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分,每空1分)科学家们用长穗偃麦草(二倍体)与普通小麦(六倍体)杂交培育小麦新品种—小偃麦。相关的实验如下,请回答有关问题。
(1)长穗偃麦草与普通小麦杂交,F1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为________。长穗偃麦草与普通小麦杂交所得的F1不育,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可用________处理F1幼苗,获得可育的小偃麦。
(2)小偃麦中有个品种为蓝粒小麦(40W+2E),40W表示来自普通小麦的染色体,2E表示携带有控制蓝色色素合成基因的1对长穗偃麦草染色体。若丢失了长穗偃麦草的一个染色体则成为蓝粒单体小麦(40W+1E),这属于________变异。为了获得白粒小偃麦(1对长穗偃麦草染色体缺失),可将蓝粒单体小麦自交,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两种配子,其染色体组成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种配子自由结合,产生的后代中白粒小偃麦的染色体组成是________。
(3)为了确定白粒小偃麦的染色体组成,需要做细胞学实验进行鉴定。可取该小偃麦的________作实验材料,制成临时装片进行观察,其中________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最清晰。
假设A,b代表玉米的优良基因,这两种基因是自由组合的。现有AABB,aabb两个品种,为培育出优良品种AAbb;可采用的方法如图所示。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由品种AABB、aabb经过①、②、③过程培育出新品种的育种方式称为 ,其原理是此过程中会出现 。应用此育种方式一般从F2才能开始选育AAbb个体,是因为 .
(2)若经过过程②产生的子代总数为1552株,则其中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在理论上有 株。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经过过程③,子代中AAbb与aabb的数量比是 。
(3)过程⑤常采用 方法得到Ab个体。与过程“①②③”的育种方法相比,过程
⑤⑥的优势是 。
(4)过程⑦的育种方式是 。
下图表示某一观花植物花色形成的遗传机理,其中字母表示控制对应过程所需的基因,且各等位基因表现出完全显性,非等位基因间独立遗传。若紫色色素与红色色素同时存在时,则表现为紫红色。请回答:
(1)该植物花色的遗传遵循 定律。
(2)若同时考虑三对等位基因,则能产生含红色色素的植株基因型有 种,紫花的植株基因型是 。
(3)现有纯合紫花的植株与纯合红花的植株杂交,所得F1的表现型为 。F1自交,则F2中白花的植株所占的比例是 ,紫红花的植株所占比例是 。
(4)已知该植物为二倍体,某植株某性状出现了可遗传的新表现型,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来鉴定这个新表现型的出现是由于基因突变还是染色体组加倍所致?(写出实验思路) 。
(5)某花农只有纯合紫花的植株和纯合红花的植株,希望能在最短时间内培养出可稳定遗传的白花植株,可采用的育种方法是 ,该育种方法依据的主要原理是 。
下图表示番茄植株(HhRr)作为实验材料培育新品种的途径。请据图分析回答:
⑴要尽快获得稳定遗传的优良品种应采用途径 ,该过程中秋水仙素的作用机理是 。
⑵品种A与途径3中幼苗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 ,品种C的基因型是 。
⑶品种C与B是否为同一个物种? ,原因是 。
⑷途径4依据的原理是 ,此途径与杂交育种相比,最突出的优点是 。
⑸为确认某植株是否为单倍体,应在显微镜下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染色体,观察的最佳时期为 。
⑹若想获得无籽番茄可用适宜浓度的 涂在未受粉的番茄的雌蕊柱头上。
玉米(2n=20)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有宽叶和窄叶,抗病和不抗病等相对性状。
I.下图为利用玉米的幼苗芽尖细胞进行实验的流程示意图。请分析并回答:
(1)基因重组发生在图中 (填编号)过程,图中秋水仙素的作用是 。利用幼苗2培育出植株B育种过程的最大优点是 。
