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异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下列不属于细菌产生的可遗传变异有 ( )。
①基因突变 ②基因重组 ③染色体变异 ④环境条件的变化 ⑤染色单体互换 ⑥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A.①②③ | B.④⑤⑥ |
C.②③④⑤⑥ | D.①②③④ |
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形成的原因是( )
A.诱导染色体多次复制 | B.抑制细胞分裂中纺锤体的形成 |
C.促使细胞融合 | D.促使染色单体分开,形成染色体 |
有一批抗锈病(显性性状)的小麦种子,要确定这些种子是否是纯种,正确且最简单的方法是( )
A.与纯种抗锈病的小麦杂交 | B.与易染锈病小麦进行测交 |
C.与杂种抗锈病小麦进行杂交 | D.自交 |
下列关于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区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在光镜下看不见,染色体变异在光镜下可见 |
B.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染色体变异是定向的 |
C.基因突变是可以遗传的,染色体变异是不能遗传的 |
D.基因突变是有利的,染色体变异是有害的 |
豌豆是二倍体植物,取自然状态下的一株高茎豌豆(DD)和一株矮茎豌豆(dd)进行杂交,得到的F1在幼苗期经低温诱导使其发生变异并发育至成熟,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F1进行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高茎∶矮茎=35∶1
B.经低温诱导和秋水仙素诱导豌豆幼苗发生变异的原理相同
C.F1豌豆经低温诱导所发生的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且这种变异可以镜检
D.经低温诱导得到的豌豆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下列关于遗传和变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染色体DNA中脱氧核苷酸的数目、种类和序列三者中有一个发生改变就会引起染色体变异 |
B.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片段交换,一定属于基因重组 |
C.单倍体生物是指体细胞中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生物 |
D.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共同涉及的原理是染色体畸变 |
下列关于生物变异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不同生物之间一定存在着生殖隔离 |
B.“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的原因只是基因突变 |
C.种群中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则该种群一定发生了进化 |
D.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都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发生改变 |
以下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基因的碱基序列发生的改变,不一定导致性状改变 |
B.基因的自由组合包括基因重组,受精作用时未发生基因的自由组合 |
C.染色体变异产生的后代可以是可育的,也可以是不育的 |
D.自然状况下,病毒和原核生物均不会发生基因重组 |
某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通过下列技术可以分别将它转变为以下基因型的生物:①AABB;②aB;③AaBBC;④AAaaBBBB。则以下排列正确的是 ( )
A.诱变育种、转基因技术、花药离体培养、细胞融合
B.杂交育种、花药离体培养、转基因技术、多倍体育种
C.花药离体培养、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转基因技术
D.多倍体育种、花药离体培养、诱变育种、转基因技术
下图是高产糖化酶菌株的育种过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通过上图筛选过程获得的高产菌株未必能作为生产菌株 |
B.X射线处理既可以引起基因突变也可能导致染色体变异 |
C.上图筛选高产菌株的过程是定向选择过程 |
D.每轮诱变相关基因的突变率都会明显提高 |
科学家用人工合成的染色体片段,成功替代了酵母菌的第6号和第9号染色体的部分片段,得到的重组酵母菌能存活,未见明显异常,关于该重组酵母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还可能发生变异 |
B.表现型仍受环境的影响 |
C.改变了酵母菌的进化方向 |
D.增加了酵母菌的遗传多样性 |
用花药离体培养出马铃薯单倍体植株,当它进行减数分裂时,观察到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12对,据此现象可推知产生花药的马铃薯是
A.三倍体 | B.二倍体 |
C.四倍体 | D.六倍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