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最主要的区别是
A·时间长短不同 B. 影响因素不同 C. 初始条件不同 D. 经历阶段不同
下图是两个生态系统中腐殖质总量随时间而发生变化的情况,甲、乙曲线分别代表哪两个生态系统?
A.热带雨林、温带森林 |
B.温带草原、寒带针叶林 |
C.寒带针叶林、热带雨林 |
D.热带草原、温带草原 |
科研人员对某草原一种野生动物的种群进行研究,得出了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如图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生物的种群增长曲线呈“J"型 |
B.死亡率增加的原因是食物、空间和天敌等因素 |
C.要合理利用该种动物资源,应将种群密度控制在D点 |
D.B点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种群达到最大环境容纳量 |
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描述,错误的是
A.种群数量的变化是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 |
B.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是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 |
C.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
D.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有重要作用 |
南极冰藻是以硅藻为主的一大类藻类植物,长期生长在南极海冰区-2~4oC的环境中,磷虾主要以南极冰藻为食,企鹅主要以磷虾为食。自1975年以来,磷虾种群密度下降高达8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南极冰藻组成了一个种群 |
B.南极冰藻、磷虾、企鹅与该海冰区的其他生物组成群落 |
C.随着磷虾种群密度下降,企鹅种群密度不会有明显变化 |
D.企鹅与磷虾的种间关系为捕食 |
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群落是一个动态系统,一个群落可能被另一个群落所代替 |
B.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
C.火山爆发后在火山岩上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
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反映的是一种次生演替现象 |
某校园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下列关于这两个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 |
B.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没有分层现象 |
C.只有草坪和树林混杂在一起时动物才具有分层现象 |
D.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 |
下列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
A.调查某种鸟的种群密度,需采用标志重捕法 |
B.“S”型增长曲线一般表示种群数量停止增长 |
C.动物群落垂直分层现象与植物有关 |
D.弃耕农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
下列生物之间竞争最激烈的一组是
A.虎和野猪 | B.草鱼和鲤鱼 | C.长颈鹿和鸵鸟 | D.水稻和稗草 |
在光滑的裸岩上长出森林,大约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①裸岩阶段;②地衣阶段;③苔藓阶段;④森林阶段;⑤灌木阶段;⑥草本植物阶段。演替的正确顺序是:
A.①一②一③一④一⑤一⑥ |
B.①一②一③一⑥一⑤一④ |
C.①一②一③一⑥一④一⑤ |
D.①一②一④一③一⑤一⑥ |
下列有关几个生态学概念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特征 |
B.群落是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
C.生态系统是由种群和无机环境组成的有机统一体 |
D.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成分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
如下图表示有限环境中某一种群增长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K值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
②在K值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
③如果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它因素,在K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④假设这是鱼的种群,当种群达到K值时开始捕捞,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
A.①② | B.①④ |
C.①③ | D.③④ |
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
A.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
B.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
C.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
D.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