(2)植株A的体细胞内最多时有 个染色体组,过程③中能够在显微镜下看到染色单体的时期是 。植株C属于单倍体是因为 。
II.已知玉米宽叶(A)对窄叶(a)为显性,在苗期便能识别出来,并且杂交种(Aa)所结果实与纯合品种相比表现为高产。某农场在培育杂交种时,将纯种宽叶玉米和纯种窄叶玉米进行了间行种植,但由于错过了人工授粉的时机,结果导致大面积自然授粉。
(3)按照上述栽种方式,F1植株的基因型有 种。
(4)如果用上述自然授粉收获的种子用于第二年种植,预计收成将比单独种植杂交种减产8%,因此到了收获季节,应收集 (宽叶、窄叶)植株的种子,第二年播种后,在幼苗期选择 (宽叶、窄叶)植株栽种,才能保证产量不下降。
(5)玉米花叶病由花叶病毒引起,苗期出现黄绿相间条纹状叶。已知抗花叶病(b)为隐性。现有纯种宽叶不抗病与纯种窄叶抗病两品种玉米,要获得高产且抗花叶病的品种,可用两纯合亲本进行 ,得到F1,再用F1进行 ,即能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所需品种植株,其基因型是 。
棉花是自然界中纤维素含量最高的天然产物,如图表示棉花的两个品系的部分染色体及基因组成:I、II表示染色体,D为矮化基因,T为抗虫基因,均为显性,d为高杆基因。乙品系是通过基因工程获得的品系。
(1)乙品系是将 通过体外重组后导入受体细胞内,该过程需使用的工具酶是 。
(2)T基因的特性是能控制合成有关的毒蛋白。其转录时,首先是______________与基因的启动子结合,基因的相应片段双螺旋解开,该过程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____。
(3)甲和乙杂交得到F1 ,F1基因型有 种。请画出F1能产生dT配子的次级精母细胞后期图(假设不发生交叉互换,只需画出I、II染色体,要求标出相应基因,请画在下边的线框内)。
(4)棉花的纤维大多数为白色,但也存在彩色棉花。在某一个彩色棉花种群中,测得存在的基因型及表现型个体数如下表:
总数 |
基因型、表现型及个体数 |
|||||
E+E+ (深红色) |
E+E (红色) |
E+e (浅红色) |
EE (灰色) |
Ee (浅灰色) |
ee (栗色) |
|
760 |
180 |
230 |
0 |
120 |
230 |
0 |
如果红色的棉花与浅灰色的棉花杂交,后代中灰色的棉花所占比例是__________;市场调查发现浅红色的棉花最受欢迎,现在想要尽快选育出较多浅红色的棉花品种,应该选择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棉花品种进行杂交。
刺毛鼠的背上有硬棘毛(简称有刺),体色有浅灰色和沙色,浅灰色对沙色显性。在实验中封闭饲养的刺毛鼠群体中,偶然发现了一只无刺雄鼠,并终身保留无刺状态。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产生该无刺雄鼠的原因是 。有刺基因和无刺基因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
(2)让这只无刺雄鼠与有刺雌鼠交配,F1全有刺;F1雌雄鼠自由交配,生25只有刺鼠和8只无刺鼠,其中无刺鼠全为雄性。这说明有刺和无刺这对相对性状中_________是隐性,控制有刺无刺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___染色体上。
(3)若控制体色的基因为A、a,有刺无刺的基因为B、b,则浅灰色无刺雄鼠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如果它与沙色有刺雌鼠交配子代的表现型为浅灰无刺:浅灰有刺:沙色无刺:沙色有刺为1:1:1:1,则沙色有刺雌鼠基因型为___________。
(4)刺毛鼠的染色体组成2n=16。如果此无刺雄鼠与有刺雌鼠交配,生了一个染色体组成是14+XYY的子代个体,则其原因应是亲代中的雄鼠在减数第________次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差错;此次减数分裂同时产生的另外三个精子的染色体组成应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要繁殖出无刺雌鼠,则最佳方案是:先让此无刺雄鼠和纯种有刺雌鼠交配,然后再让_______与__________交配。
出芽酵母的生活史如下图1所示,其野生型基因发生突变后,表现为突变型(如图2所示)。研究发现该突变型酵母(单倍体)中有少量又回复为野生型表现型,请分析回答:
(1)酵母的生殖方式Ⅱ与Ⅰ、Ⅲ相比,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能发生 ,因而产生的后代具有更大的变异性。
