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同角度看,生物具有多样性的原因不同。
(1)从分子水平看,性状具有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 ;根本原因是 。
(2)从变异的来源看,生物性状具有多样性主要是由于 造成的。
(3)从进化角度看,生物性状多样性是由于 的结果。
(4)从整个生物圈来看,不同的生态环境中分布着不同类型的群落,这反映了 水平的多样性。
(5)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是在 、 、 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其中重要而有效的手段是 。但对一些珍稀、濒危、繁殖能力很差的动物,如大熊猫,还需另外采用 等先进手段进行拯救。
(6)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特点是:
① ;② ;③ ;④ 。
下图为硫循环示意图,据图回答:
(1)图中 为生产者,其所吸收的无机环境中硫的形式为 ,若土壤缺O2,将影响 (用序号表示)过程进行。
(2)图中所示的食物链为 (用字母表示),硫在食物链中以 形式流动。
(3)酸雨的出现,主要与图中 (用序号表示)过程有关,酸雨对植物的危害往往表现在 。
将三株长势相同的幼苗按上述装置处理,密封。A钟罩内小烧杯中盛有稀硫酸并放0.276 mg亚硫酸钠,B钟罩内小烧杯中盛有稀硫酸并放0.138 mg亚硫酸钠,C钟罩内不放上述物质。(钟罩内气体体积为5 L)
(1)亚硫酸钠和稀硫酸可生成 气体, 钟罩内气体含量最高。
(2) 钟罩植物最先受到伤害,症状是 。
(3)若三个钟罩容积为5L,则A罩中SO2浓度是 mg/m3,B罩中SO2浓度是 mg/m3。
(4)C罩植物是起 作用。
随着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日趋严重,淡水湖泊藻类水华频繁发生。人工打捞和投放大量化学杀藻剂进行紧急处理是常用的治理方法。近年来,研究者采用投放食浮游植物的鱼类和种植大型挺水植物构建生物修复系统的方法,收到较好的效果。根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杀藻剂处理水华与生物修复的方法相比,主要缺点是和。
(2)在该修复生态系统中,主要生产者是和,鱼类属于该生态系统的。
(3)生物修复系统构建后,种间关系发生了哪些主要变化?
(4)挺水植物在该系统中的作用是。该修复系统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后,群落结构趋于稳定,群落的这个变化过程属于 。
酸雨是指小于5.6的酸性降水,是多种酸性污染气体溶于大气中的水分后,产生硫酸或硝酸等化合物,然后随着雨点降落下来而成。某生物探究小组为了解酸雨对陆生植物的影响,设计了一个模拟实验方案。
(1)目的原理:大气中的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实验室中以模拟酸雨,研究不同量对两种植物幼苗生长的影响,从而了解自然界中酸雨对植物的危害。
(2)实验材料
①实验装置如下图。
②甲、乙两种植物的种子、气体、气体流量计(控制充气量)、蒸馏水、植物培养液等。
(3)实验步骤
①取5套实验装置并编号,设立和。
②甲、乙两种植物的种子发芽后,取已长出一片真叶的幼苗若干株,分别直立于盛有植物培养液的玻璃皿中,并放入各实验装置的容器内,如上图所示。
③按图装配好实验装置。
④。
⑤关闭实验装置活塞,将装置置于、的环境下,在第5天统计各组两种幼苗的死亡数,并计算死亡率。
(4)实验结果:
①实验结果如下表:
编号 |
1 |
2 |
3 |
4 |
5 |
|
SO2量 |
C1 |
C2 |
C3 |
C4 |
C0 |
|
死亡率(%) |
甲 |
0 |
10 |
40 |
80 |
0 |
乙 |
0 |
0 |
20 |
40 |
0 |
②在下面画出直方图,比较甲、乙两种植物幼苗的[ZZ3]存活率。
(5)讨论:从结果可知,。
(6)实验拓展:[]在"酸雨对陆生植物影响的模拟实验"的研究中,除本试题的"方法"与"指标"外,请你另外设计方案,填入下表。
模拟产生酸雨的方法 |
植物受影响的指标 |
|
|
为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设计4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各瓶内的组成和条件见下表。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观测后,发现甲瓶是最稳定的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组成 |
光 |
水草 |
藻类 |
浮游动物 |
小鱼 |
泥沙 |
|
生态 瓶编号 |
甲 |
+ |
+ |
+ |
+ |
- |
+ |
乙 |
- |
+ |
+ |
+ |
- |
+ |
|
丙 |
+ |
+ |
+ |
+ |
- |
- |
|
丁 |
+ |
+ |
+ |
+ |
+ |
+ |
注:“+”表示有,“-”表示无。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乙瓶中,藻类的种群密度变化趋势为 ,原因是 。
(2)丙瓶比甲瓶有较多的有机物,原因是 。
(3)丁瓶与甲瓶相比,氧气含量 ,原因是 。
