传物质 |
C.已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促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的活性物质 |
D.DNA是主要遗传物质 |
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
B.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培养 |
C.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沉淀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 |
D.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
下列结构中的遗传物质,能形成染色体的是
A.叶绿体、线粒体中的DNA |
B.受精卵细胞核中的DNA |
C.细菌、蓝藻中的DNA |
D.病毒体内的DNA或R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