(2)依据图2和表1分析,A基因的突变会导致相应蛋白质的合成 ,进而使其功能缺失。
(3)研究者提出两种假设来解释突变型酵母回复为野生型表现型的原因。
①假设一:a基因又突变回A基因。提出此假设的依据是基因突变具有 性。
②假设二:a基因未发生突变,编码能携带谷氨酰胺的tRNA的基因B突变为b基因(a、b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在a基因表达过程中,b基因的表达产物携带的氨基酸为________,识别的密码子为 ,使a基因指导合成出完整的、有功能的蛋白质。
(4)为检验以上假设是否成立,研究者将回复后的单倍体野生型酵母与原始单倍体野生型酵母进行杂交,获取二倍体个体(F1),培养F1,使其减数分裂产生大量单倍体后代,检测并统计这些单倍体的表现型。
①若F1的单倍体子代表现型为 ,则支持假设一。
②若F1的单倍体子代野生型与突变型比例为3:1,则支持假设二,F1的单倍体子代中野生型个体的基因型是 ,来源于一个F1细胞的四个单倍体子代酵母细胞的表现型及比例可能为 。
I.玉米籽粒颜色的黄色(T)和白色(t)基因位于9号染色体上(含异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现有基因型为Tt的黄色籽粒植株甲,其细胞中9号染色体有一条异常。
(1)为了确定植株甲的T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还是异常染色体上,最简便的方法是让其 产生F1。如果 ,则说明T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上;如果 ,则说明T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
(2)以植株甲为父本,正常的白色籽粒植株为母本杂交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株黄色籽粒植株乙,其9号染色体上基因组成为Ttt,且T位于异常染色体上。该植株的出现可能是由于 造成的。
(3)若(2)中的植株乙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3条9号染色体会随机地移向细胞两极并最终形成含l条和2条9号染色体的配子,形成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是 ,以植株乙为父本进行测交,后代中得到的含异常染色体的植株占 。
Ⅱ.某科研小组利用转基因技术,将豌豆的A(抗虫基因)导入玉米体细胞.以获得具有抗虫性状的新品种。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要从豌豆中获得抗虫基因,可首先建立豌豆的基因组文库,再从中 出所需的抗虫基因。理论上,基因组文库含有生物的全部基因,cDNA文库中含有生物的 基因。
(2)利用PCR技术扩增抗虫基因时,需要在反应体系中添加的有机物有 、 、4种脱氧核苷酸和耐热的DNA聚合酶,扩增过程可以在PCR扩增仪中完成。
(3)导入抗虫基因的玉米细胞通过 技术培养成完整植株,该技术包括 和 两个阶段。
(4)若要检查杂交细胞中是否具有A基因,在分子水平上,常采用 技术,该技术用到DNA分子探针,常用 或荧光标记。
藏报春花的花色表现为白色(只含白色素)和黄色(含黄色锦葵色素)一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共同控制,生化机制如下图甲所示。为探究藏报春花色的遗传规律,进行了杂交实验,结果如图乙所示:
(1)图甲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是基因通过______________,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2)亲本中开黄花植株的基因型为 。根据F2中表现型及比例判断,藏报春花色遗传遵
循 规律。
(3)图乙中F2白花藏报春中,部分个体无论自交多少代,其后代表现型仍为白花,这样的个体在F2代白花藏报春中的比例为 ;还有部分个体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它们的基因型是 。
(4)在上述不发生性状分离的白花植株子代中,偶然发现了一株黄花植株,欲知道此黄花植株的出现是由于基因突变还是染色体缺失所致,请设计一个最简单方案予以判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A、B、C、D、E分别表示几种不同的育种方法,根据图回答:
A.
B.
C.
D.
E.
