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一瓶掺有酵母菌的葡萄糖液,吸进氧气的体积与放出二氧化碳的体积之比为3:5,这是因为( )
A.有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 |
B.有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 |
C.有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 |
D.有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 |
如图是探究酵母菌呼吸作用方式的实验装置.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在相同适宜的条件下,测定两装置的温度:T甲>T乙 |
B.若将装置甲改放成等量破碎的酵母菌细胞,其他条件不变,则测定的温度比之前低 |
C.装置乙中的葡萄糖液煮沸冷却后加入的目的是排除溶解氧,以控制实验的自变量 |
D.装置乙中酵母菌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没有热量散失,但生成少量ATP |
2014春•赣州期末)如图曲线表示在适宜温度,水分和一定的光照强度下,甲、乙两种植物叶片的CO2净吸收速率与CO2浓度的关系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O2浓度大于a时,甲才能进行光合作用 |
B.适当增加光照强度,a点将左移 |
C.CO2浓度为b时,甲乙总光合作用强度相等 |
D.甲乙光合作用强度随CO2浓度的增大而不断增强 |
甲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乙酵母菌进行发酵,若它们消耗了等量的葡萄糖,则两种酵母菌总计放出的二氧化碳之和与他们吸入的氧气的体积之比是
A.1∶2 | B.1∶1 | C.2∶3 | D.4∶3 |
下列有关生物体中“多少”的比较,错误的是( )
A.人剧烈运动时,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小于产生的二氧化碳量 |
B.正在生长的植物体光合作用固定的CO2总量大于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量 |
C.细胞内自由水的含量一般高于结合水含量 |
D.活细胞中,氢原子数目多于氧原子数目 |
如图表示细胞呼吸作用的过程,其中 1﹣3代表有关生理过程发生的场所,甲、乙代表有关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场所1、3发生的过程分别称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 |
B.1 和 2 所含酶的种类相同 |
C.场所1、2、3发生的过程产生 ATP最多是在场所2 |
D.甲、乙分别代表丙酮酸、H+ |
将一份刚采摘的新鲜蓝莓用高浓度的CO2处理48h后,贮藏在温度为1℃的冷库内。另一份则始终在1℃的冷库内贮藏。从采后算起每10天取样测定其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计算二者的比值得到下图所示曲线。
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比值大于1,表明蓝莓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
B.第20天对照组蓝莓产生的乙醇量高于CO2处理组 |
C.第40天对照组蓝莓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 |
D.贮藏蓝莓前用CO2短时处理,能抑制其在贮藏时的无氧呼吸 |
在测试某人运动过程中得到如下所示的曲线,甲表示某人剧烈运动2分钟理论所需的氧量,乙表示运动及恢复过程的氧耗量。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测试过程中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溶胶、线粒体 |
B.测试过程中厌氧呼吸产生的CO2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
C.甲、乙差异说明在剧烈运动过程中厌氧呼吸与需氧呼吸共同参与 |
D.运动过程中产生的乳酸,会经过血液循环到达肝脏再生成葡萄糖 |
土豆在纯空气中贮藏1周,然后在纯氮气中贮藏1周,最后又置于纯空气中贮藏.在实验中测定了释放的CO2,实验结果如图.在第三周中多产生和释放的CO2可能来源于( )
A.乙醇 | B.丙酮酸 |
C.乳酸 | D.[H] |
真核细胞中,下列代谢过程在生物膜上进行的是 ( )
A.有氧呼吸中[H]和氧的结合 |
B.转录时 mRNA 的合成 |
C.翻译时氨基酸的脱水缩合 |
D.光合作用中 ATP 的水解 |
下图是某动物体细胞呼吸的过程。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4、6分别是水和氧气 | B.3产生于线粒体基质 |
C.产生的8主要用于合成ATP | D.植物细胞也能进行该过程 |
下图是酵母菌细胞呼吸类型研究的探究装置图(不考虑物理膨胀),用下图两装置进行2小时的实验,下面对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装置1液滴左移距离和装置2中液滴右移距离相等时,说明酵母菌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相等 |
B.装置1中液滴向左移动的距离仅代表2小时需氧呼吸的强度,与厌氧呼吸无关 |
C.若装置1中液滴不移动,则说明酵母菌失活了 |
D.若装置2中液滴不移动,则说明装置2内的气体成分及比例未发生改变 |
下列有关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中产生的[H]都能与氧气结合生成水 |
B.适宜的光照条件下叶绿体和线粒体合成ATP都需要氧气 |
C.CO2的固定发生在叶绿体中,葡萄糖分解成CO2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中 |
D.动物细胞的无氧呼吸产生的是乳酸,没有CO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