(4)根据观测结果,得出结论:
① ;
② 。
下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成分。
请据图回答:
(1)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 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
(2)X与甲中图示生物类群的能量来源不同,X代表的生物为 ;Y的细胞结构与丙中图示生物不同,Y的细胞结构最主要的特点是 。
(3)大气中的CO2在甲中图示的 处(在a~d中选择)合成有机物;含碳有机物在甲中图示的 处(在a~d中选择)可以分解为CO2。
(4)化石燃料除燃烧外,还可以通过 途径产生CO2。
请利用下面提供的材料和用品建立一个人工微型生态系统,并使其维持一定时间的运转。
材料用品:小鱼、水蚤、水草、池泥、大试管、橡皮塞、培养皿、吸管、小鱼网和凡士林。
请完善步骤并回答问题:
(1)方法步骤
①在大试管底部铺上一层约10 mm厚的池泥;
②沿大试管壁加池水至距试管口40 mm处;
③往大试管中放入 ;
④大试管口 ;
⑤将试管放到 。
(2)此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存在于 中。
(3)在小鱼的大小的选择上应选择体型 的,原因是 。
(4)该生态系统能建立能量的暂时平衡,原因是 。
(5)如何设计实验证明生产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下列是关于生态系统成分的概念图(部分),①~⑦表示有关连线的序号,箭头⑦的意义是“C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C代表的是 。写出连线⑥上的联系词 。
(2)若①~④表示碳循环的有关连线,则表示B通过 作用提供原料给C。若①~④表示能量流动的有关连线,则其中不应该画出的箭头联系是 。
(3)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通过 紧密联系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依据此原理,可以合理巧接食物链,实现农业生态系统内 ,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并减少环境污染。
生态系统多种多样,但在结构上有许多共同点,这可以用下图所示模型来表示。请据图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由 (填字母)构成生物群落。
(2)图中的各个组成成分相互联系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具有 、 和信息传递的作用,这三者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
(3)在该生态系统中,碳元素主要通过 作用进入[ ] 中,并以 形式沿着 (用图中的字母和箭头写出食物链)这条食物链进行传递。
(4)在某一段时间内,假如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M,消费者获得的总能量为m1,分解者获得的总能量为m2,则M的能量除提供给m1、m2外,还有的去向是 。若图中B2增加能量为a时,生产者需提供的能量最少为 。
1942年,生态学家林德曼对一个天然湖泊——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出了下图所示的数据。请据图分析以下问题:
(1)该图表示了生态系统能量输入、 和散失的过程。
(2)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 。这些能量是沿着 逐级流动的。其中未被利用的能量是指 的能量。
(3)此生态系统中能量从第一营养级传递到第二营养级的效率是 。
(4)生态系统中能量是以 形式流动的。与能量从生物群落中输出密切相关的生理活动是 。
(5)此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是 。
仔细观察下列两幅图,据图回答:
(1)水是生命之源,地球表面约70%被水覆盖,淡水仅占总水量的2.5%,而能被人类利用的淡水只占总水量的0.3%,可见, ;
(2)从图乙可知,2000年时,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与建国初期相比 ;
(3)导致可用淡水、人均耕地迅速减少的直接原因是 。
为探究生态系统的成分,设计了如下实验:取500 mL的锥形瓶4个,分别标以1、2、3、4,各加入约400 mL清水后,向3、4号瓶中加入等量河泥,向2、3、4号瓶中加入等量的金鱼藻,然后,在4个锥形瓶中各放入1条金鱼,最后加水至同一液面,密封瓶口。将1、2、3号瓶置于阳光充足的阳台上(室温不超过25℃),将4号瓶置于黑暗的纸箱中。观察并记录每瓶中金鱼的生活状况。请分析回答:
(1)1号瓶中的金鱼与4号瓶中的金鱼相比,哪条生活时间长?为什么?
(2)哪个瓶中金鱼生存时间最长?为什么?
(3)2号与3号对照,能否说明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必备成分?若不能,如何设置实验才能证明?
(4)本实验所得结论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