(1)A图所示过程称克隆技术,新个体丙的性别决定于________亲本。
(2)在B图中,由物种P突变为物种P′,是指导蛋白质合成时,③处的氨基酸由物种P的________改变成了________。(缬氨酸GUC;谷氨酰胺CAG;天冬氨酸GAC)
(3)C图所表示的育种方法最常用的做法是在①处____________。
(4)D图表示的育种方法是杂交育种,若要在F2中选出最符合生产要求的新品种,最简单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5)E图中过程②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与D方法相比,E方法的突出特点是__________。
某雌雄同株的二倍体植物宽叶(M)对窄叶(m)为显性,高茎(H)对矮茎(h)为显性,红花(R)对白花(r)为显性。基因M、m与基因R、r在2号染色体上,基因H、h在4号染色体上。
(1)植物出现窄叶是宽叶基因突变导致的,M基因突变前的部分序列(含起始密码信息)如图所示(注:起始密码子为AUG)。
图中所示的M基因片段在转录时,________链作为模板链;转录时________酶与DNA分子的 结合;正常情况下基因M在细胞中最多有________个。
(2)现有一个宽叶红花变异个体,基因型为MR,请你用竖线(|)表示相关染色体,用点(·)表示相关基因位置,该植株的体细胞中的基因M、R与染色体关系示意图为________(写出一种情况),该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中的____________。该植株与基因型为mmrr的个体杂交获得F1,请用遗传图解表示该过程。(说明:①各种配子的活力相同;②不要求写出配子;③只要求写出一种情况。)
(3)用某植株(MmHh)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用秋水仙素处理________(填“幼苗”“休眠的种子”“萌发的种子”或“幼苗或萌发的种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形成可育纯合子。
分析回答有关玉米遗传变异的问题:
(1)为研究玉米早熟和晚熟(由E、e、F、f两对基因控制)的遗传规律,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1:早熟×晚熟→F1表现为早熟F2表现为15早熟:1晚熟;
实验2:早熟×晚熟→F1表现为早熟F2表现为3早熟:1晚熟;
实验结果表明:控制早熟、晚熟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上,实验1中F2早熟品种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实验2中亲本早熟品种的基因型为________。
(2)玉米籽粒的黄色和白色分别由位于9号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T和t控制。
①为了确定图甲植株A(杂合子)中的T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还是异常染色体上,最简单的方法是让其________产生后代(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若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则说明T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
②已知黄色基因T纯合时致死,则随机交配的玉米群体中,T基因的频率会逐代_______;9号染色体上还有另一纯合致死基因B,其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如图乙,若图中所示的玉米品系自由交配(不考虑交叉互换),其子代中杂合子的概率是________;利用图乙所示的玉米来检测某白色玉米的9号染色体上是否出现了决定新性状的隐性突变基因,做了图丙的实验(不考虑交叉互换及其他的基因突变):
若F2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则说明待检测玉米的9号染色体上没有出现决定新性状的隐性突变基因;
若F2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则说明待检测玉米的9号染色体上出现了决定新性状的隐性突变基因。
豚鼠毛色的黄色基因R与白色基因r是位于9号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已知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精子不能参与受精作用。现有基因型为Rr的异常黄色雌豚鼠甲(含有异常9号染色体的豚鼠为异常豚鼠),其细胞中9号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图1所示。
(1)用甲豚鼠与正常的白色豚鼠作亲本杂交,其F1随机交配所得的F2中表现型及比例为 。其中异常白色豚鼠所占比例为 。
(2)如果以图2所示染色体的雄豚鼠与正常的白雌豚鼠杂交,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只黄色豚鼠,经检测染色体组成无异常,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填“父”或“母”)本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发生了 或者是 (填“父”或“母”)本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发生了 。
(3)如果以图2所示染色体的雄豚鼠与正常的白色雌豚鼠杂交,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只黄色豚鼠,经检测,其9号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图3所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4)豚鼠的粗毛与细毛分别由位于4号染色体上的A与a控制,用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图4所示的雌雄豚鼠杂交,子代中黄色粗毛豚鼠所占比例为 。
(14分)某二倍体植物的花色由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三对等位基因(Aa、Bb、Dd)控制,研究发现体细胞中的d基因数多于D基因时,D基因不能表达,且A基因对B基因表达有抑制作用如图l。某黄色突变体细胞基因型与其可能的染色体组成如图2所示(其他染色体与基因均正常,产生的各种配子正常存活)。
(1)根据图1,正常情况下,黄花性状的可能基因型有__________________。
(2)基因型为AAbbdd的白花植株和纯合黄花植株杂交,F1自交,F2植株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F2白花中纯合子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
(3)图2中,乙、丙的变异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基因型为aaBbDdd的突变体花色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确定aaBbDdd植株属于图乙中的哪一种突变体,设计以下实验。
实验步骤:让该突变体与纯合橙红植株个体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与比例。
结果预测:I若子代中_________________,则其为突变体甲;
Ⅱ若子代中_________________,则其为突变体乙;
III若子代中黄色:橙红色=1:l,则其为突变体丙。
请写出III的遗传图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